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信用评级

2015-01-20 03:45贺贻陈鹏翔
金融经济 2014年5期
关键词:问题与建议改革

贺贻 陈鹏翔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际和国内信用评级体系的现状,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使得世界各国开始重新审视评级行业,我国信用评级业也急需改革。本文列举了近几年关于推进信用评级改革的措施,探讨了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信用评级体系;改革;问题与建议

一、引言

信用评级,又称资信评级,是一种社会中介服务,为社会提供资信信息,或为单位自身提供决策参考。现代信用评级的前身是商业信用评级,它最早出现在美国,自 19 世纪发展迄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评级对象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国家。评级范围不断扩大,逐渐从债券延伸至金融衍生产品、共同基金等新兴金融产品。信用评级作为一种有效揭示信用风险的手段,在维护国家金融主权和安全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发挥着关键作用。现代社会,信用关系遍布各个领域,外对国际贸易、内对市场经济,上对国家管理、下对民生民计,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当前金融产品日益复杂、金融市场全球化步伐加快的情况下,各国对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对金融稳定产生系统性影响的认识不断加深。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高速发展,由于体制和政策因素,已经形成一些顽疾,最为突出的是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泡沫,一旦病症发作,都将以金融风险甚至是金融危机的方式显露出来。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的净利润率水平不断下降,然而社会整体融资水平持续攀升。我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迅速上升,贷款从2008年的30339464亿元一跃到2013年的71896146亿元。伴随着贷款增长带来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仍不能满足信贷业务规模的发展,信用评级体系急待改革。

二、信用评级现状及改革

(一)国际信用评级现状

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比较成功的主要是美国和欧洲。新年至今,国际信用风险事件不断发生。1月24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冰岛主权信用评级前景展望由“负面”上调至“稳定”;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大公)24日宣布,将菲律宾共和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调至负面,同时维持其本、外币主权信用等级BB-;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27日将日本电子厂商索尼(Sony)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别;28日政局动荡加剧导致评级机构下调乌克兰信用等级,标普把乌克兰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CCC+,并置于负面展望。从全球范围内来看,经济金融环境的剧烈变化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金融危机频发,巨额不良资产的积累、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对滞后成为引发这些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进一步规范和推进信用评级发展来防范信用风险已迫在眉睫。

金融危机后,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已经将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改革问题上升到宏观审慎性政策方面,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2009 年 4 月 3 日,20 国领袖聚集于英国伦敦,商讨金融危机发生后的经济振兴方案、金融监理改革与保护主义的防止三大议题,其中信用评级机构为金融监理改革不可忽略的议题,会议对有效监督信用评级机构的规制体制进行加强、所有信用评级机构必须遵守国际证券交易委员会所制定的《信用评级机构行为守则精要》、各国应立法解决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维持评级过程的公正透明与质量等方面达成一致的共识。近日,由葡萄牙经济学家波萨斯·埃斯特维斯挂帅的ARC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日前在欧洲金融中心 - 伦敦正式启动,旨在打破穆迪、标普、惠誉三大美国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垄断。

(二)我国信用评级现状

我国的信用评级是20 世纪80 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规模较大的全国性信评机构只有大公、中诚信、联合、上海新世纪 4 家。然而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过度开放使得外国知名的信用评级机构积极介入,促使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结构发生很大变化。2006年起美国信评机构开始了对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全面渗控,穆迪收购中诚信 49%股权并接管了经营权,同时约定七年后持股 51%,实现绝对控股。同年,新华财经(美国控制)公司收购上海远东 62%的股权,实现了对该机构的直接控制。2007年,惠誉收购了联合资信 49%的股权并接管经营权;标准普尔也与上海新世纪开始了战略合作,双方亦在商谈合资事宜。这样,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局面正在被美国逐步控制。我国评级机构被美国渗透,严重威胁我国的信息安全。

新年至今不到一个月,国内信用风险事件也是层出不穷:中航三鑫主体评级调降至A+;四川广汉士达炭素主体评级调降至B-;常州永泰丰化工主体评级遭下调至CC。内人士指出,预计2014年宏观经济仍处于下滑通道,企业盈利水平进一步下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债券发行人的偿债能力。同时,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于评级公司的监管,这使得今年评级下调的案例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信用评级改革,努力构建适合我国信用评级发展的监管框架。2012年1月6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制定信用评级以及征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增强竞争力和公信力”。201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通知,决定改革信贷市场信用评级管理方式,由偏重于事前管理,转变为着重进行事中、事后监测和信息披露,同时加强对信用评级业务的规范管理。意味着多年来主要依赖行政推动的信贷市场信用评级,即将告别吃“皇粮”时代,迎来市场化前期难以避免的复杂局面。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中国银监会、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此次的环境信用评级的建立将对大型排污企业起到重要制约作用,将在新兴小企业发展初期便进行环境信用的约束。近年来我国不断采用措施来推动市场化,而多年来我国信用评级市场主要依赖行政手段去推动,市场化短期又可能会加剧信用评级市场,使信贷评级市场面临的不确定和风险增大。

三、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经过20多年的发展,信用评级行业发展仍比较滞后,直至今日仍存在不少问题,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信用评级机构规模小、人才缺乏

虽然评级机构数量众多,但大多数为地方性或区域性评级机构,而且全国四家规模较大的中诚信、联合资信、上海新世纪和大公国际大多已不同程度被美国控制。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发达,信用评级业可供评级的品种少、业务量小。信用评级是一项专业性很高的服务,评级人员的专业性也要求很高,而这些人才是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所缺乏的。很多新成立的小评级公司除了从全国性评级机构(大机构)高薪挖人外,其基本分析师队伍仍然只能依赖毕业不到一两年的大学生担任,专业经验和业务水平显然有限,影响我国信用评级业快速发展。

(二)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和公开性

信用评级机构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受评企业,迫于受评公司或发行公司的压力,信用评级机构可能给予较好的评级,此等商业现象引起评级结果不客观、受评产品的风险被忽视、消费者受到蒙蔽而错误投资等问题,“利益输送”和“行政压力”令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缺少了公正、公开、透明。信评机构不应容忍评级行为基于机构本身、发行人、投资人或其它市场参与者的内在因素(政治、经济等)而受影响,评级的决定应仅受评级本身相关因素的影响,信评机构和其评级员应关心和用专业判断来维持独立性和客观性的要求。

(三)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信用评级是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信息窃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直接制约评级结果的可靠性。一是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机制尚不完善,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企业信用的整体水平或整个行业的信用水平。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不高,既影响了金融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投放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二是金融机构内部信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尤为突出。基本上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独立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评级标准、采用的评级指标、评级方法,导致对企业信用评级的最终结果差异较大,同样一家企业在此银行的信用评级结果可能为AA+级信用企业,而在彼银行的信用评级结果则可能为BB+级。某些不讲诚信的企业,利用违法手段获取银行信任,利用金融机构评价的差异,在金融机构骗取贷款,增加了产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

四、完善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建议

中国信用评级业亟须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增加竞争力,立足实际,充分吸收、借鉴国外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发展和改革经验,稳步适度地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努力走出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积极培养评级行业专业人才

首先,对聘请的人员有学历和专业要求,诸如,要求有本科或硕士相关专业的学历辅以一定金融职业的相关经历,甚而相关专业证照。其次加强评级机构内部人员的专业培养,定期对内部人员进行考试与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从而推动评级分析人员知识体系的建设。最后,给予评级人员较优厚的福利待遇,以此来吸引大量的较优秀的人才加入此行业。

(二)建立内部监管机制,增强独立性与公正性

评级机构应设有机构内部监管机制:信用评级机构应有内部规章规范以上事项,并在组织内部设立监督或稽核部门,确保评级人员能远离利害关系并服从评级程序,以实践评级结果的公正客观。在信用评级的程序和政策上,信评机构应以书面订立评级程序与方法,尤其是对于排除、管理和披露任何实际或内在可能发生并影响评级判断或评级员对评级决定的利益冲突方法;而披露方法需完全、及时、清楚、简明、特别及显着;对于评级对象给予的报酬或有关商业利益应披露。

(三)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管理在评级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来源渠道不一,数据质量不高,使得各大银行基于不同的数据库得出的评级结果必然存在差异,所以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库,要求银行都实施一整套完整的、严格的、一致的关于数据获取的流程,并按照统一的评级指标、评级方法对被评级对象进行评级,有利于增加评级结果的可靠性,也有利于在增加公平性。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使银行拥有足够的信息资源,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现象。与此同时还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机制,要建立一整套符合国际惯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及确定企业信用等级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逐步形成科学统一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融资奠定基础,使中小企业得到长足而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秀坤 国际社会信用评级机构规制及其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12博士学位论文

[2] 焦红瑞 张帆推进中国特色信用评级体系改革成当务之急[N]人民政协报2013 /12 /24

[3] 倪凤玥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浅析[J]河北金融,2013/12

[4] 车安华 袁迪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金融时报,2012/12/24

猜你喜欢
问题与建议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渠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问题分析与建议
关于中职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做好玉米新品种试验推广 助力农业产业化前行
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遏制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可行性分析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