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牛蛭近20年的研究进展

2015-01-21 16:04:48严亚萍林亚明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抗凝血水蛭抗凝

潘 雪 严亚萍 林亚明△

1云南省中医医院,昆明 6500212云南海瑞迪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云南保山 678206



菲牛蛭近20年的研究进展

潘 雪1,2严亚萍1林亚明1△

1云南省中医医院,昆明 6500212云南海瑞迪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云南保山 678206

菲牛蛭(poecilobdella manillensis)俗称金边蚂蟥,别名马尼拟医蛭,在动物分类上隶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蛭纲(hirudinea)、无吻蛭目(arhynchobdellida blanchard)、医蛭科(hirudinidae whitman)、牛蛭属(poecilobdella blanchard),是吸血类水蛭中个体较大的品种,生活在稻田、水沟、江河或池塘里,以吸吮人和脊椎动物(如牛、青蛙等)的血液为生,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的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和香港,国外主要分布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1-3]。云南省于2013年将菲牛蛭收录到《云南省中药材标准》中,推动了菲牛蛭药材的标准化进程[4]。

1 养殖技术

菲牛蛭喜欢在土壤含铁量较高、水体呈弱酸性(pH值5.5~7.0)的环境中生存繁衍,野外多发现于荒芜的山塘和山冲田块或湿草地中,尤其是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潮湿、各种水草生长旺盛,并且经常有耕牛、人活动、呈土畦式水体相对固定的环境中多见[5]。汪波等[6]提出在菲牛蛭养殖生产中,种蛭选择是关系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选种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产茧多,二是卵茧大,三是卵茧孵化率和幼蛭成活率高,并通过实验进一步指出体质量、年龄、环境刺激对菲牛蛭繁殖性能有影响。李军等[7]研究养殖密度、饲料配比和投饲频率对菲牛蛭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存活率和个体体质量增长率两项指标考虑,人工养殖菲牛蛭,建议养殖密度为50尾/箱,饲料采用Ⅰ号配方(血球蛋白粉75.00 g、复合维生素预混合饲料0.10 g、氯化钠17.53 g、精氨酸0.35 g、水2 000 ml),投饲频率为1次/10 d。由此可见菲牛蛭的养殖与地理环境、温度、湿度、选种、饲料配制等多种因素有关,需要相关部门制订详尽的饲养计划与监测程序,方可保证菲牛蛭的产量与质量。

2 品种鉴别

张卫等[8]通过系统地本草文献梳理与研究指出,传统中医使用的水蛭是生于水中,个头较小且能吸食人及牛马血的水蛭,具有这些特性的水蛭品种有日本医蛭、丽医蛭、南京牛蛭、菲牛蛭以及湖北牛蛭5个品种,但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水蛭项下所规定的动物品种来源不完全一致,建议《中国药典》修改并补充水蛭的品种来源,保留原有日本医蛭,增补菲牛蛭。如何将菲牛蛭与其它品种区分开来,对于合理使用菲牛蛭至关重要。目前,对于菲牛蛭品种的鉴别方法主要有垂直平板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9]、基因序列及分子进化分析法[10-12]等。

3 化学成分与有效成分

苗艳丽等[13-14]对菲牛蛭中的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成分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菲牛蛭含有16种脂肪酸、18种氨基酸、8种微量元素,并指出天门冬氨酸、甘氨酸、亮氨酸等在菲牛蛭活血化瘀的功效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药理作用,菲牛蛭的抗癌作用与其含有的微量元素有关。黄爱民等[15]从广西菲牛蛭中分离出2种抗凝物质,分别为菲牛蛭素A(BDA)和菲牛蛭素B(BDB),且表明BDA、BDB对凝血酶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方富永等[16]建立水蛭素的双水相萃取-凝胶色谱联用提取法,进而从菲牛蛭中提取出水蛭素。由此可见,菲牛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多种脂肪酸、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有效成分主要是水蛭素、菲牛蛭素A、菲牛蛭素B,除此之外菲牛蛭还含有一些其他的生物活性成分,如抗凝多肽[17]、纤维蛋白溶解酶[18]、透明质酸酶、血管扩张剂[19]、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成分[20]、抑菌活性成分[21]等。

4 提取工艺

钟超等[22]以菲牛蛭为原料,通过实验观察确定其酶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酶解温度55 ℃、酶解时间2 h、底物浓度12%、加酶量3%、pH 8.5,并指出在该条件下所制备的抗凝血肽的抗凝血活性比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类似水蛭肽产品的抗凝血活性提高了40%。方富永等[16,23]实验证实双水相萃取-凝胶色谱联用提取水蛭素效果较好,还提出乳状液膜体系萃取水蛭素工艺较简单,实验样品纯度及ATU(抗凝血酶活性单位)回收率均较高。关世侠等[24]实验表明菲牛蛭具有强大的体内外抗凝血、抗血栓活性,但干燥后活性会有部分损失,经煮沸后,该活性则几乎完全丧失。由此可见,当采用菲牛蛭入药,以往的传统煎煮及服药方法大大削减了菲牛蛭的药理作用,因此采取合适的工艺提取出菲牛蛭的活性组分,制备成合适的制剂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5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5.1 抗血小板聚集与抗凝血作用

李文等[20]通过对7种水蛭抗血小板聚集与抗凝血的实验研究,表明日本医蛭、菲牛蛭、湖北牛蛭在2个方面均有明显的作用。黄爱民等[25]研究广西菲牛蛭中提取的2种菲牛蛭素(A、B)在人体外及动物体内的抗凝作用,发现菲牛蛭素A对凝血酶时间(TT)的作用最显著,菲牛蛭素B则对凝血酶原时间(PT)的作用更强。张彬等[26]研究3种提取方法对菲牛蛭不同处理品的抗凝作用,结果表明菲牛蛭具有较强的体外抗凝血酶活性,且人工养殖对菲牛蛭的抗凝活性未产生不利影响。李军等[27]比较菲牛蛭、日本医蛭、宽体金线蛭和八目石蛭盐浸提物的抗凝活性,结论是4种水蛭中菲牛蛭和日本医蛭为吸血类水蛭,其抗凝活性明显高于非吸血类水蛭(宽体金线蛭和八目石蛭)。

5.2 抑制血栓形成作用

黎渊弘等[28]采用家兔动脉血栓和大白鼠静脉血栓模型,静脉注射菲牛蛭提取物,同时用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测定其对动脉及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结论是菲牛蛭提取物有较强的抗动物血栓形成作用。吴志军等[29]采用大鼠静脉血栓模型,研究菲牛蛭制品的抗血栓与溶血栓作用,结果发现各物种抗血栓作用强度依次为菲牛蛭冻干粉>日本医蛭冻干粉>欧洲医蛭冻干粉>宽体金线蛭冻干粉。关世侠等[24]通过动物实验比较研究宽体金线蛭和菲牛蛭体内外的抗凝、抗血栓作用,发现菲牛蛭与宽体金线蛭的活性成分有很大区别,且菲牛蛭比目前广泛应用的宽体金线蛭具有更优的药效活性。

5.3 降脂作用

曹斌等[30]研究菲牛蛭对高脂血症鹌鹑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获知菲牛蛭可降低血脂,同时对血液流变学有改善作用。高脂血症是脂类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类常见疾患,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物质基础和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TG(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性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因此降低血脂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大量实验表明,菲牛蛭可以有效地降低高脂饮食所引起的高脂血症的血脂,有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进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可能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新药,且具有极大的潜力。

5.4 纤溶作用

钟小斌等[18]从广西菲牛蛭消化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纤溶酶,研究其生化性质发现菲牛蛭纤溶机制是直接溶解纤维蛋白。

5.5 抗肿瘤作用

黄红坤等[31-32]通过动物实验获知菲牛蛭提取物与顺铂联合使用治疗S180荷瘤鼠具有相加作用,同时菲牛蛭提取物可减轻顺铂引起的肝肾毒性,其对6种以上肿瘤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但对正常细胞L-929毒性作用较弱。

5.6 促进血管新生作用

刘言香等[33]通过菲牛蛭素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发现菲牛蛭素对血管新生具有促进作用,这可能为缺血性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菲牛蛭药理作用主要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抑制血栓形成、降脂、纤溶、抗肿瘤、促进血管新生等,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肿瘤、缺血性疾病等,除此之外,应用活体菲牛蛭吸血法治疗皮瓣静脉瘀血、痛风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生物疗法充分体现了其作用直接、行之有效的鲜明特点,适宜在整形美容外科及相关学科中推广应用[34-35]。综合菲牛蛭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以及分子生物学相关资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菲牛蛭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菲牛蛭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出现,为防冶心血管疾病,尤其为高脂血症患者带来了曙光。

[1] 杨潼.中国动物志-环节动物门-蛭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20-122.

[2] 周维官,吕伟萍,丘毅,等.菲牛蛭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J].中药材,2014,37(12):2150-2154.

[3] 周维官,周维海,丘毅,等.菲牛蛭规范化养殖标准操作规程(SOP)[J].中药材,2011,34(9):1331-1335.

[4] 魏恒,李敏,段红宇,等.不同试剂处理对菲牛蛭冻干粉抗凝活性的影响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1):37-40.

[5] 冯旭,孔维军,杨美华,等.菲牛蛭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13,11(10):750-753.

[6] 汪波,龚元,于翔,等.菲牛蛭繁殖性能的初步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2):157-160.

[7] 李军,于翔,张健,等.密度、饲料配比和投饲频率对菲牛蛭成活和生长的影响[J].水产科学,2014,33(10):658-661.

[8] 张卫,张瑞贤,李健,等.中药水蛭品种考证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6):914-918.

[9] 汪波,张彬,龚元,等.七种水蛭组织细胞可溶性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6):3423-3425.

[10]徐云玲,聂晶,肖凌.6种水蛭的COⅠ、12 S rRNA和16 S rRNA基因及分子进化分析[J].生物学杂志,2013,30(6):10-13.

[11]徐云玲,聂晶.水蛭及其近缘物种的rDNA-ITS序列分析[J].中药材,2013,36(6):874-879.

[12]刘晓帆,刘春生,杨瑶珺,等.基于COI基因的水蛭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1):63-66.

[13]苗艳丽,宋文东.菲牛蛭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分析[J].福建分析测试,2007,16(2):49-51.

[14]苗艳丽,方富永,宋文东.中药菲牛蛭化学成分的分析[J].中成药,2007,29(8):1248,插2,插3.

[15]黄爱民,黎肇炎,廖共山,等.广西菲牛蛭消化液中抗凝物质的分离纯化[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6,27(5):273-276.

[16]方富永,苗艳丽,苏舒华,等.双水相萃取-凝胶色谱联用法提取菲牛蛭中的水蛭素[J].中国药学杂志,2012,47(7):489-494.

[17]卢舒凡,李庆国,许淑芹.广东菲牛蛭中有效抗凝物质的分离纯化[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5):104-107.

[18]钟小斌,黎渊弘,周维海,等.广西菲牛蛭中一种纤溶酶的分离纯化[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31(4):225-227.

[19]张彬,龚元,于翔,等.体重、年龄和应激刺激对菲牛蛭繁殖性能的影响[J].四川动物,2012,31(3):397-401.

[20]李文,廖福龙,殷晓杰,等.七种水蛭抗血小板聚集与抗凝血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5):32-34.

[21]黎渊弘,黎肇炎.我国菲牛蛭的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1):2716-2718.

[22]钟超,吴晖,赖富饶.酶解菲牛蛭制备抗凝血肽的工艺优化[J].现代食品科技,2012,28(2):164-167.

[23]方富永,苗艳丽,刘惠钦,等.以D2 EHPA为流动载体的乳状液膜萃取菲牛蛭中的水蛭素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0):3056-3061.

[24]关世侠,袁中文,周郁斌,等.不同品种水蛭抗凝抗血栓作用的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4):1093-1096.

[25]黄爱民,黎肇炎,廖共山,等.菲牛蛭素体内外抗凝实验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1):30-32.

[26]张彬,汪波,龚元,等.几种水蛭抗凝血物质提取及活性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1(4):92-96.

[27]李军,于翔,张健,等.4种水蛭粗提物抗凝活性及冻存时间对菲牛蛭抗凝活性影响[J].水产科学,2014,33(9):591-593.

[28]黎渊弘,杨洋,黎肇炎.广西菲牛蛭提取物抗动物血栓形成的作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6):901-903.

[29]吴志军,于立华.菲牛蛭及其制品的抗血栓、溶血栓作用[J].中成药,2007,29(4):591-593.

[30]曹斌,周维海,韦锦斌,等.菲牛蛭对实验性高脂血症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2):198-200.

[31]黄红坤,王诺,王弋,等.菲牛蛭提取物对顺铂治疗S180荷瘤鼠减毒作用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3(13):12-14.

[32]黄红坤,郑佳琳,王诺,等.菲牛蛭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2):2870-2872.

[33]刘言香,黎渊弘,钟小斌.菲牛蛭素对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1):55-57.

[34]杨晓楠,殷国前,杨健祥,等.活体水蛭吸血疗法临床应用8例[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18(4):284-285.

[35]苏承武,殷国前,徐惟永,等.痛风病临床诊治及菲牛蛭生物疗法的研究进展[J].蛇志,2014,26(1):72-75.

10.3969/j.issn.1674-4616.2015.04.019

2015-05-07)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linyaming77@126.com

猜你喜欢
抗凝血水蛭抗凝
楚王自赐鹭鸶餐一一话说水蛭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水蛭炮制前后质量分析
中成药(2018年10期)2018-10-26 03:41:12
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的诊治分析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价值分析
藏北草原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应用技术研究
西藏科技(2015年6期)2015-09-26 12:12:14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