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显微手术报道

2015-01-21 00:59宋立新北京怀柔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1400
关键词:脑积水小脑脑室

宋立新(北京怀柔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1400)

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显微手术报道

宋立新
(北京怀柔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1400)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手术方案的个体化选择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的患者3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回访预后。结果 31例小脑出血患者,其中恢复良好19例,中残8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 根据患者的病情,早期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高血压小脑出血;显微手术;手术方式;个体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42~85岁,病程2 h~3天,其中在入院8 h内早期手术27例,保守过程中血肿增大症状加重后手术4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或脑梗塞13例,其中口服肠溶阿斯匹林4例,口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2例。分为A组15例、B组12例和C组4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表现

头晕28例,头痛23例,恶心及呕吐25例,走路不稳共济失调23例,水平眼震10例,31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嗜睡-浅昏迷),4例到达急诊时出现昏迷,呼吸节律异常。2例达急诊时出现脑疝及呼吸停止,上呼吸机。

1.3 影像学检查

入院后急诊行头颅CT检查,经多田公式(长×宽×高cm×∏/6)计算出血量,齿状核出血20例,小脑蚓部出血8例,脑室壁出血3例。破入脑室17例,合并梗阻性脑积水11例。

1.4 治疗方法

结合小脑出血患者GCS评分,影像学表现,分组采取分类手术原则。

A组15例,GCS评分12~15分;头颅CT:小脑出血10~15 mL未破入脑室或少许破入脑室,第4脑室未铸型,无梗阻脑积水患者。手术方法:采取小骨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取枕下正中或正中入路,皮肤切口约4~5 cm,乳突拉钩牵开,骨窗大小约2~3 cm,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硬膜严密缝合,逐层缝合。为防止脑脊液漏,不放置残腔及皮下引流管。

B组12例,GCS8~12分;头颅CT:小脑出血破入脑室,4脑室或(和)3脑室铸型,幕上脑室系统扩大,有梗阻性脑积水者.

手术方法:患者先行右侧侧脑室穿刺引流,放出部分脑脊液缓解脑积水后夹闭引流管,后采取俯卧位标准枕下后正中入路,取枕外粗隆上方2 cm,下方达第五颈椎,常规开颅清除血肿,沿血肿腔进入第四脑室,可以发现脑室壁光滑并表面含有血管,此时仔细操作,尽量不用双极电凝,反复冲洗,尽量吸出血肿,最好脑室内可见脑脊液流出,证明脑脊液循环打通。无活动出血,逐层关颅。术后留置脑室引流管。

C组4例,GCS评分3~8分(出现呼吸困难或者呼吸节律异常、瞳孔改变或昏迷的患者);头颅CT:脑干受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积水。

手术方法:手术方式采取进行大骨窗减压,骨窗直径不小于5 cm,打开枕骨大孔,必要时打开寰椎后弓充分减压。

2 结 果

A组:15例小骨窗开颅,术后第一天行头部CT复查血肿清除11例,大部分清除2例,再出血2例,再出血后再次血肿清除手术,血肿完全清除。B组:12例破入脑室组,3、4脑室铸型,有梗阻性脑积水形成采取标准枕下后正中开颅,术后第一天行头部CT复查血肿清除8例,大部分清除3例,再出血1例。C组:4例中重度昏迷患者,1例清醒,1例中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1例小脑出血患者恢复良好19例,中残8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中小脑出血约占10%左右,小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为齿状核部位,供血动脉为小脑上动脉或小脑前下动脉。其次为小脑蚓部,本组资料与文献相符。小脑出血早期症状轻微,一旦出血量增多,进展迅速,脑干受压,脑疝发生可能突然出现呼吸节律改变,呼吸骤停等脑干衰竭表现。严重可引起猝死。但早期干预,清除血肿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手术指证:血肿直径>3.0 cm,小脑半球血肿>10 mL,环池、四叠体池或四脑室受压或消失,血肿破入四脑室,出现急性脑积水,神志不清呈嗜睡状态,烦燥或昏迷,凡具有上述指证之一者均应手术治疗[1]。

手术方式报道众多如:传统经典枕下入路小脑血肿清除术;微创钻孔碎吸引流治疗[2];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3];软通道技术钻孔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4]。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早期或超早期清除血肿后A组患者继发脑水肿,脑肿胀轻微。适合应用小骨窗开颅进一步减少患者的创伤;B组患者存在脑室出血脑室铸型,颅内压力较高,我们采取标准后颅窝开颅,去除骨瓣大小4×4 cm左右,同时通过防止脑室引流管,清除脑室积血,解除梗阻性脑积水。C组:发生脑疝患者,脑干及脑组织后期肿胀明显,进一步扩大减压,提高生存率。我们采用显微镜下小脑血肿清除,针对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进一步分组;采取适宜手术方式,取得了良好疗效。尽早清除血肿、解除脑干受压,以及打通脑脊液循环通道是手术需要解决的要点。

手术体位的选择:目前大多数术者选用侧卧位及侧俯卧位,这是后颅窝开颅的常用体位。采取侧卧位手术,本人经常有这样的体会:1术者和助手位于患者的同一侧,位置拥挤,身体经常需要弯曲,增加脊柱压力,术后经常腰背疼痛;2侧卧患者颈部过屈,暴露后颅窝,颈部是存在曲线的,经常出现“白线”的弯曲,不利于定位;3侧卧及侧俯卧位视线范围较小,显微镜光源难于进入术野。

我们采取俯卧位,这样开颅时术者和助手能位于患者的两侧,活动范围大,不需要弯屈腰背,术者姿势舒适,心情愉悦更有利于发挥手术技巧。能使患者更好的颈部过屈,后颅窝暴露更充分,姿势更稳定,由于颈部是直线,切开皮肤,沿白线分离颈后肌群时不容易“跑偏”。进入血肿腔清除血肿时,由于重力影响,脑组织更容易向两侧分离,视野范围增大,照明更充分,有利于寻找责任血管,避免盲目电烧带来的损伤。更容易分辨4脑室,清除4脑室内的出血,打通脑脊液循环。

术中脑组织保护:双极电凝我们一般采用的电凝强度是8~10左右尽量减少热传导损伤。进入脑室后应小心操作,脑室壁的破坏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脑室内应放置小片棉条,防止吸引器损伤脑室壁。另外,清除血肿后如果脑组织过度塌陷,小脑表面进入硬膜及横窦的桥静脉就可能被拉伸断裂,我们曾有一例患者清除血肿后脑组织过度塌陷造成桥静脉断裂,造成硬膜下出血。因此,关颅时应向血肿腔内注水使脑组织复膨隆。

术后患者的管理:术后血压的控制,肺炎、急性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均影响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小脑出血就近、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能使大多数患者恢复自主生活能力。目前大多数县区级基层医院已经配备手术显微镜,显微镜下个体化手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值得大力推广。

[1] 饶明俐,林世和.脑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3.

[2] 姚志刚,孙晓立,等.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09,31(1):340.

[3] 陈讳招,徐如祥,等.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1,16(3):104-106.

[4] 许有志,甘朝敏,等.软通道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小脑出血36例报道[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5):58-59.

本文编辑:吴玲丽

R743.34

B

ISSN.2095-6681.2015.032.036.02

猜你喜欢
脑积水小脑脑室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揭密:脑积水的“水”哪来的?该怎么处理?
什么是脑积水?
孕妇及胎儿先天性小脑蚓部发育不全MRI表现
动动小手和小脑
孤立性第四脑室1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