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菊 张先庚 刘爽 谢汶倚
中医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优势
张泽菊 张先庚 刘爽 谢汶倚
我国的老龄化社会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未富先老、高龄化程度高等特征。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病或心理疾病,疾病谱和死亡谱也逐渐转向难治性老年性疾病,其中以老年性高血压较为常见。中医护理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原则,可提供生活起居护理、饮食护理、情志调护、运动养生护理等,以其易于接受、价廉效好等特点受到大家的喜爱。因此,我们应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我国健康老龄化。
中医护理;社区;老年护理;应用优势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死亡疾病谱也从传染性疾病转移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从躯体疾病逐渐转移到心理精神疾病,从常见病多发病逐渐转移到难治性老年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1]。根据《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08),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者即为老年性高血压,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增大、血压波动大、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并发症及合并症多等为特点[2]。中医护理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辨证施护为特色,以独特的护理技术和饮食调理为优势的综合护理理论与实践体系[3]。因其价格适宜具有可获得性和普遍性,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与生活质量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其中“七分养”的实践就是护理。中医护理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基本特点,以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护病求本、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制宜、预防为主等为原则,以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各类中医护理技术为内容的一门护理[4]。中医认为,我们应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节气养生调节规律,“以心医心之法”、“少思、少欲、少念、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的情志调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调护[5],结合各类中医护理技术,提高机体内在的防病、抗病能力,维持“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精神内守,病从安来”的健康状态。
2.1 发展中医护理,是中国特色老龄化的必然要求 作为老龄化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的老年人口占世界总量的1/5[6]。目前,我国老龄事业面临三大挑战:快速老龄化、老人高龄化、家庭空巢化[7]。老龄化社会带来的问题不仅限于生理功能的退变和疾病所致的身体残疾,还应包括社会心理因素(抑郁、孤独、恐惧、情绪、认知能力和社会支持等)[8]。我国医疗保障的欠完善、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大[9]等因素为社会养老也增添了极大负担。如何应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老龄化,已成为国家越来越关注的重点问题[10]。中医护理在独具特色的中医护理体系指导下,以经济、实用、操作简单、医院家庭均能用、副作用小等优点,深受广大人群的喜爱。
2.2 发展中医护理,是社区老年高血压护理的必然需要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高血压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2/3 60岁以上、3/4 7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在年龄≥80岁的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90%以上[2]。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血压的波动起伏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甚至导致功能衰竭,因此血压的控制是关键。目前高血压治疗主要采取药物和非药物两种,药物治疗常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钙拮抗剂的联合用药方案[11]。但其病程长、血压波动大、并发症多等特点,决定了非药物治疗尤为重要。中医护理秉承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运用情志疗法、起居运动养生法、饮食疗法以及耳穴等中医护理技术,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3 发展中医护理,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必然方法 健康老龄化 (health aging,HA)又称为成功老龄化,指65岁以上老人,生理功能正常,日常生活自理,一般体力活动无太大困难,在认知能力测验中取得高分,自评健康状况良好,目前心境及情绪的自我评价尚好的健康老年[12]。国际老年学会提出的健康老龄化服务的目标[13-14]:包括有良好的身心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的个体健康老龄化,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相对健康状态,平均寿命增加的群体健康老龄化,人口系统与经济、社会、文化等系统之间关系健康的社会健康老龄化。社会不断进步,但老年慢性病所造成的健康损害、生活质量低下和大量的医疗费用投入,并未带来人们所期待的健康期望寿命延长,出现了“成功的失败”[15]的现象。如何弥补这一失败,稳步实现老年人口的健康老龄化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4 发展中医护理,是我国医疗政策的大方向《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16]中指出“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3.1 整体观念,辨证施护 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5月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老年性高血压分为肝火亢盛、肝阳上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等证型[17];运用四诊合参的方法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确定证型;结合人体的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火盛、气郁、血瘀、痰湿等八种体质[5],对高血压老人实施辨证施护。
3.2 临床实践与应用 目前,常用的特色护理技术有30余项,社区和临床开设较多的有拔罐法、艾灸法、耳穴压豆、刮痧法等[18]。在此,笔者推荐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起居运动养生法,遵循四季养生原则,运用中医起居运动养生法指导高血压老人进行运动锻炼,不仅能有效减少高血压症状如头痛、头晕、耳鸣等的发生,还能使老人们拥有愉悦的心情,最终达到降低体质指数与血压水平,保持血压稳定,防止并发症发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提醒人们要顺应四时气候,做好生活起居护理,避免疾病发生[4];运动养生即是根据“动而不衰”的养生观点,运用各种健身运动进行锻炼,达到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5]。常见的运动养生法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太极拳可增强血管弹性,增强呼吸功能,有利于降低血压,扩大肺活量,对提高肺的通气有良好的作用[19];而八段锦中“两手托天理三焦”、“五劳七伤往后瞧”、“两手攀足固腰肾”、“攒拳怒目增气力”等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如失眠、耳鸣等均有良好效果[19]。此二法动作柔和有力,能梳理气机,不仅能有效控制血压,还能增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此外,辅以如神门、心、胃、肾等耳穴压豆,对老年性高血压引起的失眠具有明显效果[20]。
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决定了人民对健康的更高需求。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平稳控制与生活质量要求日益增加。中医护理技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在古老而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取材天然易得,操作简单有效,加之较低的价格和较高的性价比,深得人民群众的青睐;加之“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疗法”越来越成为广大人群的心理需求。因此,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是社会严重老龄化和繁重养老负担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老年人口健康老龄化的必然途径。
[1]时晶,田金洲,魏明清,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的编写特点[J].中医教育,2014,33(2):71-73.
[2]刘梅林.老年心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3]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陈佩仪.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5]马烈光,李英华.养生康复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6]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7]何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策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5):507-509.
[8]Koga T,Oshita Y.Ageing and health[J].Lancet,2010,375(9708):25-26.
[9]岑家铭,黄颖.论社会养老事业与护理教育的关系与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5):20-22.
[10]于普林,王建业.老年医学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4(31):243-246.
[1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12,39(7):579-616.
[12]胡秀英,刘祚燕,龙纳.老年护理学的新理念及发展趋势[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5):2977-2979.
[13]刘一建,俞旦红,徐志红.养老院居住者300例生活和健康现状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23(1):51.
[14]赵怀娟,朱艳松.老龄化研究新视角及其政策因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1969-1971.
[15]Swartz A.James Fries:healthy aging pioneer[J].Am J Public Health,2008,98(7):1163-1166.
[16]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M/OL].http://www.zyzhan.com/news/dtail/dy18508_p4html.
[17]王继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与血浆Hcy、NO水平相关性研究[D].陕西:陕西中医学院,2013.
[18]张芳.常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基层中医院临床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2):69-70.
[19]孙秋华.中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0]秦晓凤.耳穴埋籽配合辨证施护在失眠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5):69-70.
Aging society in our country takes on the features of large aging population base,rapid growth rate,aging before getting rich,high degree of old aging.Most elderly people have chronic diseases or mental diseases,and spectrum of disease and death is gradually turning to refractory senile diseases,among which elderly hypertension is quite common.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nursing operates on the principle of holism concept and dialectical nursing,provides living life nursing,diet nursing,emotion adjusted nursing,and motion health nursing,and is preferred by the public for its easy acceptance and cheap price and good effect.We should strive to develop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nursing,increase the living quality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so as to promote healthy aging issue in China.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nursing;Community;Nursing for the aged;Application advantages
2015-05-20)
1005-619X(2015)011-1145-03
10.13517/j.cnki.ccm.2015.11.009
610075 成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四川省科技厅养老专项基金(2014SZ0154)
张先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