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大部切除患者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的临床研究

2015-01-21 22:21:55梁园园陈春玲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关键词:压积大部异体

梁园园,陈春玲,薛 韵,张 蕾*(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胃大部切除患者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的临床研究

梁园园,陈春玲,薛 韵,张 蕾*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患者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的临床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行胃大部切除手术并在围术期采取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与研究其临床资料,分析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效果、术后转归、术后出血发生率等。结果 60例患者实施综合性血液保护方案后,术中出血控制情况良好,没有术后早期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47例非肿瘤患者应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回输后患者手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后患者手术后的红细胞压积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异体血输注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胃大部切除术;围手术期;血液保护

胃大部切除术是当前临床上治疗溃疡病等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经多年的临床研究证明效果良好。传统的胃大部切除的范围是胃部远侧的2/3~3/4,切除的部分包括整个胃体大部、胃窦部、幽门及十二指肠球部。在整个胃大部切除手术操作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大量出血的情况,出现失血性休克,危机患者生命,常需紧急输注大量异体血,由于异体输血的危害性大,且近几年我区血液资源短缺,“血荒”问题凸显,因而做好患者围术期血液保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1]。对我院收治的行胃大部切除手术并在围术期采取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的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Billroth I式手术28例,行Billroth II式手术32例,排除围术期未采取任何血液保护措施者,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6~62岁,平均年龄(55.8±7.2)岁;患消化道溃疡病史3~21年,平均病史(13.8±4.7)年;依据术中观察及术后病理

检查结果,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幽门梗阻12例,胃癌13例,胃溃疡5例,胃穿孔5例,复合型溃疡5例。60例患者术前红细胞压积数>30%,血红蛋白量>110 g/L。

1.2 方法

①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毕I式手术吻合术式就是切除胃大部残端,直接将其吻合于十二指肠,毕II式吻合术式就是切除胃大部后残端吻合于近端空肠,并且关闭十二指肠残端。所有患者手术麻醉之后取仰卧位,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2]。②血液保护:60例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期间,均通过术前快速输注胶体液扩容、血液稀释,术中应用巴曲亭等止血药物、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肿瘤患者除外)的应用,控制性降压等方式进行血液保护,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进行观察记录。与此同时,可给予局部用药:对胃部采用盐水冲洗,也可以给予去甲肾上腺素8.0 mg+生理盐水200 mL用于口服或胃内冲洗[3]。如果采取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治疗后,患者的生命体征依然不稳定,则需要行血气分析,测定血红蛋白值和红细胞压积,依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合理输注异体血[4]。

1.3 观察指标

术中出血量、术后转归、术后出血发生率,对应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非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情况进行记录与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各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60例患者实施综合性血液保护方案后,术中出血控制情况良好,没有术后早期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47例非肿瘤患者术中应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手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为(124.28±9.45)g/L,手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为(116.27±11.24)g/L回输后患者手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红细胞压积水平为(0.34±0.04)g/L,手术后红细胞压积水平为(0.30±0.08)g/L,回输后患者手术后的红细胞压积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 论

对于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来说,手术时常引起大量出血而导致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多数为中老年患者,在同等失血量的情况下,与青年患者比较,术后感染率及死亡率明显增加,而大量失血也是造成中老年患者围术期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原因之一。因此,术中常需异体输血,而异体输血有诸多不良反应且血源短缺,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性血液保护显得尤为重要[5]。

在开展胃大部切除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胃部及十二指肠部位病变进行探查,如有必要可先行内镜检查,进而充分明确诊断[6]。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开放吻合术与粘膜下血管缝扎止血有助于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科学评估患者的其他重要脏器状态,避免患者由于凝血机制不良或血压高而造成残胃壁弥漫性黏膜渗血。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期间,可在术前快速输注胶体液扩容、血液稀释,术中应用巴曲亭等止血药物、控制性降压、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应用(非肿瘤患者)等方式进行血液保护。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是近年来逐渐普及的血液保护措施之一。将术中失血回收后,经过滤、离心和清洗后可得到45%~65%的浓缩红细胞。回收式自体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与异体输血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9]。这种输血方法提高了大量输血的安全性,保证了血流动力学的基本稳定,可有效地减少库血用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输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血源浪费。

本组对60例患者围手术期采取了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结果发现所有患者止血效果良好,术中出血量得到有效控制,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由此可见,对行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异体血输入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1] 邓硕曾.血液保护与节约用血. 中国输血杂志,2002,15(4):294-298.

[2] 姜小康,夏根玉.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河南医学研究,2013,02:267-269.

[3] 卢文谊,周 建,王宇博.胃大部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再出血相关因素分析.海南医学,2015,06:1001-1003.

[4] 傅宗光.胃大部切除术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中的临床价值.当代医学,2015,4:29-30.

[5] 刘新义.血液保护既要技术更要执行力.广东医学,2011,32(22):2889-2891.

[6] 刘大军.胃大部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出血临床观察.中外医疗,2010,13:15-17.

本文编辑:徐 陌

R457

B

ISSN.2095-6681.2015.034.160.02

新医大一附院2015年度院内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5ZRQN12)

张蕾,Email: 772512799@qq.com

猜你喜欢
压积大部异体
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分析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不同年龄比格犬红细胞压积、生理脆性的测定
异体备查
中国篆刻(2017年7期)2017-09-05 10:01:36
异体备查
中国篆刻(2017年8期)2017-09-05 09:44:30
异体备查
中国篆刻(2017年5期)2017-07-18 11:09:31
75例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疗效观察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护理体会
复发性脑血栓与红细胞压积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