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现状及展望

2015-01-21 16:47
中州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感叹句现代汉语句式

汪 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郑州450046)

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现状及展望

汪 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郑州450046)

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一直是汉语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从其早期的定义分类、研究现状等角度分析感叹句研究的发展历程,并在总结先前研究特点的基础上指明感叹句研究的意义并展望今后感叹句研究的方向。

现代汉语感叹句;现状;展望

感叹句通常用来表达人们的强烈感情,其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历来受到众多语言学家的关注。现代汉语感叹句的研究由来已久,近些年更成为汉语研究的热点。众多学者选取不同视角,采用多种理论方法,对感叹句进行了全方位细致的探讨,研究成果颇具启发意义,为今后感叹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但也有尚未深入研究的领域。

一、现代汉语感叹句定义及分类的早期研究

现代汉语感叹句的研究可追溯到第一部现代汉语语法书《马氏文通》。马建忠[1]将感叹句放在助字下进行分析,认为助字是表达感叹的最主要因素。《马氏文通》受印欧语言的语法启发,将汉语的助字与西方语言中主要体现语气的动词形态变化进行比较,认为助字的功能就是表达语气,因此感叹句也被作为汉语语气范畴的一部分讨论。这种观点影响深远,此后许多有关感叹句的研究都是基于语气来进行的。刘复[2]依据说话时的不同语气,将句子分为直示句、感叹句、询问句、命令句等四类。黎锦熙[3]认为,就思想表达方面归纳一切句子的语气分为五类:决定句、商榷句、疑问句、惊叹句和祈使句,其中惊叹句是“助惊叹情态,或惊讶,或惊叹,或表其他种种心情,都可自如”,即为我们所说的感叹句。王力[4]将语气分为十二类并将它们归入四大类:确定、不定、意志和感叹。其中感叹语气有不平语气和论理语气两类。这些研究主要从经验出发,对助词、语气词的特点进行分析,将感叹句视为表达语气的一种手段。但这个时期的研究都没能将情感表达的形式上升到句子层面,孤立地将情感的表达和助词联系起来,没有涉及感叹句的定义或性质等问题。第一个明确提出感叹句概念的是吕叔湘,他认为“以表达感情为主要任务的叫感叹语气”,而“以表达感情为基本作用的语句可称为本来的感叹句”[5]。吕先生对感叹句的定义影响深远,此后的定义多从功能出发,研究也更加深入。

对于感叹句分类的探讨,因采用的理论指导和具体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差异明显,不同的分类描述反应了人们对感叹句的认识水平。高名凯[6]主要从结构形式角度将感叹命题(句子的情感意义)的表达方法分为六种:语调的变化、词的重叠、词序的颠倒、语法意义的替换、感叹词的运用、其他句型的借用。这一分类比较详细,但仅从表层结构形式进行分类过于片面,忽视了感叹句体现的情感因素。吕叔湘[5]兼顾结构形式和情感意义,将感叹句分为三种。他还讨论了“变次”感叹句、古今感叹句和感叹词的差异。黄伯荣[7]从结构形式出发将感叹句分为五类,列举感叹句结构形式的同时,他也解释了情感语义内容。

二、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感叹句的研究进入了繁荣期,各种著作、论文从不同角度对感叹句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综合性整体研究

杜道流[8]对现代汉语感叹句的性质、分类和范围进行了综合性的科学分析。他用功能主义理论和方法对汉语感叹句进行全面考察,提出感叹句是原型范畴,并以典型感叹句为例,运用信息结构分析法分析各类感叹句的信息构成要素及结构特征,开阔了现代汉语感叹句的研究视野。但该研究主要进行了语言事实的描写,缺少量化分析,未能对感叹的成因作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对四大句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也没有详细说明。

李成军[9]从语言事实出发,综合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以及对比语言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利用近四百万字现代汉语语料,对现代汉语感叹句进行了全面研究。他阐释了感叹义子在感叹句中的作用,并对情感产生的原理进行研究,说明感叹句表达情感具有认知理据性。但其对感叹句的研究只局限于带有显性感叹标记的典型感叹句,对一些特殊类型或具有较强语境依赖性的感叹句未做讨论。他强调感叹句的主要功能是表达说话人的情感,而言语主体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却未有涉及。

周毕吉[10]以小句联结为背景,分析现代汉语感叹句在形式、语义和语用层面的特点。他对汉英感叹句在感叹标记、语序和语气助词的使用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对汉英包孕感叹句和名词性感叹句进行比较,从语言共性论角度指出相关句式的共性与差异。他将感叹句置于复句环境中进行研究,拓宽了研究空间,推进了感叹句的研究。

上述3人的研究是现代汉语感叹句全面、系统研究的最新成果,角度各异,观点鲜明,彰显了现代汉语感叹句的特点及研究价值,对其他学者的研究极具参考意义。

(二)宏观角度的通论性、评述性研究

(1) 土体在水的渗透作用下,土体内部的细颗粒向排水管壁的方向移动,从而附着在排水管壁表面形成“滤饼”(附着在排水管壁表面的密实防水层)以及进入排水管壁孔隙造成淤堵。当水力梯度增大时,水的渗透力也增大,土体细颗粒流失增加,附着以及进入排水管壁的细颗粒量增加,使最终的梯度比Gr值增大,从而表现为稳定梯度比Gr值和相应试样单位体积含土量随着水力梯度的增大而增大(如图4所示)。

从宏观角度来看,有些通论性的论文探讨现代汉语感叹句,如韩建奇[11]选取一些具有普通话口语特点的影视作品和小说作为语料,将其中感叹句进行分析归类,并归纳总结了各语用类型的形式特征。

评述性的论文,如刘鹏[12]按照时间顺序,将感叹句的研究分为草创期、停滞期和成熟期,并对各时期的特点进行总结。杜道流、陈玲[13]从理论和方法、普通话感叹句研究、方言感叹句研究、跨语言比较研究等七方面归纳出新世纪汉语感叹句研究的特点。

这些研究从宏观角度较为全面地总结评述了汉语感叹句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及不足,令感叹句研究的全貌更为清晰,为今后的研究趋势指明了方向。

(三)微观角度的具体研究

微观角度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显性感叹标记的专题性研究。

1.副词作为感叹标记的研究。这些研究具体详细地分析了一些副词在感叹句中的作用,如朗大地[14]对带有“多么、真”标记的感叹句的结构形式及语义进行分类,并对其句法功能进行分析,这是对现代汉语感叹句最早的专题性研究。胡清国[15]对比分析了感叹句中的“多A”与“真A”,并从句法分布、语义限制、语值功能等方面论述二者的共性与差异。杜道流[16]对和“多(么)、太、好”有关的感叹句进行研究,认为这些副词基本依托于“多(么)/太/好+AP/VP”结构,并从句法功能上比较三种形式的差异。这些有关感叹副词的研究大多从形式、语义、语用多个层面进行辨析,使得作为感叹标记的副词的特点更加明晰。

2.感叹词和语气助词的研究。郑岚心[17]就“啊”的形式与功能进行分析,并讨论在交际语境下的语用依据。刘丹青[18]认为叹词的本质与代词相似,代词替代词语,而叹词替代句子,并对汉语普通话及方言的用例进行了解释。这些研究对叹词及语气助词在感叹句中的作用进行梳理,凸显了这类词在现代汉语感叹句中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学者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叹词进行了对比研究,这部分成果将在后文涉及。

3.感叹句式研究。早期的感叹句研究将其作为语气范畴的一部分进行探讨,主要关注感叹词、语气副词、语气助词等词汇层面的问题,对感叹句句式的研究比较匮乏。近些年随着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感叹句的功能作用上,对现代汉语感叹句的句式研究也逐渐成熟。如杜道流[19]关注现代汉语感叹句中常用的否定句式“V/A个P!”,分析其句法特点并探讨否定机制,认为此句式用于否定是语用手段的范畴化。唐雪凝、张金圈[20]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表感叹性评价的“这NV的”进行分析,认为“这NV的”是由组合式述补结构“这NV得C”省缩而来,并对其结构特点、衍生形式以及交互主观性、语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刘鹏[21]基于语料库对其中“多(么)A”式感叹句感叹中心出现的形容词进行统计、分类,发现此类感叹句感叹中心的形容词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着肯定义及否定义的不对称现象,并对该类感叹句的语义、语用特性进行了探讨。

这些研究选取不同的理论指导,从对比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角度,对汉语感叹句整体或一些固定句式进行分析。其中的很多句式因为语法化等原因已经成为了人们表情达意的常用句式。这些研究注意到了汉语感叹句的一些独有特点,并做出了详尽分析,丰富充实了感叹句的句式研究,体现出现代汉语感叹句句式的多样性及复杂性,但在解释这些句式的生成机制及认知动因方面还显欠缺。

4.对语调及句末点号的研究。语调及标点是口语和书面语中感叹句最重要的特征,但相关研究不多。语调的变化与说话人的情感以及当下的语境密切相关,这也造成了这方面研究在资料收集方面的困难。岳方遂[22]说明了句末点号和语气类型之间的关系。陈虎[23]在电视录音语料基础上,对汉语感叹语调的语音特征进行测量及研究,对汉语无标记类感叹句语调的音高特征进行了语音分析与合成听辨实验。这些研究填补了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中有关语调及句末点号研究的空白,但总体来讲,现代汉语感叹句的语调及标点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深入拓展。

(四)英汉对比研究

许多学者注意到了英汉两种语言中表达强烈情感所使用的语言表达式的共性与差异,并从句式、语义、语用、认知等各个层面进行对比分析。英语中的感叹句是否为一种独立的句类尚存争议,而汉语中的感叹句是单独列出的句类,并且汉语中特有的语气助词在感叹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石毓智[24]研究疑问和感叹的认知关系,认为感叹标记通常都是由询问事物的数量或性质的疑问标记发展而来,两者之间有认知理据性。通过分析“多”与“how”和“what”的关系、“什么”与“what”使用上的差别等,说明英汉两种语言中感叹形式的差异与共性。刘鹏[25]从心智哲学角度出发,认为在意向性的选择和调节作用下,汉英感叹句在句法、语义、语用层面存在一些共性,但由于认知倾向的差异,意向性在起选择和调节作用时会有所不同。通过“多(么)”式感叹句和“how-”“what-”式感叹句的对比,作者总结出汉英感叹句的一些特点。

这些研究选取不同理论指导,对英汉感叹句进行整体特征或典型句式的对比分析,特别是从认知语言学和心智哲学角度的研究,将英汉感叹句在生成机制方面的特点凸显出来,充分展现了英汉感叹句的共性与差异,对英汉互译有指导意义。

(五)感叹句习得及教学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说数量不多,范围狭窄,更多的还是关注语气词及感叹词的习得及教学研究,这些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先分析语气词的语义、语法、语用情况,再结合教材、问卷调查、留学生语料等进行教材编排或使用偏误分析,最后给出教学建议。这些研究体现了感叹句在外语学习或教学中的实践性意义。

(六)文学作品中感叹句的研究

有些学者选取某部文学作品中的感叹句为研究对象,对感叹句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进行统计和分析,这对从历时角度研究感叹句很有启发,为研究汉语感叹句的发展史提供了素材。

(七)对感叹句的修辞和文体研究

随着人们对感叹句研究的深入,有些学者开始从修辞和文体角度展开讨论,如王敏[26]分析了“不要太A”这种通常用来表达劝阻、告诫的句式,表达感叹之情时的修辞基础。杨艳[27]分析了形式虽为问句而本质接近感叹句的叹问,并认为这是一种新的修辞格。王景丹[28]就话剧语体中感叹句的特点,对表现形式以及语用功能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角度新颖,为汉语感叹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展望

以上的统计与分析充分证明,感叹句历来是汉语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并且在近些年来成果数量大幅度增加。这些研究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传统角度研究更加深入。整体宏观研究与具体微观研究相结合,特别是对汉语中独有的语气词给予了充分重视,成果丰富。二是新视角研究不断涌现。出现从修辞、文体、语言习得及教学等角度的研究。不仅关注共时研究,也侧重历时研究。这些研究虽不够系统全面,但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三是理论指导方法更加多样。从传统的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发展到现在的功能、认知、对比方法相结合,创新点不断出现。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足。一是现有成果还多为描写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不多。量化、实证性研究所占比例不高,更具科学性、客观性的研究还有待增加。二是对感叹句形式上的研究虽然已趋于成熟,但是对于这些形式背后的认知动因的研究还很不足,研究感叹句生成机制的文章很少,更深入地从哲学层面讨论感叹句本质的文章更少。三是应用性的研究不足。外语学习、教学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翻译、中文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增加。四是历时研究不够全面,对汉语感叹句的发展史的研究还不成系统。五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研究还有待出现。在计算机科学方面,有关感叹句的语义标注和运用问题的研究将会极具现实意义;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感叹句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神经机制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大脑的功能奥秘。这些现有的不足都将成为学者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感叹句的研究会持续成为汉语研究的热点,成果必将更加丰富。

[1]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刘复.中国文法通论[M]//《民国丛书》第二编·55.上海书店中华书局1939年版影印本,1989:87-89.

[3]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4]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73-174.

[5]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6]高名凯.汉语语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7]黄伯荣.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8]杜道流.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9]李成军.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10]周毕吉.小句中枢视点下的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11]韩建奇.基于多视角下的现代汉语感叹句分析[J].语文学刊,2008(5).

[12]刘鹏.汉语感叹句研究百余年述评[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13]杜道流,陈玲.新世纪以来汉语感叹句研究的新进展[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14]朗大地.受副词“多么、真”强制的感叹句[J].语言研究,1987(1).

[15]胡清国.感叹句中的“多A”“真A”及其差异表现[J].汉语学报,2002(2).

[16]杜道流.与“多(么)、太、好”有关的感叹句[J].语言研究,2004(3).

[17]郑岚心.论叹词“啊”的语用功能[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12).

[18]刘丹青.叹词的本质:代句词[J].世界汉语教学,2011(2).

[19]杜道流.“V/A个P!”感叹句的多角度考察[J].汉语学报,2006(2).

[20]唐雪凝,张金圈.表感叹性评价的“这NV的”构式分析[J].语言科学,2011(2).

[21]刘鹏.基于语料库的“多(么)A”式感叹句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

[22]岳方遂.论语气三角和句末点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23]陈虎.基于语音库的汉语感叹句与感叹语调研究[J].汉语学习,2007(5).

[24]石毓智.疑问和感叹之认知关系:汉英感叹句的共性与个性[J].外语研究,2004(6).

[25]刘鹏.从心智哲学看汉英感叹句的异同:以“多(么)-”式和“how-”与“what-”式感叹句为例[J].外语教学,2012(1).

[26]王敏.“不要太A”句式表达感叹的修辞基础探路[J].修辞学习,2000(2).

[27]杨艳.一种新的修辞格:叹问[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1).

[28]王景丹.试析话剧语体中的感叹句[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

(责任编辑 姚虹)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Exclamatory Sentences in Modern Chinese

WANG Yi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46,China)

The study of exclamatory sentences in Modern Chinese has been a hot issue in Chinese Language research.The history of the study is demonstrated from the earlier study of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other aspects.Feat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are further concluded and prospects of exclamatory sentences in Modern Chinese are predicted.

exclamatory sentences in modern Chinese;status;prospects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5.02.019

H146.3

A

1008-3715(2015)02-0097-04

2015-03-10

2014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心智哲学视角下的英汉感叹句生成机制研究”(2014BYY024)

汪莹(1982—),女,河南郑州人,硕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英汉对比。

猜你喜欢
感叹句现代汉语句式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感叹句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我有话要说
感叹句
特殊句式
名师教你一招鲜(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