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读《绝句》《江畔独步寻花》

2015-01-20 00:37郭学萍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江畔鸳鸯草堂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多情漫作他年忆

如果你有机会去四川成都,请一定不要忘记去“杜甫草堂”。草屋、木门、绿树、浅潭、篱笆、竹林……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这里仿佛是世外桃源。杜甫客居于此六年时光,共留下240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这首《绝句》描写的就是草堂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日美景。杜甫就像一个“镜头感”超强的导演,先以远镜头呈现出阔远明丽的春光全景,接着镜头拉近,用一个小全景拍摄春天里的花草,最后以近景聚焦,分别给燕子和鸳鸯两个特写镜头。整个画面,一气呵成、流畅生动,各种视觉形象生动可感,令人欢愉。

首句一个“丽”字,点染江山,表现出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潭水映日的秀丽景色。所谓“迟日”,就是“春日”的意思,语出《诗·豳(bīn)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fán)祁祁。”意为:春天太阳升起慢悠悠,采蒿人多似水流。第二句,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绽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春光。诗人在选择表现春天的意象时,字斟句酌,清丽工致,又浑然无迹,炉火纯青。

诗的第三句,诗人描述的是燕子衔泥筑巢的情景,这是动态描写。第四句,则是静态描写。日丽沙暖,成对的鸳鸯懒懒地依偎在一起,它们安祥地坐在暖暖的沙滩上,睡着了一般,舒适而安逸。“飞燕”与“鸳鸯”,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展示了诗人“沉郁顿失挫”“深刻悲壮”“气势磅礴”之外的另一种风貌和精神。

如今,诗人已去,“杜甫草堂”也已演变成一处纪念祠堂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博物馆。然而,杜子美的精彩诗篇,却像永恒的星星,驻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花开如此寂寞

有人说,在古代诗人中,最具备纪录片导演个性的是杜甫。

他的重要作品“三史”“三别”等都被称为史诗。没有他的记录,我们会说唐朝是一个伟大辉煌的时代;读了他的诗,会看到辉煌灿烂的背后,还有这样的悲剧发生。

在我印象中,除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外,大多时候都是郁郁寡欢,愁眉不展。

《江畔独步寻花》共有7首,都是杜甫客居草堂时所作,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中的第五首。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解闷。一个“独”字,隐藏着深深的落寞和无边的悲怆。

诗的首句,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流动的江水,从塔前奔腾而去。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给人以壮美之感。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如今,僧亡塔,怀念之余,不免悲从心来。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那儿一簇地盛开着,深浅放红,然主人已逝,唯有寂寞相随。若诗人不寻花至此,则无人赏识。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诗人也说不清,是深红色的桃花更可爱呢,还是浅红色的桃花更可爱。

诗人以花自怜,想到自己虽有潇洒豁达之志,却常常陷于人世的困顿之中,如今已年过半百,垂垂老矣,不禁悲从心来。

桃花开无主,寂寞有谁知?

(郭学萍,特级教师,南京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

猜你喜欢
江畔鸳鸯草堂
草堂旧事
草堂诗歌奖在杜甫草堂颁奖
欢天喜地配鸳鸯
江畔独步①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
绣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江畔独步①寻花七绝句(其六)
薪草堂由来
鸳鸯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