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娟
摘 要: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院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而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则需要拥有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该文简述了创新型教师的含义及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弊端,提出了高校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新模式:完善国家培养机制、扩展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渠道及剖析教师个人需求等。对促进高校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新教师;高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1-102-02
Culti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Teachers in Higher Colleges
Wu Juan
(School of Life Science,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246011,China)
Abstract:Higher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Howeve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needs teachers with innovation ability.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ulti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teachers would be built by improving national training mechanism, expanding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channels and analysing their personal needs, creating innovativ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Innovative teachers;College;Talent;Cultivate
随着教育部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培养高素质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社会对高等院校要求更加严格。高等院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要实现教育部提出的“三个能力”,培养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首先应该建立创新型的师资队伍。美国创造教育专家史密斯认为,创新型教师,是指那些善于汲取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并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形成具有其独到见解,且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的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师[1]。
1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弊端
当前,高校教师大都是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长期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熏陶,并未深刻理解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外延[2-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毫无创新可言。另外,高校对教师的业绩考评大都采用量化考核方式,即参考论文数量、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额度、上课学时数、带研究生的人数等作为衡量指标。这种搞形式、走过场的考核方式,形同虚设,没有起到考核制度应该起到的作用,限制了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加不能奢望培养出创新型人才[4-6]。因此,高校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已迫在眉睫。
2 构建高等院校教师培养新模式,促进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担负着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任,其教学内容除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以外,还应包括学术领域最前沿的科技成果、研究动态及最新的技术手段[7-10]。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也与日俱增,不同学科间交叉融合日益加剧。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及时更新知识、洞察学科发展动态,否则就不能胜任高校教学工作。
高校应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将高校教师“送出去”,接受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将其应用到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中;而高校教师也应有强烈紧迫感和不甘落后的精神状态,结合自身专业需求,利用各种继续教育途径和形式,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深造,了解学科前沿及研究热点,熟悉专业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更新教学方法,将学科研究的新问题、新观念、新方法带入大学课堂,创新教学方法,更新知识结构,培养高素质人才。所以,各级政府、高校和教师个人必须三者紧密结合,推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的建设,有效提高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
2.1 政府搭建教师培训平台,扩展教师继续教育空间 由政府主管部门出面,在国家重点科研院所、重点高校设立高校教师发展培训基地,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进行对口培养和指导。采取培训、进修、讲座、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为高校教师提供更多机会、更高层次的继续教育。根据职业教育目标,开设多样化的教师在职教育培训班,如访学进修、课题合作、学术交流等,为高校教师继续深造提供便利。
由政府协调,学校选送部分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课题研究,制定激励政策、奖励措施和淘汰机制。如在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岗位竞聘等方面予以倾斜,调动高校教师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由于传统观念作祟,高校教师有“金饭碗不愁穿”的思想,很多高校教师不想学习,不愿创新。因此,必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有迫切学习的需要,在激励和淘汰制度下,教师才能行动起来,创新型人才才得以形成。另外,高校可以选择一批青年教师到相关专业领域的企业、工厂进行挂职锻炼,使高校教师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激发动力,培养能力。同时,高校依据工厂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修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大纲,完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科研工作重点,从而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
2.2 高校创造条件,把握教师培养方向 高校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应定期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明确学校专业和学科发展方向,合理制定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措施,并及时公布培训计划供教师自由选择。高校在制定研修政策时,应根据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和工作重点,同时密切关注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从片面强调学历到创新能力提升的转变。高校应根据不同时期学校重点工作的需要,修订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和研修制度,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教师,设计不同的提升计划,拓宽高校教师知识领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
高校应建立有利于创新型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如在引进人才时,严把质量关,宁缺勿滥地引进具有“创新潜质”的青年人才;在师资队伍的考核上,优化考核制度,建立有利于创新型教师发展的的考核制度;实行人才动态监督,建立创新教师工作室,实行定期考核,促进创新型师资队伍的快速发展。同时,高校还应该推出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激励政策,如建立“创新基金”机制、“特殊人才”基金、“经费奖励”等孵化政策激励青年骨干教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创新素质,并最终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再者,高校还需建立人才特区制度,对于那些有“潜力”的人才要采取特殊政策,如在职务晋升、岗位竞聘上不搞论资排辈,设立绿色通道,对“优质苗子”要重点培养、悉心呵护,让特殊人才在特殊环境中茁壮成长。
2.3 高校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剖析,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高校教师的主体意识是教师发展的推动力,而高校则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催化剂。高等院校学科门类多且相互交叉,不同专业、不同学历、不同院校的教师对专业发展认识不同。为了使自身专业水平得到更好的提高,高校教师应主动探索专业发展的方向,树立“自我更新”观念,不断对专业发展进行自我分析,积极争取各种形式的学习机会,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个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手段、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的风格。
3 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作为人才培育基地,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而高校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因此,积极探索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模式,构建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通过政府搭建平台、高校创造条件、教师把握机遇3方面紧密结合,构建高校创新型教师培养新模式,对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天娥.试析创新型教师的内涵特征[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4(1):95-100.
[2]罗华,何建洪.高校创新型教师的特征和创新型教师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7(2):78-79.
[3]徐剑波,朱晓岚,傅瑶瑶,等.高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8(5):8-13.
[4]和卫,倪永婧,李庆波.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拓展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J].继续教育,2008(6):53-54.
[5]王众,靳添博,王龙.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与管理,2011,13(4):127-130.
[6]王雷.高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分析[J].高教研究,2013(8):194-195.
[7]巩艳芬,林向义,高翠娟,等.高校创新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J].学理论,2013(17):345-346.
[8]周兰英.高职院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成人教育,2013(3):60-61.
[9]林琳.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和建设[J].电脑与电信,2013(8):71-73.
[10]王永生.高等学校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816-819.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