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创新能力的不足,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已经遭遇瓶颈,并且单纯的低端制造产业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产业升级已经是刻不容缓,而创意产业的发展将会给制造业发展带来新的突破。文章主要通过对广东工业设计城的实证研究,分析园区形式的创意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并对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创意产业;制造业;协同创新
一、引言
中国虽然是一个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制造业在自主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自主研发的专利和创意产品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依旧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也一直在谋求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而创意产业处于制造业的上游,不仅可以丰富产品的形态和美化人类生存的空间,还可以产生巨大的价值,如工业设计行业,美国的投入产出比达到1:2500,英国是1:2100,意大利是1:1500,中国广东等省份投入产出不如比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也有一比一百多的投入产出。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创意产业已成为创新经济时代的国家战略选择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利用园区模式将创意产业相关企业聚集起来,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一个协同创新平台,有利于创意产业园区企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创意产业简介
自从1997年英国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以后,创意产业在全球迅速发展,影响巨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将创意产业定义为“结合创意生产和商品化等方式,运用无形的文化内涵,创造出内容密集型的产业活动。且这些内容基本上受著作权保护,形式是物质的商品和非物质的服务”。美国将创意产业定义为“版权产业”,而美国的国际知识产权联盟(IIPA)就已利用“版权产业”的概念来计算这一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日本将创意产业称为“感性产业”,主要有制造产业、休闲产业和时尚产业共同组成。而韩国对创意产业的定义基本上就是“文化产业”,韩国注重传统文化与韩国企业强大科研创新能力的结合,在创意产业中体现民族特色。2006年,北京市统计局首先使用“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并将创意产业定义为9个大类: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
除此之外,许多专家学者从学术上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都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国外著名的有美国学者佛罗里达教授(Florida.R)、理查德·E·凯夫斯(Caves.R)教授、英国学者约翰·霍金斯教授(John Howkins)、澳大利亚学者金·迈克教授等,国内有金元浦、张晓明、厉无畏、胡惠林、花建、祁述裕等人。约翰·霍金斯教授(John Howkins,2001)认为,创意产业是其所有产品都在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理查德·E·凯夫斯(Caves.R,2002)认为创意产业是提供广义文化、艺术或者仅仅是娱乐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创意产业包括视觉艺术、表演艺术、书刊出版、电影电视以及时尚、玩具等。Oakley(2006)认为,在某种更为宽泛的意义上,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具有相同的含义。Towse(2010)认为,创意产业包括了文化产业的产业与艺术。王缉慈(2005)从创意产业的来源角度出发,认为创意产业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性内容密集型产业。张京成(2006)认为创意产业有四个特征,分别是人的创造力、可以产业化或者具备产业化潜力、体现文化的外在性和具有科学技术的支撑。
综上所述,不同国家、地区、学者其实多创意产业的内涵有着不同的定义与表述,但是对于具体的产业分类,可以根据产业的创意密集程度来确定是否属于创意产业。
三、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城市依托自身的人力、资源和区位等方面的优势,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创意产业集群。从全国的整体布局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北京为主的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上海为主辐射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的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昆明大理丽水为主的滇海创意产业集群,以西安重庆成都为中心的川陕创意产业集群以及以长沙为核心的中部创意产业集群。
在环渤海地区的北京、青岛、大连等地,大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目前北京市已经完成数十个市级文化创意聚集区的建设,青岛市已认定了包括青岛创意100文化产业园、青岛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园等多家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004年以来,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迅速崛起.就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而言,已位居国内前列。就规模和影响力而言,上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该地区独占鳌头,全市一百多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呈现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品牌化建设初显成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等特点,涌现出一批集团化品牌打造的企业。而杭州、南京、蘇州、无锡等市的园区亦有相当规模,并已形成既协作又竞争的局面。在珠三角区域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首倡应该归于香港数码港。近年来,受到香港特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广东全省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地的创意产业发展十分令人瞩目,也兴起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到2013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约占全国总量1/4,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约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一半以上。
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创意产业园有北京的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北京的“798”文化创意产业园、北京中关村的多媒体创意产业园、北京的尚8文化创意产业园、福建厦门的集美文化创意园、沈阳的“123”文化创意产业园、南京的1865文化创意产业园、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创意文化产业园、西安的中视西部动漫创意产业园等。一方面,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创意产业园发展尚有极大的产业提升空间;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化需求随即觉醒与强化,社会层面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国家层面上,2014年3月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部署2014年工作重点时指出要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规范和培育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与国家未来将重点发展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前景广阔。
四、广东工业设计城协同创新发展研究
广东工业设计城成立于2009年,原名“顺德工业设计园”,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是以工业设计产业为核心,串联工业设计产业链的上下游,并为其提供高端增值服务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目前已入驻来自国内外100多家工业设计公司,入园设计师1000余人,年成交工业设计成果近万例。广东工业设计城的核心业务主要以产品设计为特色,以广东制造业市场为对象,立足于珠三角产业升级和优化大背景,为广东乃至全国制造产业提供工业设计服务。
广东工业设计城采取政府主导、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建设,从学术角度来看,其实采取的就是协同创新机制。
1、政府主导
广东工业设计城的成立源于多重因素,其中就包括: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城市化建设的需要、高端产业发展的需要、高端人才聚集的需要、粤港合作的需要等等。众所周知,政府在整合资源的速度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广东工业设计城的成立主要就是由政府推动而产生,由广东省经信委和顺德区人民政府两级政府共同打造,并成立了广东工业设计城领导小组,这一机制的确立,标志着设计城项目的战略高度。即便现在,设计城内依然有着一家特殊的政府企业-广东工业设计城发展有限公司,它主要负责北滘镇政府成立了“广东工业设计城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广东工业设计城项目规划、硬软件投入(宣传推广、活动筹办等)、配套政策制订出台的相关事项,在维护广东工业设计城的稳定和发展壮大方面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
自广东工业设计城成立以来,政府给予了多项扶持政策。同时,对首批入园企业给予免租三年的优惠政策,对现入驻企业给予免租一年半的优惠政策,并对设计师食宿问题给予补贴等措施,免除入驻企业后顾之忧。除此之外,镇政府每年另投入500万元宣传推广东工业设计城,扩大设计城品牌的影响力。
由此可见,对于广东工业设计城的成立与发展壮大,政府在台前与台后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2、专业化、市场化运作
随着社会分工逐步走向深化,专业化的工作由专业化的团队来承担,这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广东工业设计城的建设也是一样,园区的招商运营和日常管理工作都是有专业化的运营团队-广东同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政府向同天公司购买公共服务,同天公司为政府提供高端发展战略咨询及园区运营管理服务,如此的分工与合作,充分地保证本项目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这也是设计城能够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广东工业设计城是政府和运营商为设计企业打造的一个公共平台,为设计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最终能够留住设计企业和设计人才的根本因素,是设计市场的需求。设计城采用市场化运作的的方式,设计企业直接与市场接轨,利用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来促使设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树立自己的品牌,提升设计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及服务水平。同时,也在逐步树立广东工业设计城的品牌,与设计城的设计企业共同塑造顺德设计和广东设计的形象。以上三个强势资源的整合,可以确保设计城项目在3-5年时间内,在全国打造出一个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和最具发展前景的工业设计城。
3、以企业为主体
广东工业设计城主要服务于设计型企业,目前已经有一百多家企业入驻,其中大部分是工业设计企业,其余少数是营销公司、电子商务、金融投资公司等等。
广东工业设计城的入驻企业主要来自于韩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瑞士、法国、台湾、香港、中国(北京、深圳、广州)等世界各地近10个国家。这些设计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开发,不断推动着广东工业设计城的整体发展,广东设计城这个平台也使这些入驻企业获得了成长与合适的盈利。
那么设计城是如何吸引这些企业的呢?答案也很简单,主要通过这几个因素:1、区位优势。2、产业优势。设计城周边地区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3、设计城的品牌。这是国家级工业设计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基地),也是省区共建项目。4、设计城的公共服务平台。我们为入驻企业提供“6+1公共服务平台”。5、运营商的专业服务。6、优惠扶持政策。在租金、设计企业与当地制造企业对接、专利申报、人才培训、企业参展、融资贷款等方面都分别给予了相应的扶持优惠政策。7、政府安排专职团队入园办公,为入驻企业提供“贴身”服务。
4、院校合作并成立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
广东工业设计城位于佛山市北滘镇,在人才方面极度匮乏,在整个顺德区,除了屈指可数的几所职业技术学校之外,都没有一所真正意义的本科类综合院校,而工业设计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却很难获得。为此,广东工业设計城在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方面采用了两种主要的方式:一是院校合作,吸引人才并获取高校的优秀研究成果;二是成立工业设计研究院,主要培养研究生,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在院校合作方面。目前,广东工业设计城已经与国内外四十多所院校形成合作,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一方面是为了将高校的先进技术与专利成果转化,将高校领先的高科技专利产品与当地制造企业进行有效对接,实现专利成果产业化,助推中小企业走自主品牌之路,从而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为了吸引高校的一些优秀教师或者学生参与到广东工业设计城这个平台,从而使得无论高校、个人还是设计城,都能够得到提升。
在成立设计研究院方面。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和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无论是否与设计城有合作,高校都可以推荐本校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参与广东工业设计城的研究生联合培养,笔者于2014年暑假,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三百多名研究生一起参加了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的第一期研究生联合培养,获益匪浅。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有利于吸引大批人才认识、了解并愿意为这个平台服务,这超出了平常意义的产学研合作,目前很少有如此专业并大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构。
广东工业设计城就是采用政府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专业化运营、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并成立自己的研究院培养人才、最终服务于下游制造业的协同创新模式,从2009年的五家企业到现在的一百多家,专利和自主创新产品从当时的一千多项到现在的大约五千项,很多方面都值得借鉴和学习。
五、问题与对策
以广东工业设计城为代表的创意产业园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无论在规模还是影响力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园区内缺乏重量级的起示范作用的企业、在留住人才方面依旧亟待完善以及缺乏适当的合作与竞争机制等等。
一、重点扶持有潜力的企业,打造龙头企业。
创意产业中的企业大多数只是小企业,很少有类似于洛可可设计那样无论规模还是影响力方面都在国内外负有盛名的创意设计型企业,因此,创意产业园区应该重点扶持一些有潜力的企业,让它们做大做强,并对园区其他企业造成模范效应,营造良性竞争的氛围。
二、完善人才培养与留住人才的机制
广东工业设计城等创意产业园区通过与高校合作,成功培养了大批优秀研究生,但是很多高素质人才只是参与了其中的联合培养,但是对于如何留住这些高素质人才,许多创意产业园区却依旧缺乏一个完备的系统和机制。因此除了在物质上满足这些高素质人才之外,更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留住人才的制度。
三、加强园区企业间的合作,并营造良性竞争氛围
目前创意园区内企业之间合作与交流比较少,即使同在一堵围墙之下,却彼此互不相识,更不论合作,因此,应该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彼此间交换创意,以达到互相扶持与提升的目的。同时,应该营造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让企业之间都有压力与动力,这样才能在所有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将创意园区做大做强。(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缉慈.关于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J].经济地理,2004,04:433-436.
[2] 张京成,周学政.论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6:4.
[3] 张晓军.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特质与发展关键[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6+10.
[4]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创意产业发展进入园区和孵化器时代[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07-31B05.
[5] 高紅岩.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创新内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06:80-8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