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央行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2015-01-20 05:40陈扬帆
金融经济 2014年3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会计核算监督

陈扬帆

随着现代化支付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人民银行会计核算方式的转变,基层央行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性质和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问题,各种风险随之而来。如何加强和规范中央银行会计基础工作,有效防范工作中出现的风险,抑制各类案件的发生,确保核算资金安全成为当前基层央行营业部门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湖南郴州为例,通过结合基层央行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差错案例以及专项调查,分析了基层央行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的相关建议。

一、基层央行会计核算风险主要表现形式

(一)制度风险。制度是一切业务准确安全运行的根本保障,各种会计业务核算系统的运行管理和具体业务操作都必须依靠制度的约束来完成。如果制度执行不严格、落实不到位,就容易造成管理和操作的随意性,从而引发风险。当前基层央行的制度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制度建设存在缺陷。新系统推广、应用以及业务变化的同时,相应的制度未能及时得到完善和补充,现有人民银行系统的会计基本制度、业务管理办法、操作规程等存在滞后现象,一些业务缺乏制度约束或在管理方面存在制度缺陷,造成控制盲点,致使会计基础工作潜藏一定的风险隐患。以财政缴存款业务管理制度为例,由于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导致人民银行基层行难以有效管理财政缴存款业务,表现在:一方面,上中旬缴存情况难以审核,按照《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操作规程》的相关规定,商业银行仅在月末调整时向人民银行报送月报表,上中旬调整时只填制缴存凭证和余额表,并无原始报表资料,造成人民银行会计营业部门无法监督,部分金融机构存在少缴、漏缴情况。另一方面,各家金融机构财政存款的缴存范围是独立以文件形式规定或变更,较为零散,不利于基层央行统一执行。二是制度执行不到位。根据发放的“基层人民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调查问卷反馈的情况来看,基层央行业务操作人员尤其是县支行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较为普遍,很难执行岗位轮换制度和要害岗位人员强制休假制度,相互制约的岗位责任制和内控机制难以得到落实,隐藏的风险较大。

(二)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一般是由会计人员操作错误而产生的风险,目前操作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规范性业务差错较多。部分会计核算人员尤其是县支行网点人员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业务操作不熟练,导致操作差错时有发生,重复出现规范性核算差错概率较大。规范性差错,是指在办理会计核算业务时出现的外来凭证和自制凭证欠规范、凭证要素不齐全和漏盖印章等问题。事后监督中心下发的监督通知书显示,2009-2012年郴州辖内发生的规范性差错分别为22、11、16、7笔(见图1),主要集中在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等凭证上,造成资金流动风险较大。另外,遇到特殊业务或者不经常发生的再贴现、再贷款等业务时,由于对处理程序比较生疏,出错几率更大。二是数据备份保管不善。由于磁介质材质出现问题或保管不当,容易使得存储在磁介质上的信息丢失或无法读取。同时由于数据备份、磁介质备份不及时或磁介质感染病毒无法读取,将导致系统数据库一旦发生损坏则无法将所有数据完全恢复。

(三)系统风险。新核算系统给会计核算带来了便利,但由于系统在功能设置上存在缺陷导致风险增加。一是系统预警功能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没有形成实时监控,当存款准备金不足时没有当日提示功能,对存款准备金低于下限的提示只在营业终了日终登账后才出现,日间操作中不能进行实时控制,不能及时通知金融机构进行资金调度。二是系统审批功能欠缺。没有设置主管授权审批功能,会计主管对重大会计事项的审批主要是依靠签字等方式来完成,这种方法存在着手段滞后、时效性差等问题。三是系统约束功能不足。部分操作员操作权限过大,不符合风险控制原则,容易违背内控制度相互制约的基本原则。比如业务主管可以独自完成系统中一些重要事项的处理,例如查询查复的处理、参数设定和修改、来账报单的重复打印和号码维护、网点账务状态恢复等。四是系统监督功能不完善。系统未设置强制操作员签退的功能,操作员在处理业务时,若中途离岗或忘记退出,长时间待机,系统不会自动将该操作员强制退出,仍停留在操作界面,存在着他人非法进入系统处理业务的漏洞。

(四)监督风险。主要体现为事后监督中心非现场监督的方式存在不严谨的漏洞。比如在会计业务办理过程中出现人员代岗、印章代盖代签、“一手清”等不按规定流程处理会计业务的现象,监督人员单从凭证上是查不出问题的;又如重大会计事项审批,会计主管是事前签字把关,还是事后补签确认,监督人员也无法判断。如果核算风险直到事后监督隔日才被发现,其已经错过风险控制的最佳时机。

二、会计核算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造成制度与业务脱节,在管理与操作上形成执行盲区。虽然各基层央行营业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修改了一些制度办法和操作流程,但是这种各自为阵的做法没有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统一、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和内控制度体系,缺乏涵盖整个业务环节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带来会计业务制度不系统、管理标准不一致、业务处理不统一等问题。由于会计制度政出多门,使得贯彻执行难度较大。同时,一些基层行对制度执行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特别是对内控制度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关监督部门的业务检查也未把重点放在制度落实情况上,对制度执行监管不力。

(二)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激励与惩戒机制不对等,业务操作规范化有待加强。从近年来人民银行营业部门发生的案件来看,绝大多数案件与会计人员的操作有关,这对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会计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调查显示,全辖40岁以上的会计人员有28人,占总人数的78%,其中45岁以上的有18人,(见图2)。同时,部分会计岗位人员无会计从业资格证,新进会计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随着2008年部分支行撤销发行库后,部分人员从保卫岗位上充实到业务岗位上,他们以前没有接触过此类业务,基础知识较薄弱,接受能力较慢,容易造成业务操作风险。二是会计人员只满足于简单的业务操作,对业务知识理解不够。会计核算处理的电子化、简便化使得会计人员逐渐形成依赖系统进行核算处理的常态,只知照搬照套系统菜单操作,不理解账务处理的来龙去脉,容易产生“操作定势”,形成“操作习惯”以及师傅教徒弟式的“经验做法”。三是处罚和激励机制不对等。目前基层央行会计人员的考核大都注重对差错和问题方面的处罚,正向激励机制相对欠缺。会计人员普遍感到责任重大,精神负担大,这种奖惩机制上的不对称,加上会计工作枯燥单调,影响会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致使会计人员缺少提高工作质量、提升业务能力的动力。

(三)会计核算主要依赖系统,对系统设计提出更高要求。会计核算新系统运行后,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是通过网络载体处理各项业务,核算方式的网络化、信息化导致对网络的依赖性和关联性增强,但是系统的风险防范功能设计不可能达到100%的严谨和完善,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安全隐患。

(四)事后监督部门工作监督面不广,对风险的防范能力有待提高。事后监督中心仅限于对会计核算进行非现场监督,是一种静态监督,难以达到全面防范风险的目的。目前事后监督部门的大量精力花费在对原始凭证账表的逐笔勾对上,监督重心停留在合规性监督,即对金额、印章等基本要素的审核,只是作为会计核算过程的简单延续,对待处理暂收暂付款项挂账、大额资金划转等重要事项并没有列入重点审核内容进行监督,对高风险环节的控制力不强,对会计人员违规业务操作或发生道德风险等无法进行有效控制,为以后产生业务差错及资金风险带来隐患。

三、防范会计核算风险的措施及建议

(一)以业务基础为着眼点,加强制度建设,确保业务处理有章可循。一是定期对各项会计制度办法、操作流程进行完善。根据系统和业务的发展、变化,适时规范和更新相配套的制度,提高在实际业务中的可操作性,实现“一套业务,一套制度”。理顺各种关系,对制度办法相互不统一的内容进行修订,对财政缴存款管理方面的盲区结合工作需要补充相关规定,如上级行可按年度对各家金融机构缴存财政存款范围专门以单行本方式汇编下发,便于基层行统一参照执行,促进基层央行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二是建立有效落实制度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制度执行是保障会计核算安全的关键。把会计制度、任务和工作职责分解到会计部门的各个岗位,落实到具体经办人员,建立风险控制的奖惩制度,使内控制度的触角延伸到会计核算的每一个角落,保证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据可查,堵塞漏洞。三是加强制度执行的监控力度。基层行领导和监督部门应在职责范围内认真履行控制、监督、检查职责,保证各项业务制度的贯彻执行和执行效果。

(二)以人为本,强化教育培训,提高会计队伍综合素质。一是建立会计人员长效学习机制。对会计人员经常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廉洁自律教育,注重引导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岗敬业精神。积极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分析发生在身边和其它有影响的典型案例,举一反三,做到引以为戒,使会计人员提高对风险案件危害性的认识,杜绝有章不循、违章操作行为。加大培训力度,注重全员培训。利用远程培训平台和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等载体,不定期组织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扩大培训范围,增加培训机会,全面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岗位练兵、业务比赛等形式,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分析、查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完善会计人员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措施,根据会计核算质量对工作无差错的会计人员予以年度安全奖励;在评先评优等人员考核方面向一线会计人员倾斜,通过组织开展“会计明星”、“会计标兵”等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使其成为风险防范的主力军。三是强化对人员思想动态的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定期与各岗位员工进行谈话,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会计人员的思想动态和职业诉求,增强集体归属感和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自豪感。

(三)改进系统功能,提高系统控制风险的能力,确保核算工作严谨。完善现有系统的功能设计,细化系统管理权限,加强相互制约效能。比如增加操作员自动签退功能。操作员在处理业务后,若暂时离岗或无业务操作时,系统自动签退,退出操作界面,以加强系统的安全性。同时新开发的系统应充分考虑营业部门的业务需求,上线前进行全面的压力测试和误操作测试,避免类似的功能设计不足问题再发生。三是制定和完善系统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异常情况,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和方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创新监督方式,提高监督效果,将风险防患于未然。一是事后监督部门应转变观念,将合规性监督提升到风险监督,将防范资金风险做为工作的重点。对重要环节实施重点监控,如联行业务、暂收暂付、大额审批等。强化核算过程监督,通过非现场监督与现场监督结合互补,扫清非现场监督的盲区,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以全面有效的发挥监督作用,全方位防范资金风险。二是建立会计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防范风险机制。防范会计风险是一项综合、长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要树立“大会计”管理工作理念,由会计部门统一协调、指导、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同时内审、纪检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为防范风险保驾护航,从不同的视角,及时发现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改进和补救措施,达到监督、检查信息资源共享,切实保障资金安全。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会计核算监督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夯实监督之基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