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静
摘要: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一直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局面,持续的贸易顺差使我国的外汇储备急剧增长,高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的货币供给数量和货币政策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角度对我国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收支顺差; 外汇储备; 货币供给
一、引言
近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并且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对外经济也取得了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的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根据中国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前11个月我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金额分别为17682亿美元和20023亿美元,其中进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长7.1%,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长8.3%。随着我国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组成的“双顺差”的国际收支失衡也在继续扩张,继而带来的是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外汇储备在促进我国经济积极发展的同时,也对货币供给和宏观经济的运行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动与货币供给的关系,从而确保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文献综述
针对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研究最早的是货币主义学派提出的货币供给量决定论,Johnson(1972)等学者认为,一国国内的货币供给超过需求时,超过需求部分的货币就会流向国外,从而使本国现金减少,国内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决定了该国的外汇储备需求,因此本质上国际收支失衡是一种货币现象。也有学者通过建立理论模型(Edwards,1984;Kumh,2004)来研究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国内学者在理论上(陈岱孙,2011;田华臣,张宗成,2005)从货币均衡模型、国际收支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IS-LM模型与不可能三角等不同角度对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基本的结论是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动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较大,从而增强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同时,国内学者还进行了实证研究(秦宛顺,2003;黄武俊,2010),这些实证研究的结论是我国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国际收支通过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较大。
三、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机制分析
(一)基本理论
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通过外汇储备的变化而实现的。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外汇储备的增加;国际收支为逆差时,外汇储备减少。有关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关系的基本理论是金属货币流通下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理论和在信用货币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货币分析说。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休谟提出,后经过李嘉图等人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该理论的基本思想为,在金本位制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即出口贸易额大于进口贸易额时,会使黄金流入本国,黄金的金流入会增加本国国内的黄金存量,从而相应的增加了本国的货币供给。国际收支能够使货币发生国际流动,自动调节国内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说是由蒙代尔和约翰逊发展起来的,其依据货币数量论并以货币的流入和流出为起点,认为国际收支的失衡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分析说认为一国货币的供求失衡导致了国际收支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的变化会引起货币存量的变化。在信用货币流通的货币制度下,货币的发行取决于一国的货币政策和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不再受限制于黄金储备,同时一国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由黄金转为外汇。国际收支货币分析说将一国货币供给的来源区分为国内来源和国际来源,国际储备的改变和国内银行体系货币供给的改变都会对一国的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货币供给为Ms=L+meR。其中,Ms表示货币供给量;L表示国内的货币存量;m表示货币乘数;e表示汇率(以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R表示国际储备。从上面等式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理论上国际收支的变动通过货币乘数m、汇率e和国际储备三个因素来影响一国的货币供给。当外汇汇率发生变化时,若国际储备的数量不发生变化,则国际储备会通过外汇占款来影响一国的货币供给。
(二)我国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机制分析
1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
随着对外经济交往的不断扩大和深化,我国的对外经济发展迅猛,国际收支已经连续多年保持顺差局面。从图1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的贸易顺差额自1995年开始逐年持续的保持增长,1995年至2011年呈倒u型的变化趋势,在2008年时达到最高值,之后贸易顺差又开始继续增长。在国际收支保持持续顺差的同时,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也随之在不断扩大(如图2),保持高速的增长。1996年我国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此后外汇储备的增速开始加快。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外汇储备的增速达到40%,2006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已高达8537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2006年突破一万亿美元,2009年突破两万亿美元,2011年突破三万亿美元大关。截至2013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约为3.7万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快速地增加表明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高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阻碍也越来越明显。
2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机制
国际收支通过对外汇储备的变动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根据国际收支的相关理论,一般情况下,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不一定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只有形成外汇占款的时候,国际收支顺差才会通过外汇占款的方式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从而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我国基础货币的来源主要是外汇占款和国内信贷,如果外汇占款的比例处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由外汇占款引起的基础货币的变动可以通过国内信贷的方式进行调节冲销。但是,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形成了大量的外汇占款,通过国内信贷冲销的调节方式的效果有限,从而使我国的货币供给成倍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保持双顺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如表1)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为顺差。总体来说,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的传导机制如下: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参与对外经济贸易,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巨额顺差,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在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下,为了稳定外汇市场,中央银行需要收购外汇从而形成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后,货币供给量成倍增加。如图3所示,在持续的贸易顺差下,我国的货币供给量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1)贸易收支与货币供给
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主要是指贸易和劳务项目的收支,贸易和劳务项目收支本质上就是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相互交换,在国际收支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一国的贸易收支会出现顺差、逆差和平衡三种情况。其中贸易平衡是我国宏观经济目标之一,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的贸易收支长期处于顺差。当贸易收支发生顺差时,出口企业通过出口产品获得更多的外汇,但人民币是国内市场的流通货币。我国现行的外汇体制是银行结售汇制,即出口企业获得外汇后,通过中国银行进行结汇,中国银行再向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外汇兑换。如果不考虑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非贸易项目,由于贸易顺差,国际储备增加,中国人民银行需要进行兑换的外汇数额增加,即外汇占款增加,从而在国内市场新投放的货币量增加,基础货币增加以后,经过货币乘数的的作用,国内市场流通的人民币数量便会成倍增加。
(2)资本收支与货币供给
国际收支中的资本项目包括短期资本往来和长期资本往来。短期资本往来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资本项目;长期资本则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资本项目,其包括直接投资和对外负债。国际资本的流动不一定会对国内货币供给产生影响,只有需要向中国银行进行结汇时才会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当短期国际资本为净流入时,国际资本流入国内会使我国的进口增加,这相当于是一种国外实物资本的流入,只是增加了国内商品的总供给,而不会使国内的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化。当流入的国际资本只是增加了我国的国际储备,即外汇储备中的负债增加,并没有使国内的基础货币发生变化,从而也不会影响国内市场的货币供给。
长期资本往来中的直接投资和对外负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外国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后会引起国内商品和劳务的支付行为。在这一过程中会发生外汇部门向外汇指定银行进行结汇,而外汇指定银行需要再向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兑换,这一过程的发生会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从而增加基础货币数量,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外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通过对国内人民币存量的影响表现出来的,外债的使用会引起国内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和流动资金等配套资金的增加,但这不一定会对国内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只有当与外配套的资金来源是新增的货币供给量,而不是来源于国内资金结构的改变(即国家的货币供给总量保持不变,只是改变了资金的使用结构),外债才会通过这些新增货币供给对国内市场上的货币供给产生影响。
(3)高额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会使中央银行需要兑换的外汇增加,增加了外汇占款,使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加,从而导致货币的供给量增加。过多的货币供给量会使国内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高额的外汇储备削弱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这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控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是我国外汇占款的主要来源,而影响国际收支变动的因素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来说不具有可控性,因此中央银行只能被动的适应外汇占款的变动。这样会使得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降低了中央银行使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了使流通中的货币供给保持相对稳定,针对由外汇储备带来的不断扩张的货币供给,中央银行需要频繁的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也降低了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到,持续增长的国际收支下的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使外汇储备急剧扩大,为了维持稳定的汇率,在我国的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局需要购入外汇,使外汇占款增加,这样就会增加国内基础货币的投放,通过货币乘数效应的作用后,国内货币供给便会成倍增加。持续贸易顺差带来的大规模外汇储备,不仅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而且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效果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为了应对国际收支顺差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在大力发展出口贸易的同时要兼顾进口贸易的发展,在引进国外资本时要以质量为前提,合理控制外资规模,放松资本外流的限制,这样有利于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其次,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适度放开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减轻为了维持相对稳定的汇率目标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压力。此外,还要大力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国债市场和票据市场,丰富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扩大公开市场的操作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志华. 外汇储备数量与结构变化下的货币供给方式转型的路径分析[J].国际金融,2013(10)
[2] 姚长辉、吕随启.《货币银行学(第四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李富有、梁俊茹. 基于协整分析的我国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4] 王晓雷、刘昊虹. 论贸易收支、外汇储备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协调和均衡发展[J].世界经济研究,2012(11)
[5] 孙晶、李涵硕.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推进及战略安排——基于人民币国际化视角[J].国际金融,2011(11)
[6] 周路、胡月圆. 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经济后果分析——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分析[J].中国商界,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