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文化规划”研究笔谈
主持人:祁述裕(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古代“丝绸之路”曾为繁荣亚欧国家经济、推动东西方沟通交流作出过重要贡献。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顺应时代潮流,合乎实际需要,对于促进我国和相关国家合作共赢,实现繁荣共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毋庸置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一项宏观战略,是一种区域经济文化战略合作模式,她承载着区域间的繁荣与发展,推动着地区间的交融与合作。以史为鉴,古代“丝绸之路”实现了货物贸易的经济沟通,而仅靠经济的力量、贸易的力量,不足以构建起能够跨越不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带。因而,想要搭建具有蓬勃生命力的繁荣经济带,文化建设必须先行,以跨地域的文化交流推动区域内各方面的互联互通,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亚太繁荣、推动全球发展。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组织的此次笔谈,深入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文化规划”之间的内在关联,对于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代化重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其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显著。参与此次笔谈的六位年轻学者们来自于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相关国家部委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研究人员,他们从区域文化规划这一视角切入,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探讨,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其理论探索的勇气值得鼓励。
孙凤毅副教授从文化规划角度出发,主张文化规划与产业规划相结合,综合制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产业规划与丝绸之路文化发展规划,“双轮驱动”,共同将丝绸之路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文化产业发展经济带。
许立勇博士与王瑞雪认为,在文化诉求日益增强的当代,在恢复丝绸之路影响力的战略要求下,迫切需要建立一条既担负着恢复与保护“古丝绸之路”文明使命,又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新“丝绸之路特色文化产业带”。
曹伟博士提出,应加强顶层设计,正确认识和把握战略定位、空间范围、产业范围和区域合作等有关重大问题,既着眼全局又突出重点,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具备较强的战略价值和战术价值。
于小涵副教授与章军杰老师针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以及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成功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世界文化遗产契机,提出构建新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先行带的设想。
李鹭博士针对西部旅游演艺业发展现状,指出应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历史基于,推动西部旅游演艺产业升级,并对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阐述。
李霁博士与许华则从文化治理的视角出发,提出“产城文”融合的问题并结合敦煌“产城文”融合模式,论述了“产城文”融合的具体路径,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文化规划的发展提供一个借鉴的蓝本。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涵丰富,绝不是一次笔谈就可以穷尽所有的问题。笔谈开了一个好头,期望抛出的这块“砖”能够引来更多的“玉”,来共同设计“丝绸之路经济带”,丰富和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