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影子银行风险分析及政策建议

2015-01-21 03:22乔刚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5期
关键词:影子银行风险管理政策

乔刚

摘 要:自2007年9月美联储提出“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以来,国内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发展,同时其产生的风险问题也被格外关注。在界定影子银行概念的基础上,对影子银行体系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影子银行;风险管理;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5-0182-02

“影子银行”是2007年的美联储会议上提出的一个新的金融学概念,其本质是通过一系列金融活动而形成的信用扩张链。从广义上理解,影子银行类似一个信贷中介系统,该系统由传统银行体系以外的一切实体和实体活动所组成,包括那些仅为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以及杠杆交易提供便利的实体;从狭义上理解,影子银行是发生或部分发生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涉及杠杆和期限转换的金融中介活动。近几年来,基于我国的市场需要,国内“影子银行”在融资行业中不断发展,据估算总体规模超过20万亿元,已达到了相当高的临界点。

一、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面临的风险

(一)银行系统自身风险

1.影子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

影子银行的表外业务风险,是指银行理财产品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托贷款可能发生的违约和兑付风险。这类金融业务主要包括银信合作、信托融资、信贷资产转让、委托贷款等,实质是贷款业务表内转表外。如银信合作,商业银行通过发行信托理财产品向企业贷款,风险实际转嫁给客户;如委托贷款,商业银行以资产受让形式购买委托贷款,从而规避监管部门对其信贷规模的控制;如信贷资产转让,商业银行通过假买断将贷款从表内转移到表外,从而达到规避监管的目的。

过高水平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对于银行而言,往往是一种负担。相比之下,银行更希望将存款转移至理财产品等表外业务。通常,银行直接信贷扩张会受到较低的贷存比与被政府严格管控的贷款额度影响,而影子银行的信贷业务却能更好地满足银行这些需求,这便导致了其信贷业务规模不断扩张。据统计,银行理财产品2012年全年发售规模在20万亿元以上,而2011年全年信托贷款融资增加了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09万亿元,翻了近一倍。

这类融资形式如果出现风险,将会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其主要原因为此类影子银行的资金链比传统银行的信贷更为复杂,在从最初的资金提供方流向最终的资金需求方的过程中,有以下多个环节会产生资金链风险:一是投资者要承担理财产品所包含的最终兑付风险和市场波动风险。二是在中介发售理财产品和投资的过程中存在来自资金期限结构的转换风险。三是企业将承担来自资金使用方面的投向风险,该风险具体包含投向领域和回报率两方面。以上这些风险,最终会对资金链的稳定构成威胁,进而形成系统风险。一方面,当投资者出现损失时,有限的信息披露,易导致银信合作形式的风险提示效果低下,最终引发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信贷扩大化或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多,致使其流动性低下,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

2.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

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是指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在融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如信托公司在为民间借贷提供通道(质押物监管、抵押物处置等),会与商业银行的监管出现不同的标准,从而引发监管漏洞套利。

引发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风险的主要原因源于我国影子银行的资金投向分布不均。例如,信托投资的资金主要是投向中小企业、房地产、煤矿、基础设施、地方政府等经济薄弱或者信贷受制的区域。其中,2011 年信托资金主要投于房地产,但之后为了限制房价继续增长,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出现,2012 年信托资金则开始大量投于工商企业和基础设施。

3.民间借贷风险

民间借贷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属于最普遍、风险扩散通道最广的资金融通机构。其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以传统银行为媒介(如银信合作)的金融形式,这种形式在民间借贷中打破了传统业务边界,并承担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担保公司、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其中,担保公司、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由于手头掌握大量的资金需求信息,在利益的驱使下,纷纷涌入民间借贷市场。民间借贷在经济景气周期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一旦经济周期出现波动,将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另一种是通过委托理财、股权投资等形式提供服务的私募基金。私募基金具有影子银行的特征,一是在于其通过委托理财、股权投资等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运作主要靠个人信誉维持,具有民间借贷雏形,目前尚未纳入监管范畴;二是私募基金可以直接投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集合理财计划、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一旦出现风险,将对整个金融体系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近年来以这些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和直接投资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集合理财计划、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的私募基金发展很快,应引起关注。

(二)系统外部风险

系统外部风险,是指外部监管缺位的风险隐患。传统银行拥有大量来自于影子银行的证券产品,其资本跨境的流动有效增加了世界金融市场的效率,也有效地提升了资本的配置全球化速率。然而伴随国内影子银行的资本跨境流动,最终会导致风险全球化的发生。尽管相应的保险制度可以为银行提供保护,但国内影子银行却不在其中,由此可见影子银行的外部监管存在风险隐患,表现在:首先,对应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通常以内控为主,外部监管为辅,对影子银行风险的外部监管不足;其次,各监管机构缺少有效的协调监管机制,容易造成监管空白;再次,目前金融监管机构尚缺乏对国内影子银行系统现状及特征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并缺乏相应有效的应急措施。

二、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监管范畴划定涵盖不足

在分业监管模式之下,监管部门负责统一监管国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市场、期货市场、银行、保险市场、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而典当行、投资公司、担保公司这些机构却不属于此类,导致其还未被纳入监管的范畴。但以上机构却和这些金融机构在业务上联系紧密,很容易因此造成系统性风险。比如,在温州民间借贷问题中,典当行、担保公司等机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土金融业,却也严重影响了当地金融生态的健康发展。endprint

(二)监管存在空白领域

商业银行在操作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时,常会出现双方进表、出表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导致贷款“丢失”,致使监管部门判断银行信贷规模出现误差,最终对国家宏观调控实施的效果造成影响。其次,单一的监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商业银行业务不断综合化、交叉化的需求,这将导致监管机构在具体监管环节中出现纰漏,造成监管空白。

(三)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不同步

尽管国内金融创新仍处在初级阶段,但伴随着金融业务不断综合化,保险、银行、证券等业务不断交叉化的发展情况,各种以规避相关部门对银行信贷进行监管的金融创新手段层出不穷。例如银行以发放贷款为由,通过保险、证券等方式收取咨询(管理)费用;部分银行通过信托公司,采用资金池等渠道制订信托计划,以开展信托理财与信托融资等等。如果这些金融创新不能被有效监管,就会产生金融监管空白,致使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出现不稳定性、短期投机性,从而不利于金融稳定和安全。

三、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我国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制度、办法

健全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完善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相关规章制度,需要注重以下几点:第一,对那些游离于监管之外的相关机构,必须尽快通过立法将其纳入监管范畴,以保证监管范畴的全面性,从而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第二,要对金融衍生品的基础产品制定严格的标准,并及时充分地披露金融衍生产品的相关信息;第三,应严格规定我国影子银行的业务范围、融资来源、杠杆率;第四,要加强对证券、保险、银行、新兴金融业务关联交易的监管,特别是对混业经营要规范化;第五,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充分保障投资者安全,全面维护投资者权益和对我国金融市场的信心。

(二)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随着影子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和不断综合化,保险、银行、证券等业务不断交叉化,国内传统的监管模式已难以适应于综合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因此应加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强化对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建立起统一的、连续的、跨市场的协调机制和功能性监管模式。

(三)加强金融监管的创新

在借鉴国外金融市场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加强金融创新监管,使影子银行的系列产品,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有步骤、有选择地得到推进,并得到适时的监管。

总之,健全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要平衡好影子银行体系效率和其监管安全之间的关系,既要不断强化与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又要妥善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两者的关系,使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同步协调发展,将风险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J].中国金融,2009,(14).

[2] 王增武.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为例[J].中国金融,2012,(23).

[3] 费雷德里克,米什金.央行如何面对资产泡沫[J].中国金融,2011,(17):9-10.

[4] 龚明华,张晓朴,文竹.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1,(3):41-42.

[5] 梁婷.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与我国股票市场联动性分析[J].西部金融,2011,(10):79-80.

[6] 王茜.后危机时代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研究[J].财经视线,2012,(2):31-32.

[7] 许芳芳.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3):66-6[责任编辑 王 莉]endprint

猜你喜欢
影子银行风险管理政策
政策
政策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助企政策
政策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影子银行规模扩张的原因及相关建议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