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玲
2012年2月~2014年3月在我科收治的脑卒中昏迷患者60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及昏迷的诊断标准[1]。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①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6.40±10.76)岁;病程(1.41±0. 63)个月;格拉斯哥(Glasgow)评分3~4分者12例,5~6分者4例,7~8分者14例;昏迷持续时间1~2月;脑血栓和脑梗死15例,脑出血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②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8.14±9.38)岁;病程(1.54±0.86)个月;Glasgow评分3~4分者14例,5~6分者6例,7~8分者10例;昏迷持续时间1~2个月;脑血栓和脑梗死16例,脑出血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综合康复训练:上肢的被动运动,对肩关节轻微挤压与按摩,肩臂做内旋、外展、伸屈运动,让肘关节、腕关节做伸屈运动,腕背屈30~45°,手指做伸屈,分开合并运动;下肢的被动运动,穿戴弹力袜,髋关节做内外旋与躯干呈90°的伸屈运动,由上而下的按摩腿部肌肉,屈起患肢,支住足部,一手做摇橹运动,防止骨盆回缩,关节僵硬。膝关节做屈伸运动,踝关节做内旋、外旋、伸屈运动。趾关节做伸屈、分开合并运动,每次各关节被动运动20~30遍,每日2~3次,每次15min。促醒治疗,定期播放亲人录音、广播和音乐等,用五彩电灯不断变化的色彩,刺激患者视网膜,大脑皮层。吞咽功能训练,冰刺激,每日3次,每次刺激10遍,用湿纱布包住患者舌头,引导其做卷舌,舌尖抵上下牙齿,舌尖顶上腭等动作,每天3次,每次5min。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意识恢复14例:评分≥12分;显效7例:评分提高6~11分但<12分;好转 5例:评分提高1~5分但<12分;无效4例:总分无变化或病情恶化、死亡[2]。对照组分别为8、7、4及11例,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6.7%、63.3%,P<0.05)。
脑卒中昏迷患者长期卧床,脱水利尿药物的使用导致血液黏稠,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3],有文献报道穿戴弹力袜是可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4],采取有效的肢体功能位及康复训练,防止关节强直,挛缩,变形,及肩关节半脱位,防止肢体废用综合征的发生,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锻炼,能让患者尽早经口进食,减少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及误吸的风险,利用独特声音,灯光,冰棉签对患者进行听觉、视觉、味觉等刺激[5],对患者反复进行促醒治疗,可以刺激大脑未损伤的细胞进行功能重组或形成新的神经通路,代替损伤的细胞的功能[6],从而促进脑部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苏醒及康复,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1] 《制定我国持续性植物状态诊断标准专家讨论会》会议纪要[J].急诊医学杂志,1996,5(2):95-100.
[2] 杨树发,王喜臣,王伟祥,等.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临床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2):72-74.
[3] 成秋生,郑浩,李泽,等.脑卒中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14(3):161-162.
[4] 曹化,居克举,倪桂华,等.弹力袜预防出血性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1,1(3):333-335.
[5] 徐艳春.刺激性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2):25-26.
[6] 魏露露. 刺激性康复护理对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方法[J]. 哈尔滨医药,2013,33(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