■ 王海兵,谢汪华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 400054)
21世纪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的作用和影响力日益凸显。在经济全球化和环境复杂化的营商环境下,打好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三张组合牌,是民营企业提升文化 “软实力”、获取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缺乏文化整合能力,企业文化中的社会责任底蕴淡薄,内部控制建设水平也亟待增强。在国际上正在形成的新一轮声势浩大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浪潮中,民营企业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民营企业的价值观、共信度、凝聚力和生命力正接受着企业社会责任的考验[1]。社会责任为企业文化注入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两者借助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抓手发力,三者的融合能够实现1+1+1>3的效应,从而提升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中小微型企业,只有少部分民营企业发展成为大型企业集团甚至跨国公司。衡量一个地方民营经济是否发达最直观的标尺是看中小企业是否兴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科技创新层出不穷,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较强的研发能力和议价能力,其生存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更敏感和激烈。与此同时,由于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简易,沟通快捷,中小企业的市场触觉非常敏锐,对客户的中低端需求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地加以满足,同时根据市场变化来迅速调整自己的资金、供应、生产、销售等价值链条,发挥 “船小好调头”的战术优势。
即便如此,做大做强依然是许多中小企业的理想目标,而这离不开发展战略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中小企业的发展早已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看其是否构建了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面向客户终端的、可持续的商业协同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构建,以国家政策制度为背景,将资源投放到自己所擅长的少部分的价值链条上,通过这部分价值活动来满足市场需求,创造社会价值,促进自身发展。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企业文化成为新形式下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三块短板,许多民营企业昙花一现,难以持续经营,都和这三个要素存在缺陷有关。王海兵、黎明(2014)年以汽车行业为例,认为由于科学的社会责任控制理念、控制文化和控制方法尚未建立,以及缺乏系统规范的社会责任报告和社会责任监管平台,致使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实践难以有效展开和持续推进[2]。基于此,我们提出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种全新资源整合计划——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使之成为民营企业最重要的“软资源”集合,并在此基础上增强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是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沉淀并凝聚成企业的组织结构资本和社会声誉,而这些无疑将是投资回报率相当高的新型投资模式。本文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的产生动因、内容构成、构建路径等做出了分析,以期加快推进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框架下,我国民营企业经济取得了蓬勃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就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一些民营企业在片面追求利润的同时,忽视了应尽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空洞、商业伦理缺失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蒙上了阴影。政府加强了对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及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社会责任构建体系和落实方面实现 “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 “制度自信”[3],学术界也开始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控制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企业文化是对企业的生命过程的解释系统,是企业对生存困境的努力超越进而提升了企业的本质力量[4],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三者的有机耦合,将极大地提升内部控制系统的柔活性,充分发挥社会责任高位、前瞻的战略助推作用,引导民营企业扎实自身基础,为后续参与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竞争奠定坚实基础,以及文化作为一种核心软资源和控制环境构成要素的基础性控制作用,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由此应运而生,其动因主要包括经济动因 (基于古典经济学)、制度动因 (基于制度经济学)和伦理动因 (基于人本经济学)。
经济价值创造、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社会责任承担是依次递进的三个企业道德发展阶段,从只重视股东利益,到利益相关者利益,到社会利益,范围是扩大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受到经济动因的强刺激,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建设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的内在诉求。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加之民营企业受到的诸多法制约束和政策藩篱,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承载的经济维度的权重较大,获利成为显性的经营目标。古典经济学重视经济利益的获得,并通过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自动实现社会福利增加。但是完全市场化并不能克服自身面临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日益阻碍经济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物质资本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及相关的“软实力”逐步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由此应运而生。正如前面提及的现今生态环境破坏,社会发展不平衡,中国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受到严重阻碍,民营企业不得不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的培育,通过运用内部控制手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来营造健康和谐的营商环境。普遍认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要保障员工福利、待遇和尊严,提高人力资本,同时会提高人力成本,降低企业的当期盈利性。但实际情况是,社会责任投资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vestment,简称SRI)能够提升企业商誉,以及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来增加企业的未来经营绩效,民营企业更应该以此战略思维来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来获取更为长远的、可持续的经济利益。从民营企业外部分析,民营企业必须在社会环境中发挥良好作用,服务社会,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优质的物质产品或服务,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水平,满足社会经济需求等,这些外部效应理应建立在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基础之上,使其在全球化经济的今天保持竞争优势,使其地位更加稳固。
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为实现古典经济学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了制度工具,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为民营企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提供了制度框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受到的外部环境约束增强,企业发展目标必须由单一经济增长转向经济可持续发展。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植入社会责任文化的基因,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体系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事件,其中,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为企业构建社会责任控制和企业文化控制提供了制度范本,也为民营企业建立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奠定了基础。 “社会责任”和 “企业文化”都是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重要章节和关键内容,社会责任风险构成内部控制的对象,企业文化构成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之一。因此,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三者之间具有融合的基础。在内部控制中,管理制度的制定是复杂的,制度是否完善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外部因素。当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制度体系不健全、企业制度构建缺乏文化支持的现象广泛存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性、激励性和可操作性不能全面发挥作用。制度设计缺陷严重影响制度目标的实现,所以,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必须与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提升制度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否则制度容易在执行过程中跑偏,沦为形式,或利益操纵的工具。
企业是由人组成,人的思想、动机、心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营思想,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实质是建立人本内部控制。人本内部控制不同于物本内部控制,它有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优秀的企业人本内部控制文化可以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使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树立信誉和扩大影响。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人本内部控制文化直接与民营企业的兴衰与发展有关,它是民营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必须产生于人,依靠于人,作用于人,服务于人,是人作为控制手段和控制目的的统一。伦理思想在推动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构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任何商业模式,如果忽视伦理因素的嵌入,必然难以长久,制度终将崩塌,甚至遭受道德的拷问和法律的严惩。从当前世界企业文化发展来看,它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是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企业环境瞬息万变,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难以适应全球的经济市场。但万变不离其宗,文化的伦理特质始终存在并有加强的诉求。正如Kathy S.Fogel等在 《Corporate 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Review》中讲到,如果公司在治理中忽视企业文化,即使经济效益很大也会对市场造成巨大破坏[5]。所以植入基于商业伦理和社会道德的人本内部控制文化是构建内部控制长效机制的前提和基础。
战略导向是未来民营企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民营企业进行战略变革会受到多种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业自身文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6],而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是提升民营企业战略管理水平和内部控制能力的重要条件。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分为内部控制精神文化、内部控制制度文化、内部控制行为文化和内部控制物质文化。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精神文化包括内部控制诚信文化、廉洁文化、风险文化、创新文化、责任文化、奉献文化和人本文化等,文化境界依次提升,具体结构和层次如图1所示。①诚信文化是内部控制精神文化的根基,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不做假账、不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等都是内部控制诚信文化的体现。相应地,企业就必须建立会计控制、税务控制、质量控制等。②廉洁文化要求民营企业构建防腐反腐的内控机制和反舞弊机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对贪污、腐败、商业贿赂、权力寻租等不良行为进行控制。③风险文化要求民营企业充分认识到民营企业所处风险环境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构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系统,将战略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社会责任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科技风险、灾害风险等纳入内部控制框架。④创新文化要求民营企业不因循守旧,不固步自封,在技术研发、管理制度、市场开拓等诸多方面勇于创新,内部控制系统应与时俱进做出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此外,内部控制设计思路上还应有助于激励创新,让企业在控制之下仍然保持生机和活力。⑤责任文化是民营企业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题中之义,包括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民营企业可以借鉴QHSE管理系统的经验,建立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⑥奉献文化不仅要求民营企业尽责,而且要具有奉献精神,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运用自身资源去主动承担法律要求之外的各种责任,例如社会捐助、员工培训等。⑦人本文化是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精神文化的最高境界,能够全面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内涵。人本文化要求民营企业实施人本内部控制,即内部控制依靠人、为了人,平衡和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人本内部控制机制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建立人本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7]。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精神文化可以激发员工工作动机和约束职工行为的功能,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精神文化的发挥具有强大功效,主导内控制度的制定和控制模式的形成。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精神文化,强调在精神文化领域建立内部控制,实质是建立人本内部控制,将控制窗口从物质控制、行为控制、制度控制前移到精神控制。监督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监督,因此,民营企业培育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精神文化,是实现内部控制 “自控”功能的前提,能够极大提升民营企业应对各种风险的 “免疫力”。人本内部控制不同于物本内部控制,它有思想基础,理论基础,现实条件。比如,三鹿奶粉造假,内控缺陷暴露,缺乏精神文化,忽视社会责任,对社会造成严重的负外部性。现代民营企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民营企业发展内部控制精神文化,适应了信息化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也满足了民营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民营企业管理方式随着所处环境、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而变化,各种风险层出不穷,但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精神文化能够相对稳定地指导民营企业的制度建设和员工行为。民营企业可以培育与知识经济环境相适应的人本内部控制精神文化,提高组织的柔性和活性,激发民营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凝聚力与创造力,提高社会对民营企业的认可度和支持度。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精神文化的缺失,将会对我国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带来掣肘。
图1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精神文化构成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文化包括民营企业的领导机制文化、组织机构文化和管理制度文化。这些文化形式,分布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章以及企业制度文本中,对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部门及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商业模式、经营流程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内部控制制度文化是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是落实和强化内部控制精神文化的根本保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文化将人与人、物、企业运营管理有机结合,是人的意识形态与观念形态的反映,通过权利与义务来约束民营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文化是精神和物质的中介,起着信息传递和行为塑造的功能,先进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文化是组织的结构资本。在内部控制制度层方面,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 “行为约束”方式抑制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生,或者在发生内部控制缺陷时能够发现、披露和及时补救;同时在内部控制执行方面,制定高管激励计划、增强内部控制制度动机的 “意识诱导”方式来激发内部控制目标的有效实现[8]。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行为文化包括领导行为文化、集体 (团队)行为文化和模范人物行为文化。民营企业内部控制行为文化是一种自发性、自觉性的行为文化,是民营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关系到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成效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运行的标尺就在于员工是否遵循了既定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标准。民营企业家思想文化意识的觉醒,直接影响并决定企业文化的形成[9],辛杰(2014)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表明,领导风格与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的作用,能够作为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10]。企业活动是企业员工行为的集合,民营企业家、高管团队和模范员工的行为具有广泛的示范效应,是民营企业价值观的 “人格化”显现,他们的言行对员工产生感召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民营企业需挖掘各个岗位的模范人物并加以宣传和褒奖,使民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得以外显。培养积极健康的内部控制行为文化氛围,激励员工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方式,使员工能够完成从 “心的一致”到 “行的一致”转变。但是,在建设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行为文化中须注意,个人违反,内部控制的牵制功能可能发挥作用;但若领导带头违反,或者集体违反,则内部控制整体失效。因此,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行为文化建设,应统筹去抓,并且从领导开始抓,自上而下,顺次推进。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层,是以物质形态为载体,以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物质形态来反映出民营企业的精神面貌。 “器物”是物质文化最简单的形态,各种有机器物组成了原来没有存在的物质,由物质、时间、空间组成的一个动态立体组合,可以通过人的视觉、触觉、味觉等来传递特定信息,这就是物质文化的本质。例如,通过对一些出土的古代器物和简牍的考证,我们可以推测当时的内部控制设置情况。与内部控制行为文化的动态性特征相比,内部控制物质文化是一种静态文化,能够持续作用于人的心理,比如民营企业员工在正式场合的统一着装,能够带来庄重、严肃和职业感。在危险作业环境下要求员工佩戴安全帽和携带防护设施,能够体现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物质文化。民营企业的建筑、工作环境、生活设施、员工着装等都能够折射出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物质文化,它是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核心价值观的外在体现,是有效控制社会责任风险、实现民营企业发展目标的物质基础。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精神文化处于最内层,具有无形、稳定的特性,对其他内部控制文化的形成和有效性起着重要影响;内部控制物质文化处于最表层,是其他形式内部控制文化的物质载体;内部控制精神文化指导内部控制制度文化建设,并影响内部控制制度文化的执行效率,内部控制制度文化直接指导内部控制行为文化,内部控制行为文化衍生出内部控制物质文化。制度对行为予以规范,在制度缺失或不被遵守时,内部控制精神文化直接指导个体和组织的行为,形成我们常说的 “潜规则”。因此,四种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之中,内部控制精神文化处于核心位置,最稳定、持久,但也最不可观测到;内部控制物质文化最活跃、易变,最容易被观测到。四种内部控制文化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内部控制精神文化 (灵魂,内在动力之源)→内部控制制度文化 (骨架,支撑作用)→内部控制行为文化 (肉和软组织)→内部控制物质文化 (皮肤,可视化的表层)。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不少民营企业在扩展业务时为了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容易忽视社会责任,从而导致职工工作环境恶化、福利变差、产品质量低劣、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这些都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有关,政府也在21世纪初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社会责任的规范性文件,但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落实到内部控制的微观基础薄弱,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在设置和运行方面存在缺陷,用于指导实践的理论研究也非常欠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动态演化是非常复杂的,本文提出三者的交互作用静态模型 (见图2),用于刻画三者的关系,以期为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提供理论指导。分别用A、B、C三阈表示“社会责任”、 “内部控制”和 “企业文化”,A∩B代表“社会责任内部控制”,A∩C代表“企业社会责任文化”,B∩C代表“内部控制文化”,A∩B∩C即三阈重叠部分为 “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相交的部分面积越大,则三者的融合度就越高,就越有助于推进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建设。
图2 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的交互作用静态模型
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的第一条路径,是将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相结合,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文化,提升文化的生命力和张力,并将社会责任文化嵌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见图3)。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企业文化中应当包含社会责任内容,李连华 (2012)探讨了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设计、执行和控制效率的影响,专制型文化与民主型文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路径、执行方式均有显著影响;而在效率差异上,专制型文化具有内部控制设计健全性上的效率优势,民主型文化则更加有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11]。潘小梅(2013)论证了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耦合关系,认为 “企业文化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文化的优化”[12]。以上研究为社会责任文化嵌入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企业社会责任文化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实现,是企业的 “软实力”和战略资源。企业社会责任文化包涵两个层次特征,一是法律和制度要求;二是道德和价值观念要求,前者是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文化的利益可能与民营企业直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相差很大,但是持续性短,因为一个理智的决策者必然能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文化的后续效应,尤其是企业社会责任文化与内部控制系统结合之后,就会将社会责任文化的效能充分释放和外化,进而提高各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民营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就要评估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的形成时机是否成熟,显然公司的领导者、决策者和监督者们会加速缩短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文化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距离,促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文化与内部控制的全面、深度融合。
图3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构建路径图
内部控制应该为企业二元目标提供合理保证(企业的二元目标是企业价值目标和企业社会责任目标),但大部分内部控制基本是偏向企业价值目标,从而忽视了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目标[13]。所以民营企业须建立要素、层面、主体和目标的四位一体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石油石化行业的HSE管理系统、汽车行业的QHSE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都是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的典范,但缺乏整合,都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全貌。民营企业应建立、健全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并强化文化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基础环境性作用,用企业文化建设推进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建设。
20世纪80年代,文化管理成为企业实施人本管理模式的主要手段,从文化管理到文化控制,是文化资源在企业深度开发和利用的表现。王竹泉、隋敏 (2010) 将企业文化和控制结构作为内部控制要素的新二元论,从而为建立新型内部控制提供支持,该内部控制具有经济控制和文化控制并重、制度主义和人本主义并举、刚性控制和柔性控制兼备、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用、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兼容等特征[14]。王海兵、伍中信等 (2011)进一步提出人本内部控制文化应作为一个独立的内部控制要素,或者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控制方式,内部控制文化一方面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及执行,另一方面与内部控制制度并列存在,共同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产生影响[15]。因此,企业文化控制,不仅是一种内部控制理论创新,更将对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实践产生重要影响。民营企业实施社会责任战略,积极履行战略性社会责任,是未来民营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民营企业文化控制和社会责任战略结合,不仅运用文化控制手段助推其社会责任战略的实施,同时对于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这一内部控制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有三条路径可以选择。无论采取何种路径,都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对民营企业建设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的重要性进行充分认识,作为民营企业的 “一把手”工程来抓; 二是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的发展思路要清晰,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构建路径;三是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不能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部门脱节,一定要相互结合、促进和发展。应充分认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面临的困境和险境,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就一定会改善当代中国企业的发展面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立一个新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强国。
民营企业文化既不是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也不是单纯的群体心理,是民营企业成员的群体心理和群体行为的统一[16]。正如约翰·科特等在《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中大胆预言:民营企业文化在下一个十年内将可能成为决定民营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在经济、制度和伦理三大动因推动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对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产生巨大作用。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构建一套与自身条件及外部环境相适应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体系,感悟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精神文化,遵循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制度文化,体验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行为文化,创造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物质文化。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控制文化是民营企业文化多层次的分支,对于丰富和拓展企业文化研究、推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需要传播、交流、强化和发展,并通过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系统发挥风险控制和价值创造的作用。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是,基于民营企业战略的框架,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和动态演化路径,将民营企业战略与其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加以整合,形成民营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文化。
[1]鲍丽娜,鲍丽.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5):66-71.
[2]王海兵,黎明.汽车行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理论框架与实施路径[J].商业研究,2014(7):149-155.
[3]崔丽.当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3.
[4]包立峰.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价值生态与建构[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10).
[5]KathyS.Fogel,KevinK.Lee,Wayne Y.Lee,Johanna Palmberg.Corporate Governance:An International Review[J].Business Financ,2013,Vol.21(6) .
[6]刘明明.企业战略变革的企业文化要素影响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2.
[7]王海兵.以人为本的内部控制机制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3):89-92.
[8]赵建凤.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论文,2013.
[9]宋继军,邵伟娟,王文锋.成功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基本经验[J].中外企业文化,2013(9):51-53.
[10]辛杰.企业文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领导风格与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的作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6):30-39.
[11]李连华.企业文化的内部控制效率分析[J].财经论丛,2012(5):51-53.
[12]潘小梅.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耦合性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1-53.
[13]花双莲.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理论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博士论文,2011.
[14]王竹泉,隋敏.控制结构+企业文化:内部控制要素新二元论[J].会计研究,2010(3):28-36.
[15]王海兵,伍中信,等.企业内部控制的人本解读与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11(7):59-65.
[16]范广垠.企业文化的新界定与企业文化管理模型[J].华东经济管理,2009(2):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