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妮
摘 要: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促进领导干部切实履职尽责,有利于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进步深入,使党的执政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新形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在审计评价三个方面,剖析了新形势下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关键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评价;评价体系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适应我国政治和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活动,是审计机关或组织按照规定对国家机关和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初创时期、探索发展时期、规范深化时期。
(一)初创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为初创时期,起源于针对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厂长、经理离任审计,发展为全国逐步推行经济责任审计。
(二)探索发展时期
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可以作为探索发展时期,1999年两办印发《两个暂行规定》视为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初步确立;从2000年开始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试点工作在全国启动;2004年由六部委联合发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扩大到了地厅级。
(三)规范深化时期
从2006年开始处于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规范深化时期,2006年经济责任审计被正式写入了审计法。2010年两办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并對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并为进一步做好审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提供了根本遵循。2014年7月,由七部委联合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指出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可见经济责任审计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
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外部环境变化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有关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论述,为经济责任审计深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从审计风暴到近几年的“打虎”可以看出,经济责任审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1999-2012年,我国审计机关共对43万余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党政领导干部38万多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3万多人,包括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中央企业领导干部150多名,查出因领导干部直接责任造成的违规问题等涉案金额684亿多元,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7600多人,给予免职、降职、降级、撤职和其他处分的达1.81万人。经济责任审计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正能量。
(二)审计机关面临的困难
目前部分审计机关在审计职业化建设方面尚存在不足,如审计人员的年龄结构偏大;对审计人员的在职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审计人员的知识背景比较单一,严重缺乏有工程技术类专长的审计人员;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已不完全适应审计职业化建设的需要,推进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显得尤其重要,是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内在动因。
(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呈现的变化
1.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
按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必须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面覆盖。
2.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关口将进一步前移
经济责任审计是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的重要实现途径,经济责任审计应该贯穿领导干部的任职期间始末,涵盖领导干部的任前审计、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以便更好地对权利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从而形成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和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以及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3.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将进一步拓展
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有所增加,一是增加了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民生改善情况;二是增加了机构设置、编制使用以及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三是增加了履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等情况。2014年审计署已组织六个省分别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试点,涵盖了森林资源审计、土地资源审计、水资源审计、海洋资源审计、草原资源审计和矿产资源审计。
4.经济责任审计方式方法将进一步创新
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既是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本质要求,也是进步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审计人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积极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方法,为经济责任审计在更高层次发挥作用做出贡献。
5.法律规范体系将进一步健全
无论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还是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审计工作意见》,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为依法开展审计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助于有关审计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尽快出台。
6.相关部门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目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由七部委联合印发,强调了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或领导小组制度,形成部门间审前共商、审中协作、审后运用的协调配合机制。部门间的深入合作使得审计效率得到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得到提高,使信息在各部门间实现共享。
三、经济责任审计重在审计评价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点在于如何进行审计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否恰当,决定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成败,可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至关重要,因为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同时也是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治本措施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经济责任的内涵
经济责任的内涵,简单来说就是领导干部担任何种领导职务,进而产生所任职务对等的职责和义务,表现为与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相关联的职责和义务。因此,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必须围绕经济责任来开展,即围绕领导干部的职责和权限来审计。
(二)经济责任审计对象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村和社区等主要负责人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目前各级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围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展开,而针对对村和社区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开展的较少,尚处于积极探索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村和社区将成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各级审计机关对村和社区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实现审计监督无盲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1.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现状
一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还不完全到位。主要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种倾向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内容的确定上无所不包;另一种倾向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就是查账,存在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二是评价依据不充分,评价主观性较强,违背谨慎性原则,存在较大审计风险。三是评价内容超出了审计范围,与经济责任无关的责任也加以界定。四是審计评价质量不高,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未能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2.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目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个新课题。在经济社会变革的大时代背景下,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是顺应时代发展变革的需求,理论界和实务界应该尽快为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设计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服务于国家治理的需要,促进国家良治。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具有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高、风险较高的特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要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至少需要解决的三方面问题:一是领导干部的职责特点和责任范围。二是评价依据、评价内容、评价原则。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权责对等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历史性原则进行评价。三是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应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鲜活案例,依据合法性、经济性及社会性要求提出差异化的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指标,降低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难度,提高评价体系的公平、公正、公正程度,有效判别领导干部的胜任度,提高履职能力,为有关部门选用干部提供借鉴,提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质量。(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审计局)
参考文献:
[1] 汪立元,顾晓敏,陈希晖.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行政管理,2011(05).
[2] 陈琛凝,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探析[J].财会通讯,2011(10).
[3] 阎宝泰,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实践与思考[J].审计研究,2011(03).
[4] 崔鹏,1999年以来43万多名领导干部接受经济责任审计[N].人民日报,201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