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思考

2015-01-21 16:10
关键词:绩效评价效益财务

俞 海 刚

(浙江工业大学 计划财务处,浙江 杭州 310014)

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思考

俞 海 刚

(浙江工业大学 计划财务处,浙江 杭州 310014)

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实施,为财务绩效评价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针对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制订财务绩效评价制度,规范财务绩效评价标准,设立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并高度重视财务绩效评价,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建立财务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以期为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实践提供参考。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

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正式实施,使高校会计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对指导高校会计实务操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进一步促进了高校财经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随着高校经费来源渠道不断拓宽,除财政拨款、学费住宿费缴纳、科研、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外,银行贷款、来自个人、企业和社会的各种捐赠不断增加。这些资金的所有者和投入者虽在投资目的、资金效益和效果上各有不同,但对高校信息的透明度、资金的安全、使用效率、学校的良性发展的关注度却是高度一致的。只有从服务于这些高校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对高校的财务绩效进行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方能满足其投资决策及对资金运行进行监督的要求,从而不断促进高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高校新会计制度最显著的突破,是在会计核算基础方面明确对部分经营业务或事项的核算应采用权责发生制,这种收入、支出相配比的理念,对准确核算教育成本是十分有利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财务报告体系结构,资产负债指标更加明晰,有利于设立评价资产的分布、财务风险和偿债能力的指标。此外,新制度纠正了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基建账务分账核算及忽视无形资产核算的缺陷,解决了会计核算涵盖不全面的问题,为财务绩效评价制度建立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保障。

一、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内涵表述

(一)国外高校财务绩效评价

绩效,英文单词为Performance,也可译为业绩、效绩。绩效是效率、效益和效果的集中体现。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对绩效指标的定义是:“以提供部分比较性指标的数据为主,特别是提供部分和学校实际支出有关的数据,以及与办学评价相关的能完善学校绩效方面的诸多信息”,并将绩效指标按输入、过程、输出三类指标归类。输入指标是指能供高校投入使用的人力、经费与资源,代表高校的实力和办学条件;过程指标主要指高校运行过程中的管理、组织能力及相关资源的使用率情况;输出指标是指高校利用教学、科研服务等活动,取得的效果、产出及成绩[1]。对此进行补充的有“3E”指标,即经济(Economy)指标、效率(Efficieney)指标和效益(Effectiveness)指标。

经济指标将实际输入与计划输入进行比较,考核支出节约比率;效率指标侧重资源使用成本的最低化或收益最高化,考核投入产出效果;效益指标衡量目标的完成及有效,考核目标达到程度。以上三指标要求综合评价,经济、效率、效益分别与学校办学的资源输入、过程和输出相对应。

(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内涵

由于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上承担的特殊使命,高校的财务绩效就需体现出财务效率、财务效益和财务效果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上的高度统一。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则是通过各种能体现财务管理活动绩效的指标,对高校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行为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反映投入的教育资金所产生的财务效率、效益和效果。

财务效率,即高校教育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包括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资金的使用效率、资产的使用效率。财务效益,即资金使用后预计目标的实现程度与经济利益的实现情况,包括教学效益、对外服务效益、产业及投资效益。财务效果,即承担特殊使命过程中所获得的最终有用成果,包含了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对外服务所取得的数量和质量[2]。

(三)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特征

1.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主体多元化。高校规模的快速发展和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促使财务绩效评价主体更趋多元化。政府主管部门关注财政投入的支出绩效,民间投资人关注教学科研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高校管理层关注规模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升,银行关注贷款还本付息能力,社会大众关注品牌和排名影响力。作为国家财政投入为主体的高校,政府是评价的主体,其次才是各利益相关者。高校对财务绩效评价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与资源投入和使用效益相关的财务指标及非财务指标的分析,明确运行管理中的重点和存在问题,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投入资源的使用效率方面的信息,实现合理调配教育资源的目的。

2.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指标复杂化。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多选取财务指标,如:资产周转率、成本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主要反映企业的资金运行状况、盈利能力和企业偿债能力等方面的内容。高校的财务绩效评价却难以用这些量化的财务指标来全面反映,必须辅以非财务指标,如生师比、专任教师比率、仪器设备利用率等体现人才培养成果和教学科研产出能力的指标。

3.高校财务绩效产出的成果不确定性。企业的经营成果主要体现在利润指标上,其经济收益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出来,再结合其它指标,分析比较同行业企业的各项指标,可评价该企业的经营成果状况。高校的经营成果以非经济收益为主,主要体现在文化的提升、人才的培养、科技成果的创新等,包含各项收入的经济收益,非经济收益的产出不确定性强,由于缺乏量化指标,评估标准尤难确定,财务成果评价难度更高[3]。

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政府主管部门未建立完整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制度及指标

2009年财政部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中,对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作了具体规定,但主要适用于财政、预算部门,对高校实用性不强。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财务绩效评价重视不足,没有制订相关的规定、办法,目前各高校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只能在评价标准上采用本校的历史标准和计划标准作纵向比较,无法与其他同类高校进行综合比较。《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只对11项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公式和反映内容作了说明,且只侧重于会计报表分析指标,缺乏对财务绩效评价极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指标,不能满足评价指标要求。而现行评价指标往往侧重于学生培养、科研状况等指标,对人力资源、资金及资产的使用效率等财务效率指标,及教学效益、投资效益、对外服务效益等效益指标重视不足。

(二)高校管理层对财务绩效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近年来,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投入也不断增加,但高校在重视争取各项资金投入的同时,忽视了资金的使用效果。尤其是高校普遍缺乏财务绩效评价制度,在认识上存在“重投入、轻产出”、“重使用、轻效益”、“重分配、轻监督”等现象,造成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益低下,部分项目资金浪费现象严重[4]。高校普遍缺乏财务绩效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使开展财务绩效评价的也不够深入和透彻,使得财务绩效评价工作收效甚微。

(三)缺乏规范统一的财务绩效评价标准

实施新高校会计制度后,高校的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体系有根本的改变,如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无形资产及摊销、基建账户并入财务的推出,改变了原有的会计核算模式,大部分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没有了历史可比性。由于各高校的规模、管理模式等差异性较大,用于财务绩效评价的基础数据不一致,评价的基础数据是校内各级部门逐级上报的,难免存在误差;评价人员依靠个人经验和职业判断主观选定评价标准,有较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各责任单位选定评价标准时往往着重于本单位的利益,评价标准值的确定比较单一。这些情况的存在导致了财务绩效评价标准的不规范不统一。

(四)评价指标监督机制缺失

有些高校花了不少精力搞财务绩效评价,但在评价结果出来后,管理决策层并没有高度重视、总结深化,不充分利用,使得评价成了摆设、走过场,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在评价指标构建过程中,没有同时建立起健全的监督机制,不能及时反馈、纠正评价结果,也不能保障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从而导致了教育资源配置的浪费,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直接制约了财务绩效水平的提高。

三、新会计制度下加强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措施

(一)制订完善的财务绩效评价制度,客观反映高校财务绩效状况

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建立完善的财务绩效评价基础数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应据此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在遵循科学、兼顾总体、优化整体、有可比性和可行性、动态完善的原则基础上,制订起一整套适用性强、完善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制度及评价指标,其具体目标要体现在:评价资金筹措能力、评价资金运用效率、评价资金运行绩效、评价财务发展潜力。通过这个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进行财务绩效评价,使高校的财务绩效状况能得到客观反映,以获得评价结果,再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考核奖惩制度,促使高校主动查找影响绩效水平的薄弱指标及资金运行环节,不断加以整改修正,达到全面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目标。

(二)规范统一财务绩效评价标准,设立科学适用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规范统一的财务绩效评价标准,必须以科学适用的评价指标来体现,这些指标的高低,不仅反映出高校综合实力,还能通过指标对比发现同类高校间存在的差距及发展特色,其评价结果可为各高校利益相关者提供详实的数据和资料。综合教育部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教育部直属的69所高校进行绩效评价的指标,根据新会计制度变化,结合高校实际情况,设立以下评价指标:

1.评价资金筹措能力指标:自筹经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附属单位上缴款占自筹收入比重、自筹基建经费占基建经费的比重、自筹经费年增长率、经费总收入增长率。这些指标越高,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越强,因而这些指标都是学校管理决策层重点关注的。

2.评价资金运用效率指标:生师比、专任教师比率、教职工人均教育事业支出、教育事业支出占事业支出比率、科研事业支出占事业支出比率、人员经费占事业支出比率、生均净固定资产占用额、生均成本。这些指标反映教学实力和科研能力、人员经费利用程度及投入的硬件设施水平,是管理层和师生员工最为关注的。此外,针对目前高校建设中债务负担重的问题,设立评价偿债能力指标:净资产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净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现金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3.评价资金运行绩效指标:教职工人均财政补助收入、教职工人均科研事业收入、长(短)期借款占银行存款余额比率、长(短)期投资收益率、仪器设备利用率、教师人均发表(三大索引)论文数、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科研成果收益率、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这些指标反映高校运用资金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培养人才、提供科学成果、服务社会的效果和质量。

4.评价财务发展潜力指标:总资产增长率、总支出占总收入比率、年末存款净余额占总支出比率、财政补助收入增长率、教育事业收入增长率、科研事业收入增长率、净固定资产增长率、捐赠收入增长率、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率。这些大都是成长性指标,反映资产、资金的安全性和增长性,是否把主要资金投入长期发展规划,用于提高办学水平、科研开发能力上。

(三)高度重视财务绩效评价,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

高校管理层应高度重视,积极推动财务绩效评价制度的建立。近年来会计人员素质的普遍提高及财务信息系统的健全也为财务绩效评价提供了必需的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财务部门要利用先进的校园网络系统,做好财务绩效评价的宣传工作,使教职员工树立成本管理理念,重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5]。通过财务绩效评价,可将资金运行情况、预算执行效果、各种资源利用效率、发展潜力等全面系统的反馈给高校管理决策层。因此管理层应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强化成本效益意识,规范资金管理,统筹兼顾全面发展要求,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只有高校真正重视评价结果,才能达到财务绩效评价对高校的建设发展决策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的目的。

(四)建立财务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实行绩效目标追踪管理

为确保财务绩效评价取得实际效果,高校应建立学院(系)绩效目标管理责任制,结合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绩效目标追踪管理,提出学院(系)年度工作任务、发展计划和考核绩效指标目标,签订年度绩效目标管理责任制任务书。学院(系)在遵循学校教育资源统筹调配原则的同时,提高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在绩效目标管理任务范围内管好用好教育资源,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高校要建立财务绩效评价监督机制,建立起由财务、人事、审计部门为主,资产、教务、科研管理等部门配合的财务绩效评价监督机构,对绩效评价指标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对学院(系)年度工作考核的依据。要与个人绩效工资挂钩,对执行绩效目标管理责任制优秀的学院(系)进行奖励,对执行不力的则给予相应的处罚,促使学院(系)重视财务绩效评价结果。审计部门可将财务绩效评价与学院(系)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将其作为任职期间业绩的主要参考指标,促使学院(系)更加重视财务绩效评价。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制度及评价指标,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财政、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主持下,组织专家,通过广泛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利用新会计制度实施的有利时机,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订科学规范统一的财务绩效评价标准,经各类代表性高校试用并取得成效后,才能在全国高校推广实施。

[1] 孟芳. 国外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启示[J]. 北方经贸, 2009,(10):146-147.

[2] 徐月丽.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J]. 财会通讯 ,2012,(9):51-52.

[3] 温如春,等.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3 ,(10):110-112.

[4] 王微微.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 中国集体经济, 2014 ,(6):103-104.

[5] 张健.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探析[J]. 财务会计 , 2013,(11):33-34.

(责任编辑:金一超)

Reflections on University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Under New Accounting System

YU Haigang

(Finance Planning Depart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4, China)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accounting system in universities provides support for Establish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financial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evaluation work of university financial performance,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education authoriti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realities, unify standards, set indexes an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evaluation, improving utilization rat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thinking about how to establish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centives, constraints, and monitoring mechanisms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practices of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inanci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2015-05-25

俞海刚(1968-),男,浙江台州人,会计师,从事高校财务管理研究。

F234.4

A

1006-4303(2015)03-0268-04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效益财务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