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体系及其路径构建研究

2015-01-21 21:37王龙邱旭楠
2014年37期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综合评价生态文明

王龙 邱旭楠

摘 要:目前作为资源小省和经济大省的浙江省,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生态资本呈现衰退趋势,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顺应党十八大精神,以浙江省为例,构建省域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体系和路径。首先针对城市和农村居民设计调查方案,设计省域生态文明综合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其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各个指标的权重修正,进而确定各指标的最终权重。最后对权重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提倡反腐倡廉、加强民生建设、倡导居民绿色消费、完善生态法律法规的实施。

关键词:生态文明;结构方程模型;综合评价

1、前言

改革開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生态状况十分严峻,荒漠化、水质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生态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浙江,作为资源小省和经济大省,尤其面临众多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损失的问题。目前浙江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能源消耗量大,城市生活的水污染现象,农村耕地减少、生活垃圾的处置等一系列问题,要求浙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环境。

当前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是构建理论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国外的汉斯·萨克塞(1991)的《生态哲学》从自然、技术和社会需要三方面首先提出生态文明的哲学价值。生态经济学的创始者赫尔曼·戴利(2001)通过环境对区域经济的研究提出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优化的集成。丹尼尔·A·科尔曼(2002)提出建设一个绿色社会的模式。国内,高珊、黄贤金(2010)等人针对生态文明动态化区域性的特点与基本内涵,确定评价体系,并以江苏省为例运用各个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综合评价江苏省生态文明的建设绩效。刘衍君(2010)等人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出发,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保意识4个方面构建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王会(2012)提出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环境与生态型物质文明﹑生态型政治文明﹑生态型精神文明的有机整合得到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构建了包括系统层、目标层、准则层以及项具体表征指标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针对城市和农村居民设计调查方案,并设计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为了克服层次分析法权重确定的主观性,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指标权重进行修正,使得指标体系权重客观合理。

2、浙江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调研分析

2.1调研方案设计

通过对浙江省城市和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状况进行了调查,主要包括环境生态健康的调查、居民人居生活现状调查,廉政系统的调查、居民生态环保意识的调查。

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以杭州市为中心,向外围抽取四个市分别为宁波市、温州市、湖州市、舟山市为调查地区。对浙江省五个地市级(杭州、宁波、温州、舟山、湖州)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中我们采取问卷调查为主现场采访为辅的方式进行,结合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由于篇幅问题,如需问卷和数据可与作者联系)。

2.2生态文明建设指标项目效度信度检验

1.项目分析

从需要的所有问卷中随机抽取120份,将43个影响力指标的数据相加求总分,其中上27%位的分数为175,下27%位的分数为147,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总分进行检验,结果中的t值全部显著(P值小于0.05),表明该43个指标均具有鉴别度,所有题都能鉴别不同受试者的反应程度。因此,调查问卷通过了项目分析检验。

2.因素分析

用SPSS18.0对问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探究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找出理论模型中的潜在变量。探索性因子分析的KMO值为0.805,BBrtlett值为3574.041,P值为0.000,输出的8个因子可以解释43个变量的累积百分比是63.656%。已经有37个指标包含在这八个因子中。

3.可靠性检验

对各因素层面和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进行检验,其CronbBchs BlphB值为0.91,在一般的情况下,只要该值大于0.7就可认为问卷通过了信度检验。参照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我们定义生态文明的六个因子由表1给出,每个分别是:经济发展因子、人居社会生活因子、环境生态健康因子、生态保障因子、生态环保意识因子、绿色廉政因子。同时因子的CronbBchs BlphB值都大于0.7,即通过了信度检验。

3、浙江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3.1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构建基本框架

生态文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社会的基本要素包括人口、自然环境、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思想文化因素等五大类基本要素。社会有机体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同时这些要素都渗透在社会各类整体性层次和社会单位中。

本文根据社会学中社会基本要素的定义,在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指导下,从生态文明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6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其中二级指标分别为:经济发展的和谐高效程度、人居社会生活的和谐程度、环境生态健康程度、生态保障系统、生态环保意识、绿色廉政系统。

3.2综合评价权重的构建

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初始权重,其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调整,由于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个数比较多,需要使用由层次分析法获得的权重,对相关指标的权重进行初始的设定,有利于结构方程的顺利求解。权重调整框架图如下图1所示。

再次,根据一致性检验原则,当CR=CI/RI<0.10,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上述生态文明判断矩阵的CI=0.0291,CR=0.0235<0.1,进而可知,上述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根据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我们可以确定上述生态文明各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即各二级指标的权重w=[0.1850,0.2262,0.1265,0.1265,0.0685,0.2673];

其他各二级指标下三级指标也可根据层次分析法先确定判断矩阵,最后再确定权重。

3.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指标权重确定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过程中采用的是根据调查所获得的样本数据——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影响力数据。模型检验与拟合优度结果见下表3。

上表3中数据显示,卡方对应的P值具有统计显著性,CFI、NFI、IFI的值没有大于0.9,RMSEB值大于0.08,这几个指标没有满足模型检验与拟合优度的要求,就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

为得到理想的模型,我们对模型进行修正。在将固定参数作为自由参数来进行重新估计后,可得修正后的模型检验与拟合优度结构见下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到,修正后模型中卡方对应的P值为0.000,可见模型是显著的,其中CFI、NFI、IFI的值均接近于0.9,RMSEB值小于0.08。以上指標均满足模型检验与拟合优度的要求,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根据结构方程的方法,我们获得43个指标相对于各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如下表5所示。

3.4指标权重的最终确定

对层次分析法得出的权重和结构方程模型得出的权重进行综合加总,比例为1:1,此外各个二级指标的权重仍旧采取原先由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最终我们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由于篇幅问题此处省略)。

4.省域环境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构建的对策建议

在对浙江省5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浙江省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指标体系权重确定,得出如下结论与建议:

1.提倡反腐倡廉,加强民生建设。根据研究所得结果,可知人居生活的和谐程度、绿色廉政系统这两个二级指标所占的权重较大,分别为22.6%,26.7%,因此在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加强这两方面的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考核力度,加强政府的廉政系统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民生建设,同时做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民生工作。

2.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完善生态法律法规。根据所得指标权重,可知权重最大的指标依次是:社会保障系统的完善程度(9.05%),人均预期寿命的长短(5.49%),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5.37%)。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完善社会保障的范围,使得补贴等能够真正的发放到有需要的人手中,而不是出现漏报,谎报的现象。完善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实施的力度,做到有法可依。

3.协调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注重收入分配公平公正。经济发展和谐高效程度二级指标中权重最大的指标依次是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程度(3.09%)、人均GDP(2.61%)、城市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2.5%)、农村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2.22%),人居社会生活和谐程度中的基尼系数(3.86%),恩格尔系数(3.07%)所占的权重较大。从上述结论可知,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而不是单方面的发展,此外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收入分配,使得人民能够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对此在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何协调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收入的公平合理分配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高珊,黄贤金.基于绩效评价的区域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构建——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0,v.30;No.14705:823-828.

[2] 刘衍君,张保华,曹建荣,陈伟.省域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山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v.38;No.29607:3676-3678.

[3] 王会,王奇,詹贤达.基于文明生态化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v.12;No.6503:27-31.

[4] 王蓉.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

[5] 杜宇.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

[6] 杜栋.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21.

[7] Richard A.Johnson,Dean W.Wichern.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M].4th ed.陆璇,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74-375.

猜你喜欢
结构方程模型综合评价生态文明
我国信托业资本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改进ARMA模型参数估计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