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美
讲坛
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认识教材中的童话及童话教学方式呢?为此,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86名学生进行了教材中的童话及童话学习方式的现状调查。
(一) 低年级学生喜欢童话
表1 学生对童话态度的统计表
[
年级
人数 项目\&喜欢\&一般\&不喜欢\&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一年级\&88\&87\&99\&1\&1\&0\&0\&二年级\&98\&86\&88\&9\&9\&3\&3\&合计\&186\&173\&93\&10\&5\&3\&2\&]
低年级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童话,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有93%的学生喜欢童话,仅有3%的学生不喜欢。
(二) 学生喜欢朗读、配乐、图像来学习童话
表2 学生学习童话方式统计表
不难看出,一年级学生最喜欢各种形式的朗读,在二年级却排在最后;而“配音乐、图像来学习”则是二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讲童话”“表演”在这两个年级都分别排在第三位、第五位;“为童话配插图”“改写童话”排在了后面;“教师精讲”在一、二年级分别被排在第三位和第二位。可见,学生喜欢活泼的学习方式,同时认为,教师精讲也是重要的。
(三) 学生在童话学习中更希望得到教师帮助
表3 学生朗读童话方式选择统计表
[
年级 人数 项目\&教师范读、指导\&跟同学讨论\&自已体会、练读\&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一年级\&88\&50\&57\&20\&23\&26\&30\&二年级\&98\&10\&10\&24\&24\&54\&55\&合计\&186\&60\&32\&44\&24\&80\&43\&]
表4 学生对表演童话时机的认识统计表
[
年级
人数 项目\&教师不讲课文就表演\&讲完课文后再
表演\&讲课文时表演\&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一年级\&88\&8\&9\&70\&80\&10\&11\&二年级\&98\&1\&1\&75\&77\&22\&22\&合计\&186\&9\&5\&145\&78\&32\&17\&]
表5 学生喜欢的讲童话方式统计表
[
年级
人数 项目\&完全按原文复述\&稍微有些变化\&加入大量想象\&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一年级\&88\&27\&31\&7\&8\&54\&61\&二年级\&98\&13\&13\&10\&10\&75\&77\&合计\&186\&40\&22\&17\&9\&129\&69\&]
从表3、4、5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童话朗读,一年级学生最喜欢老师范读指导,而二年级的学生则更愿意自己体会练读。可见,一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方面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二年级的学生更喜欢自己体会感悟练习朗读。对表演童话,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多数都认为应该讲完课文后再表演,只有5%的学生认为教师不讲课文就演,17%的学生认为应该在讲课文时表演。由此也能看出,学生们已经认识到理解课文对于表演的重要性。对于讲童话,69%的学生喜欢加入大量的想象,9%的学生喜欢稍微有些变化,
年级 人数 项目\&各种形式的朗读\&教师精讲\&配音乐图像、来学习\&表演\&改写童话\&为童话配
插图\&讲童话\&
\&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一\&88\&76\&83\&40\&45\&65\&74\&41\&46\&36\&41\&38\&43\&45\&51\&
二\&98\&36\&37\&59\&60\&60\&61\&46\&47\&47\&48\&50\&51\&52\&53\&
合计\&186\&112\&60\&99\&53\&125\&67\&87\&47\&83\&45\&88\&47\&97\&52\&
讲坛
22%的学生喜欢完全按原文复述。由此可见,加入大量想象被大多数同学在讲童话时所喜欢的,但不可忽视的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完全按原文复述,其中一年级学生居多,达到了31%,二年级学生仅占13%。
表6 学生表演后希望讲评方式统计表
[
年级 人数 项目\&教师评\&师生共评\&学生自评\&\&人数(名)\&比例%\&人数(名)\&比例%\&人数(名)\&比例%\&一年级\&88\&63\&72\&21\&24\&4\&4\&二年级\&98\&7\&75\&85\&87\&6\&6\&合计\&186\&70\&38\&106\&57\&10\&5\&]
表6显示大多数学生希望表演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讲评,只有5%的学生希望自评,另有38%的学生希望演完童话后教师来讲评。可见,学生希望表演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同时也可以看出一年级学生很重视教师的讲评。
从学生对童话的学习方式的感知来看,学生大都认为童话与其他课文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他们喜欢朗读、表演、讲童话以及配音乐、图像等学习方式,同时认为教师讲解也很重要,在学习中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在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主成长、自主建构,摈弃“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式的今天,在学习课文时学生需要教师的哪些帮助?采取怎样的方式更适合学生?笔者认为:
一、 多种形式、充分朗读童话
从表中学生喜欢学习童话的方式可以看出,一年级学生最喜欢多种形式的朗读。低年级学生对声音非常敏感,他们会从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到文章内容的情感。童话语言优美、明快、自然,语言反复,象声词多,富于音乐美,是非常适合朗读的文学体裁之一。《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在第一学段强调的是在老师的指导、示范下,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强调了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首先应以生动活泼、饱含情感、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调为儿童范读童话,充分展现童话的语言美及其蕴含在语言之中的情感美。这样不仅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牵引情感,以情感激发想象。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目光接触也是十分必要的,读的过程应是语言、情感与思想和谐交融的过程。最后,再利用各种形式(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为童话配音、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让学生练习朗读,帮助儿童品味并实践童话语言的情感美与形式美,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要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评价,做到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读中“说”,既提升了阅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 感悟童话,强化体验
童话是文学,虽然也包含一定的理性因素,但它在本质上是感性的,对童话的解读应该以感悟,体验为基础,只满足于理性的分析,是不可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童话的魅力的。另外,儿童的形象思维是感性的文学思维,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想象中对文本进行情感体验。因此,在解读童话时,心理、思维活动必然是感悟,而不是理性的分析。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有效地激发儿童的情感,如利用音乐或画面,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等。使儿童在情感的促动下牵引想象,进而在飞扬的想象中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对童话的解读不能停留在教材本身所传达出的文字信息上,关注的是文学接受过程中,学生可能获得的那些触及其精神生命的某些更为本质的东西。其实,这才是更有价值的东西。
感悟童话中文学形象的过程,是充满想象和灵感的,它不仅有助于丰富儿童的内心情感世界,培养想象力,使儿童体悟到童话文学的情感与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了儿童对童话本身的理解与接受程度。可以说,审美熏陶、道德感化、理性思考都与文学形象的认知、体验和感悟密不可分。只有对形象进行了充分的再现、体验与感悟,才能真正理解文学的意蕴。
(作者单位:南京市溧水区和凤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