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迎春+刘春芸
摘 要:通过对睢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趋势的分析,指出文化产业在睢宁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睢宁县的实际,提出睢宁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路径选择:“儿童画文化产品战略”。同时,提出实现这个战略发展目标的具体措施。旨在通过对地方文化产业前瞻性的研究对现状做出一些宏观和微观上的指导,以期实现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儿童画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6-0039-03
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经济成效的显现,文化产业的发展比例额度在各地经济发展中的份额会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对整体社会经济的助作推用越来越明显[1]。所以,怎么跟上文化发展的脚步,怎么学习和应用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快速发展睢宁县的文化产业,推动睢宁县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睢宁县作为一个古老的县城,依托古汉文化、古坯镇,张良殿等独有的文化资源及九镜湖、铜牛灯、矩山等独特的地貌特征,加上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徐州睢宁儿童画节的科学、超前创意运作,完全可能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后发争先,成为与其他县区相比独具特色的一个亮点,也成为调整睢宁县产业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切入点。问题就是如何挖掘其内在潜力,如何切实采取有效发展措施。
(二)研究内容
首先对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睢宁县发展文化产业的环境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梳理出了睢宁县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与不足,提出了实现睢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方面的具体措施。
(三)研究方法
将综合利用战略管理理论,产业发展理论,经济增长极理论等工具和方法,通过对睢宁县发展文化产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对睢宁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措施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2)归纳分析法。
一、文化产业概念及其内涵
(一)文化产业的概念
在中国尤其是1978年之前,文化产业这样的概念是非常淡薄的。“文化产业”这种行业概念的最先提出,源于德国法兰克福左派学者爱德玛。作为一名有一定生活层次的左派学者,他和当时广大的工人阶层是脱节的,他当时的定义是“文化工业”,就是文化可以像工厂车间一样生产出来,那时的工人一身油污忙碌地进行机器大生产,所以这在当时是对主流流行文化的带有鄙视的倾向,尽管并没有明确文化产业这样的字眼,这就是文化产业在历史上第一次作为概念产生的第一个发展阶段[2]。第二发展阶段,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时代传媒公司和华纳电影公司(后者曾在1942年出品卡萨布兰卡)两大巨头合并为开端,作为一个标榜自由和民主的国家,美国政府开始对各类新闻传媒进行自由开放管理政策,实行新闻自由,放松政府管控,于是像时代华纳集团这样的文化产业组织出现了风起云涌的纵横捭阖,并有实力开始开进国际市场。第三个发展阶段,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特别是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挟裹本民族强悍之气甚至以基督教为媒介,不急不缓强力推进,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作风。在这种态势下,各国均感到思想意识形态的威胁,于是纷纷把本国文化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策略,上升到这样的层次,这在过去是绝无仅有的[3]。
(二)文化产业概念的内涵
文化产业的概念一直都比较单一,就中国而言,改革开放以后其内涵才渐渐丰满起来。从国际上对文化产业的概念解释来说,主要有如下两种见解。
第一种解释出现在1997年,自1993年欧洲共同体成立以来,也一直寻求这个大型国际组织的文化内涵,当时的轮值主席国芬兰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文化产业是基于文化意义内容的生产活动”[3],它一定是紧紧扣住文化意义活动这样的关键词,除了传统的新闻广播影视音乐创作业之外,还包括户外摄影、室内舞蹈等等。
第二种解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题为《文化、贸易和全球化》的报告中指出:“文化产业这个概念是指那些包含创作、生产、销售‘内容的产业”。一般而言,“文化产业通常被称为‘创造性产业,她是属于智力的创造性的事物,它的全部起源在于一个点子,一个想法,一种创意,就像原子弹问世之前的图纸构想一样[4]。
二、睢宁县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睢宁县文化产业的历史基础
睢宁又称“下邳国”,她久远的历史、淳朴的民风,形成了睢宁文化的双重底色。睢宁是个古老的地方,历史传统文化渊源深厚。睢宁人文会萃,崇尚文化,孝传统比较浓厚,张良功成名就之后,即隐居在此;名胜古迹众多,虽岁月沧桑损毁较多,但根基还在。这里有四千多年的农耕文化文明,古老的黄河哺育了两岸人民;两汉时期在这里奏出了华美的乐章,汉初的历史人物、故事脍炙人口。位于睢宁县城北部的下邳镇,自古代夏禹(公元前2157年)在此封予奚仲,所建下邳古国至大唐时期被立国封邑的次数就达到22次,从宋朝至明清是一直州、郡、县的治所,一直是中原文化区域内东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二)睢宁县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基础
睢宁发展文化产业得到政策的重点扶持,加上人们发展文化产业尤其是儿童画的思路已经深入人心。发展文化产业具体有以下现实基础:一是睢宁具备丰富的文化资源。睢宁县拥有铜牛灯、古坯镇、张良殿等厚重的历史文化遗迹;有岚山,矩山、庆安湖等神奇的自然景观;有睢宁老豆腐、盐豆子等浓郁的饮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珍贵的文化遗产,民俗风情浓郁、地域特色明显、开发禀赋极佳,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二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睢宁县位于徐州西南,紧邻苏北宿迁,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徐宿连三角地区西部,交通便利、基础条件优越,区域优势明显。徐宿连盐铁路即将开通,在睢宁北设有较大站点,这将极大地促进睢宁和其他各地的人文和经济交流。三是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较好的外部经济条件。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时期。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经验证明,人均GDP达到1 000美元,文化消费快速启动;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文化消费持续增长。根据2014最新统计,徐州地区人均GDP已接近5万元,合计8 064美元,可见文化消费基础扎实,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四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条件。睢宁县已成功举办了五届“睢宁儿童画节”和“伏羊节”,并连续获得多项优秀节庆产业大奖。睢宁的儿童画文化品牌在国内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说睢宁县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条件。endprint
三、睢宁县文化发展问题分析
(一)睢宁县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根据调研结果和数据分析,睢宁文化产业有如下不足:一是行政管理机构管的太多,往往出现交职责不清现象,多头管理现象严重。开办一个网吧需要工商、税务、消防、市容、文化等十几家文化的共同审核,手续过于烦琐,有的民营旅游经济整天忙于公务接待,日常经营受到影响。二是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投入严重不足。目前,睢宁县文化产业投资渠道单一,政府投入有限。按照睢宁的经济实力,自身资金缺乏也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好的资源条件,却没有资金投入,是一个现实问题。三是对历史人文资源的展示和恢复大于开发利用。单纯的恢复并不能创造应有的价值,需要在市场中进行流通。缺乏专门的人才队伍对睢宁深厚的历史进行专业的打造。目前全国各大城市都在塑造文化旅游产业,常州在城北建立了规模宏大的常州恐龙园,在城南兴建了春秋淹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5]。睢宁有着良好的历史条件,急需一种整合的创意,急需这方面的人才队伍。 四是儿童画发展呈现停滞不前的状态。目前儿童画发展有将近50年的时光,期间也有过辉煌,但是最近几年处于平稳发展阶段,还需要采取大的发展举措,让文化经济实体更多地参与进来。这对文化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睢宁县文化产业发展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睢宁地处苏北,虽近年来交通日渐发达,与苏南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起发展始,各方面差距过大。睢宁受孔子儒家文化渲染甚深,饮食文化、酒文化、经济文化的行事方式与山东有所趋同。就睢宁县文化产业发展瓶颈而言,有如下几点原因:一是对文化产业重视度不够。这个属于思想认识问题。一些管理部门和民营经济还没有认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有些投资宁可做一些实际项目,也不愿意做这些收效漫长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最大的障碍就是人们对文化产业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将文化产业等同于文化事业,认为文化产业就是搞一下活动、热闹一回,无足轻重。实际上文化产业本身就是经济各产业中的重要一支,文化产业在产生直接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在促进就业,增强区域人民自豪感、凝聚力,提升区域形象,吸引潜在的投资者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跟不上。20世纪儿童画开端之时,整个县城没有一块支架和专业画板,基础材料都要从徐州,南京购买。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专门的老师,也没有专有的时间。三是所有制结构不合理,没有规划。文化产业没有上升到应有的地位和层次,整体比较杂乱。文化资源往往投资周期比较长,后续结果不明朗,往往不会得到大额资金的投入。像睢宁地方文化戏曲,由于得不到重视,传人也很难找到。四是文化产业人才短缺,专业管理队伍不健全,人才外流严重。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孔雀东南飞现象突出。目前睢宁的文化产业迫切需要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创造人才,迫切需要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开拓型人才 。文化单位尤其缺乏文化方面的专门人才的现象有些部门比较普遍。
四、推进睢宁县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的具体策略
(一)制定儿童画整体发展规划
睢宁儿童画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一年恢复、两年繁荣、三年辉煌”。 2015年建设成为国内著名、世界闻名的“中国儿童画之乡”,睢宁儿童画产业发展规模基本形成。总体要求是:运作机制充满活力,产业发展形成规模,对外交流不断扩大,人才基地全面形成,理论研究全国领先。睢宁儿童画真正成为睢宁的强势品牌。
统一规划产业发展。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儿童画文化产业园,建成比较完善的儿童画产业体系,形成儿童画产业链;以睢宁儿童画为龙头的特色文化、特色教育、特色旅游格局基本形成。
加大对外交流。积极参与国家级、世界级展赛活动,获奖档次和获奖率高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水平;以儿童画为先导,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文化经济交流;组织、承办国内、国际儿童画邀请展(赛)等系列活动,使睢宁儿童画从更深层次对睢宁各项事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构建和完善相关的政策体系
针对睢宁县的文化产业规模小、形式散、起步晚,总体经济实力不强的现状,睢宁县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构建和完善相关的政策体系。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促进作用。制定出台睢宁县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在产业立项、土地征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信贷、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支持,从而激活睢宁县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在睢宁制定文化产业政策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儿童画对推进全县争当两个率先,把睢宁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儿童画发展放进睢宁县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加大关注重点。二是文化优势和产业优势相促进。依托睢宁儿童画资源优势,加速推进儿童画产业化进程,将睢宁儿童画的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发展优势。三是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要通过编制发展规划、制定扶持发展政策等一系列措施,认真抓好创作交流、生产加工、市场开发等环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做大、做强、做优、做响睢宁儿童画。
(三)培育文化产业的经济增长极
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极发展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中是难以出现的,经济增长的表现行为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在睢宁范围内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文化产业的经济增长极,以期带动全面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睢宁文化产业需要塑造一个生产力发达的极点。区域经济增长极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首先,经济集中更强。如江淮汽车集团外包某一单项螺丝生产;义乌小商品城都有很具体的灯具基地、工艺品基地、圣诞节礼品基地。区位经济的实质是通过地理位置的靠近而获得综合经济效益,而有时地理位置是可以塑造的。其次,规模化经济降低成本。上规模才会上效益,分工越明确,执行也会越高。如可以提高分工程度、降低管理成本。最后,外部空间实体受益。为了促进睢宁文化产业经济增长极的形成,要寻找市场需求大的文化产业产品,调查研究目前发展比较好的一面,如推进颜料开发,推进磨具设计,推进工艺材料画板画册的制作,油画的规模制作等等。endprint
(四)建立相关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
建立儿童画专业人才引进机制。每年定期从中央美院进行校园招聘,建立长期联系;和51job公司和各大网站建立紧密联系。以上措施大大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学校美术教育,重视美术师资队伍建设,配齐专职美术教师。儿童画中心和各中小学校要积极加强与高等艺术院校和师范院校的联系,聘请专家学者,特别是儿童美术教育专家、教学名师来讲学、指导。
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选拔和培训机制建设。睢宁定期实行“毛遂论坛”活动,加强管理人才内部选拔。管理就是生产力,管理人才对睢宁儿童画产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目前看,精通全部文化产业链经营的人才将存在较大的缺口,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将成为文化产业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加强文化产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培养、引进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专门人才,努力造就他们成为一支适应睢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要把握公共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建设的趋势,确保文化产业的持续稳定创新发展。
(五)保持传统特色与积极创新同步
睢宁县文化的特色很鲜明,应该继承厚重的两汉历史文化,并深度发掘,造就睢宁儿童画的强势品牌。这一点可以借鉴灰太狼喜洋洋的商业文化策略。但是不保持传统就会沦为平庸。所以保持传统特色,也是长期生存下去的一种方式。
首先,保持传统特色将保持睢宁文化的历史魅力。譬如食品行业中面条种类多种多样,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相当部分消费者喜欢兰州拉面,历史魅力具备独到的吸引力,它需要较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其次,积极创新才能让文化产业迸发更高的生命力,做到与世界同步发展。当今的世界已经是走向地球村的世代,在地球上做好一个点就可以影响到广泛区域,社会各个因素在文化驱动下整合速度更快,更明显,全球经济一体化将系统地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认识,并且带来巨大的市场。做好产品的质量,创新将会开创我们新的产业篇章。
历史传统是取之不尽的源泉,记住历史就是脚踏实地,像高速动车一样,唯有地基坚牢,才能将开创不断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苑浩.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2006,(1):8-9.
[2] 麻国庆.文化生产与民族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7-18.
[3] 李怀亮,闫玉刚.当代国际文化贸易[J].河北学刊,2006,(1):37-39.
[4] [美]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98-99.
[5] 阿多诺.文化产业的再思考[J].文化研究,2000:45-46.
[责任编辑 刘娇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