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仲信
(浙江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杭州310023)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在外向型复合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全英文教学已成为一种越来越受重视的教学形式,并已在经济、管理、工科等非英语专业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专业人才培养中加以运用。目前,笔者所在学院正在进行的全英文授课的国际贸易实务类型的课程主要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基础等,其教学内容以相关技能培养为主,实践性较强。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如果在内容方面过多地介绍理论,或者在教学形式方面采取照本宣科式的单向灌输,则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无法有效地传播相关教学内容,因此不适合该类课程的教学。而从不同教学方法的实践效果来看,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全英文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1]。笔者借鉴德国应用型科学大学的讨论课(seminar)教学经验,并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根据美国教育理论家鲍斯顿的观点,对同一学生群体采用双语教学或者用一门非母语的语言进行教学,往往涉及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里,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的教学。因而,双语教学不仅涉及语言水平的提高,而且涉及受教育者对多元文化的认同和社会的和谐共处。笔者开展的以英语为主的全英文教学显然不是源于对多元文化的需要,更多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与语言能力。从这个实用主义的观点出发,在国际贸易实务类专业课程的全英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与工具的重要性,又不能忽视学生对专业知识本身的接受效果;既要注意训练学生的专业与语言的综合能力,又不能忽略对学生的创造力或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要兼顾这几个方面,除了要具备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几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以外,还必须注意教学的方法,因为不同的方法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上述几个目标能否得以实现。除了教师的能力因素外,学生们普遍关心的乃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而互动式教学方法被认为是开展全英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模式。
目前,有关在高等院校中国际贸易实务类专业的全英文教学方法的论述还比较少见。针对经济类学科的全英文教学研究的文献为数不多,仅占近年来所有全英文教学研究文献的10%左右[2]。其中一些论及全英文教学模式的文章,仅是从整个经济与管理类本科教学的宽泛范围讨论的,大多数属于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及讨论开展全英文教学的条件,主要涉及师资培养、教材选择与改善环境等方面,或者针对某一门专业课程,比如有关国际贸易等全英文课程教学的问题、心得与应注意的事项等[3-5]。其中一些研究比较了双语教学与全英文教学的区别,分析了全英文教学的特点[6]。部分文献涉及专业课程中双语教学的不同方法[7],并从互动模式的内涵,互动模式的不同层次与不同阶段,以及开展互动式教学的途径等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互动方法在采用非母语教学中的运用与效果[8]。这类研究的大部分文献并不局限于双语或者全英文教学,有一些则是围绕着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文章,通常只是研究如何在专业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在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A·班图拉的“人境交互决定论”,以及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国外大学里被普遍采用。一般认为,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采用启发的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与讨论中,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形成全体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与钻研学习的热情,并逐渐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和创造性思维,达到教学的目的。尤其是在经济与管理等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中,教师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既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可以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达到优化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目的。
从现代教育信息论的角度来看,人们普遍认为互动方式大致可以分为4类。一是单向型,即教师是信息源,学生是接受者,教学过程是教师将信息传递给学生的单向过程;二是双向型,即把教学看成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获得信息的过程,强调双边互动,及时反馈;三是多向型,即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掌握知识,寻求共同发展的活动,强调多边互动;四是成员型,即教师仅仅作为教学小组中的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不再充当唯一的信息源[9]。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都应该从现有的教学条件出发,即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的专业、语言与教学能力,以及教学的环境条件等因素,要考虑到学习的效果与教学的目标,以“学”(员)为主,以“教”(师)为辅,形成教与学的互动。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普遍采用讨论课的形式进行多向型或成员型互动式教学,这既可以使教师根据不同的条件,采取不同类型的互动方法,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又便于教师通过讲解、指导、讨论、座谈、答疑等多种方式培训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通常的做法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基础,以及学分情况选择某一课程或某一主题,参加相关讨论课。在教师的指导下,上课成员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学生必须做一定的准备,教师则注重开拓学员的思路,同时注意培养学员的学术意识,在必要的讲解、指导、答疑基础上,鼓励学生扩大视野,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以期在讨论、辩论中获得思想的升华,把知识真正融会贯通。
根据笔者对浙江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班的教学经验,以往在全英文教学中多以单向型或双向型的互动方式为主,鲜有采取多向型或者成员型的互动方式。通过对比,可以确定后两者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在课堂讨论互动中更为积极和有效地掌握知识内容,因而在这一类实务型课程的教学中采取多向型或成员型的互动方式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这样的互动方式对课程的内容设计、课程准备、教学资源、课程组织及效果评估等方面都要具备一定的条件[6],在实践中对授课教师的专业、语言、组织能力及教学经验等也要求较高,因此组织难度较大。
根据笔者的实际考察,学生对目前普遍采取全英文课程互动教学方法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一是教师的语言能力和专业水平很重要,尤其口语应该加强与提高;二是授课方式很重要,应该采用更加活泼和有效的多向型和成员型互动形式,注重学生的兴趣与交流,适当进行汉语解释;三是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因材施教。而目前在互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 专业与语言基础薄弱是教学效果的主要障碍
在专业课程的全英文教学中,学生的专业与语言基础是决定性的因素。这既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也决定着教学效果[3]。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在全英文课程学习过程中,要达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就要付出较大的努力,要花费比其他课程多一倍以上的时间进行预习和准备,这无疑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较多的压力下,有些学生可能无法保证必要的预习,如果再缺乏必要的专业与语言基础,就会影响教学与接收的效果。学生往往被动地听课,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
3.1.2 教师的综合能力与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学生们普遍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语言水平是全英文教学的关键。即使聘请外籍教师,也不能仅考虑语言因素,还要考虑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对中国国情的了解情况,避免把全英文教学当成专业外语教学,同时要避免理论与国情脱节。对于国内专业教师,在加强与提高外语口语水平的同时,还要注意改进教学的形式和方法,避免机械地讲述教学内容,要结合当前的实际问题,采取互动的模式,即通过讲解、指导、讨论、座谈、答疑等多种方式来培训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3.1.3 缺乏适当的教材仍是较大的制约因素
尽管在全英文教学中普遍引进原版教材,其中有些不乏为优秀的经典教材,但对于某些国际贸易实务类专业的课程而言,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国际贸易实务,缺乏比较切合实际的案例素材与资料。许多原版教材要么偏重国际贸易或市场营销理论,要么缺乏适合国情的进出口流程的具体介绍,因而选择范围比较有限。如果在选择时不考虑学生的语言程度,往往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使全英文专业学习成为简单的专业外语学习,既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无法保证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3.1.4 教学的环境与手段有待改善
随着越来越多的现代媒体技术的运用,教学的手段得到了更新和提高,这无疑有利于教学条件的改善,便于开展互动式全英文教学。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学生的规模应当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否则将不利于成员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会因为人员过多而无法保证,从而变成较低级的单向型互动形式,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这也是笔者在实践中得到的学生反馈的意见之一。
针对上述问题,要进行有效的互动式全英文教学,除了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和具备必要的教学前提条件之外,可以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讨论课的教学方式,在实务性专业课的全英文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2.1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互动式教学的关键
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都必须得到充分体现,可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互动式教学尽管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学生“学”的动力,“学”的形式,“学”的效果等,都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在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讨论课中,一方面,教师在组织讨论教学过程中起着启发者、组织者、领导者和评估者的作用,表现了主导性的本质特征——能动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离不开学生的主体性。在讨论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因为缺乏自发认识、自主判断和自我实践的能力,所以,在讨论课上教师必须指导和启发学生去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知识体系与综合能力是其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而科学与合适的教学方法,则是帮助教师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具体手段。因此,必须重视教师自身的培养和建设,在全英文教学情况下,还要加强与提高教师的语言水平,以确保专业课程中全英文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3.2.2 双向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互动模式首先就是要解决全英文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双向或多向沟通问题。在讨论课教学过程中,通常师生之间进行双向沟通,教师给予必要的讲解,以学生的提问、回答与讨论为主要教学形式,双方通过互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动态的教与学的相互影响,把教学双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激发教学成员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实现培养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目的。按照互动模式教学的不同层次[6],沟通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表面,局限于教学内容本身,而应该向更高层次发展,即进行情感与思想互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学识、敬业与师德感染学生,使师生之间能够产生感情共鸣和思想交流,帮助、指导学生解决某些专业问题,使学生感到有信心与能力掌握一门语言进行专业学习[8]。在讨论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其重要,不仅要通过引导和鼓励等方法激发学生沟通的愿望,而且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反应,针对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调整有关内容,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3.2.3 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是重要前提
沟通与互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响应。在讨论课上,一方面,教师的引导和施教方法很重要,另一方面,学生的准备与自身状态更为关键。学生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与语言基础,同时,还要加强课前预习。缺少了学生这一主体的主观努力与能动,教学的互动与沟通就无从谈起。学生往往都要按照要求完成课前准备,包括大量阅读、资料整理、问题准备等。因此,学生与教师都应该明确,互动教学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讨论与答疑等,它还包括学生的课下自学与认真准备,这些也是学生通过互动式教学形式应当学会的一种学习方法。
3.2.4 通过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针对教学形式单一、教材落后、师资薄弱等全英文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教师除了通过自身努力加以解决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取长补短,解决教师自身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有效地利用国际教学资源,不仅可以引进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材料,也可以借助多种形式的教学合作与人才培养,扩大学生视野,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师资水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或者其他国外大学有经验的教授合作,采取联合执教讨论课的形式,进行全英文教学活动,将讨论课中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融会贯通。
3.2.5 实践体会
根据在全英文教学过程中的切身感受,笔者认为,采取互动式方法教学,必须重视和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双向沟通途径及学生的主动参与问题。例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并掌握各个贸易环节的操作与管理方面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按照国际贸易的流程设计成不同的、特定的业务场景,要求学生按照不同的角色,结合相关理论和国际惯例的学习,对这些不同环节(场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又比如,贸易环节中的制单、审核信用证、报检、报关、结算等。相关的教学内容均涉及操作性比较强的业务,其中英语运用必不可少。在教师的引导下,还可以适当地变换讨论的前提条件、设置不同的应对要求,要求所有学生参与其中,锻炼和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既要精心设计课程,更要积极引导和组织课程。在互动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被动地反应,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提出不同的问题和要求,尤其是国外学生,可能会提出他们本国不同的国情、在实践中遇到的特殊问题,或者特定的贸易条件,要求教师给予针对性的解答,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与临场应变能力,从而保证互动教学的效果。显然,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必须根据教师的要求做好课前的预习和准备,以保障课堂讨论和互动得以顺利进行。因此,教师需要将学生的课堂和课下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成绩考评体系,对其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这样不仅能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而且更能科学地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程成绩。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讨论课的教学方法,在国际贸易实务类专业的全英文课程中采取互动式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而且通过教学中的各种层次的互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学术意识,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优化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而满足社会对具有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
[1] 陈坚,张亚梅.本科材料专业基础课全英文教学的探讨与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增刊):155-157.
[2] 杨立华,张腾.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的问题与建议[J].价值工程,2013(20):305-307.
[3] 李文娟.专业课全英文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建议[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8):349,359.
[4] 王铂.国际经济学课程全英文教学探索[J].对外经贸,2014(2):150-151,155.
[5] 崔雪.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实行全英文教学的利弊[J].才智,2008(8):58-59.
[6] 马吉平.专业课全英文教学探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1(3):120-122.
[7] 韩立红.高校“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4(11):25-27.
[8] 刘振霞.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两课”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10):125-126.
[9] 王坦.合作教学观初探[J].山东教育科研,1998(4):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