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利平
摘 要: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金融机构尤其是传统银行业的冲击已经显现出来,未来随着互联金融发展不断壮大,将会与传统银行业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甚至由此改变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和运行格局。本文通过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合互联网金融发的现状及特征,分别从进入壁垒、利率市场化、行业竞争三个方面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壁垒;利率市场化;金融监管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在国外并没有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吗,而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概念——将互联网及其他相关创新IT技术运用于金融体系称为电子金融。对于电子金融对金融机构的影响,Stijn Claessens(2002)指出电子金融在全世界不同程度地改变着金融服务的结构和性质,这些改变不仅发生在工业国家和发达新兴经济体,也发生在正在开始使用电子金融的部门金融体系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也将发生在巴西等认为应该尽快将电子金融引入的国家,尽管他们的基础金融设施很脆弱甚至不存在。Franklin Allen(2002)认为电子金融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具有金融脱媒、促进银行业的合并、促进信贷的获取等作用。Lihui Lin,Xianjun Geng(2001)认为电子金融使得金融业成为竞争更为激烈的行业,面对这样的挑战,金融机构需要找到超越地理位置和物理网络的竞争优势: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是关键,特别是利用IT技术研发的专有的新产品和服务。
二、国内文献综述
当前,移动支付、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云金融等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蓬勃发展,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谢平、邹传伟(2009)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但与传统直接融资模式相比,互联网融资模式具有信息量大、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在互联网金融与我国傳统金融机构的关系上,白颢睿(2013)认为,我国金融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尽管阿里小贷在贷款方面效率优于银行且成本很低,但是传统银行不会被取代,未来银行业务越来越借助网络将会是必然趋势。杨国民(2006)认为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有很多交叉的地方,既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服务起步于2003年。经过十余年来的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服务伴随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呈现出超常规的增长势头。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一)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从发展路径与用户积累途径来看,目前市场上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运营模式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是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全独立于电子商务网站。另一类是以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依托于自有B2C、C2C电子商务网站提供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
(二)P2P网络借贷。P2P网络借贷是指贷款人与投资者之间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而不是金融机构产生的无抵押贷款(2011)。P2P网络借贷平台为借贷双方提供信息流通交互、撮合、资信评估、投资咨询、法律手续办理等中介服务,有些平台还提供资金转移和结算、债务催收等服务。它可以帮助可以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典型的P2P网贷平台机构是宜信和人人贷。
(三)非P2P的网络小额贷款。非P2P的网络小额贷款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其控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向旗下电子商务平台客户提供的小额信用贷款。网络小贷凭借电商平台和网络支付平台积累的交易和现金流数据,评估借款人资信状况,在线审核,提供方便快捷的短期小额贷款。目前,网络小贷的电商平台可以分为以阿里小额贷款为代表的平台模式和京东、苏宁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四)众筹融资。众筹融资是指通过网络平台为项目发起人筹集从事某项创业或活动的小额资金,并由项目发起人向投资人提供一定回报的融资模式。典型代表如“天使汇”和“点名时间”。众筹融资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目前约有21家众筹融资平台。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具有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点。
(一)支付便捷、受众广泛
金融的基础功能中,支付由于与很多其他的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因此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支付便捷的特征。由快捷、方便、成本更低的第三方来完成支付成为商家和客户进行支付的选择。而互联网具有普惠性质的平台降低了进入门滥,使得其受众更加广泛,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等问题的解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低
互联网等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支撑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基石。基于相关技术的信息处理功能,我们更容易辨别互联网金融主体的金融行为。这主要是因为,通过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云计算等生成和传播信息并进行组织和结构化地分析,新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得以产生,即使市场具有相对较低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三)资源配置具自主性
依托于互联网平台和互联网相关信息技术,我们能够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较为方便地查阅交易对象的交易记录、通过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较为全面和深入地掌握交易对象的信息,使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由此,在互联网平台上,可以同时进行的双方或多方交易以及完全竞争的定价都将最大化提升资金效率,从而最大化社会福利。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弱化了银行业进入壁垒
(一)互联网金融的政策优势
国家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一直持鼓励支持态度,在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的发展过程中,央行、证监会等监管会部门始终秉持着积极、开明、宽容的态度。
2013年以来,不少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推出措施,推动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鼓励金融创新;2013年7月5日,金融“国十条”出台,再次强调要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明确了民资进入金融业的改革政策;2013年7月19日,央行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成本优势
首先,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无传统中介、无交易成本、无垄断利润。所以P2P网贷等投资形式可以提供传统金融机构理财数倍的收益,投资理财客户在没有必要为传统金融形式开设营业网点运营成本买单。其次,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由计算机处理,操作流程完全标准化,客户不需要排队等候,业务处理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
二、互联网金融推动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互联网金融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一)互联网金融存贷结构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模式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提供的是一个供大家选择的金融产品平台,投资者可以通过平台快速的了解产品信息并进行自由选择,投资者选择主要依靠金融产品的收益和风险。金融产品的多样化使得银行体系内个人存款减少,企业存款和同业存款相对增加,这种存贷款结构的改变会加剧银行间对于存款的争夺进而提升存款利率。
(二)互联网金融挑战传统金融产品定价方式
互联网以其海量的信息、高效的数据处理优势一直充当着信息中介的角色。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改变了传统金融的中介形式、互联网作为新萌生的第三种直接融资平台,逐渐扮演起信用中介的角色。互联网金融业提供了资金供需双方自主的匹配,由于这种模式下,资金需求方的信息并不齐全,资金的价格来源于资金供给方基于借款期限、担保机制、融资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信、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等内容评价信用风险,并给予相应的风险溢价。
(三)互联网金融放大了货币乘数
余额宝等现金管理类金融产品的出现吸收了社会部门闲散资金,增加了定期存款在存款中的比例,改变了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比例,而定期存款需要交纳的存款准备金比活期存款低。互联网金融的介入,改变了先前的货币供应状态,市场化的互联网金融体制传导到利率中枢,间接影响了央行的货币政策的实施,从而推动了利率市场化。
三、互联网金融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
互联网金融的加入首先会抢占部分银行业务领域,并且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形成与银行业的竞争局面。
(一)互联网金融侵蚀传统商业银行的收入
传统银行业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入。首先,传统银行业依靠存贷差盈利占比高达70-80%,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与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相差高达10倍,导致银行存款流失,银行客户减少。未来网络借贷的发展将会影响银行的放贷规模,减少银行的收入来源。其次,银行的金融中介角色面临弱化,互联网金融分流了商业银行融资中介的服务需求,改变了商业银行独占支付中介的格局。
(二)互联网金融冲击传统银行业发展模式
银行垄断资金支付的格局被打破了。传统银行业,凡是需要结算支付的业务必须通过商业银行这个中介媒质方可实现。但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向第三方支付公司颁发了经营牌照,业务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已经延伸到目前商业银行办理的业务。另外,商业银行一向以客户为开展业务的基础,客户是银行持续发展的源泉,但是,互联网利用开放式的金融平台、简易的操作程度以及具有全方位的产品服务,受到了客户的青睐,传统银行业迫切需要借鉴互联网金融的经营模式。
第四章 结论
互联网金融在给传统银行业提出挑战的同时,互联网技术也给传统银行也带来新的机遇:一是传统银行业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利润空间;二是大数据、云计算为传统银行业提供了收集和分析客户交易信息的技术手段,提高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效率,传统银行业可以借此拓展传统金融模式下难以覆盖到的小微企业、个人客户、农村客户。互联网是开放的,传统银行推动和互联网金融的深度合作非常重要。对于传统银行来说,要多一点互联网的基因,这样时代才不会使传统银行落下,传统银行还是大有前景的。(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Stijn Claessens.Electronic Finance:A New Approach to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M].Washington,D.C.:The World Bank,2002.
[2] Franklin Allen,James Mcandrews and Philip Strahan.E-Finance:An Introduc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2,22:5-27.
[3]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4] 谢平、尹龙:《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经济研究,2012,4。
[5] 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5。
[6] 邱峰:《互联网金融冲击与商业银行应对》[J],金融會计,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