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研究

2015-01-20 03:40曹寅璐
金融经济 2014年11期
关键词:金融传统

曹寅璐

随着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以第三方支付、网络小额贷款、网络理财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模式、货币职能、金融监管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余额宝、财付通的高调上线,引爆了国内金融市场,引起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得由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正在迅速地被阿里与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所取代,互联网金融的“来势汹汹”,将会有利推动传统金融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概念

目前,我国学界并未就互联网金融达成一直概念,而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简单加总,更不是传统金融业务的简单“上网”操作。谢平(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网络、移动通讯、云计算等新技术和移动支付、社交网络、多对多交易等新模式,突破传统金融概念和货币创造模式,提供低成本支付、结算、投资、融资等金融服务,并可能出现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称为“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或“互联网金融模式”。总体而言,目前涉及到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经营与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领域,只是简单将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对立起来,阻碍两者的直接融合。 相反,互联网金融既兼备了产品创新与市场反应、便捷的客户体验与大数据云技术的运用、低成本的运营和聚集散客户优势的特点。这便要求从事者懂得把握金融运作市场规律和风险防控意识,且深入到金融交易和金融产品的设计之中。它并不是站在传统金融的对立面,而是对传统金融的补充与完善,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支持。

(二)互联网金融特点

1、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性。Merton和Bodie两人在《金融学》中提到:“金融功能要比金融机构更加稳定”。其实质是指金融机构在随外界环境的变化下,发挥的基本功能却是趋于稳定。互联网作为满足人们对清算、资源分配、风险分散等金融功能的需要补充,是一种形式上创新并非对金融本质创新。

2、互联网金融的参与程度高。过去,传统金融机构从业者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在所占用资源中处于垄断地位,特别是金融文化笼罩于精英化与神秘化之中,外界尤其是普通民众知之甚少。但互联网具有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精神,使得大部分参与网络金融的普通民众能获取透明度较高的信息,这才一定程度上能解决部分信息不对称。

同时,随着移动客户终端智能手机网络的普及与操作系统的便捷越发促使普通民众参与到网络金融中,增加闲散资金的投入与流动,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表1 互联网创新业务与特征

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创新特征

网络银行国有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以网银为平台,其网上金融产品涵盖: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等,将网上支付与电商结合。

网络理财P2P贷款服务平台,日均交易电子渠道远远大于柜台交易,成为主要交易渠道,其业务替代率还在快速增长。

网络保险客户可在线比较多家保险公司产品,保费透明、保障清晰、理赔轻松,使得传统保险销售退保率大大降低。

3、互联网金融中间成本低,数据处理效率高。科技的进步使得客户足不出户便完成所需提供的金融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营业网点设施的投建与缩减临柜人力成本,而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平台的研发与维护、数据处理与产品创新上。

图1 各种交易渠道单位成本比较(单位:元)

在大数据背景时代下,互联网企业,透过对所获取的数据分析,可将小额贷款利率做到20%以下,坏账控制1%,远低于我国现有400多家村镇银行贷款利率,其快捷便利灵活切中了中小微客户的融资需求。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

当前,国内互联网巨头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京东、苏宁易购等,依靠庞大的交易平台为网民提供了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等一系列金融服务与产品,在提升了客户的忠诚度的同时也使得客户的收益成线性提高。其次,互联在完善自身现有业务的同时,也积极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价值体验。

1、第三方支付平台。当前我国网上第三方支付交易市场规模庞大,从最初2004年72亿元的规模扩大到2012年的14500亿元规模,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为解决网络消费信用担保与结算提供了良好的支付平台。特别是阿里的支付宝、腾讯的财付通等主流第三方支付工具在网上支付市场上占有近六成的支付市场份额,远远领先于行业其他支付工具。

表3 第三方支付平台类型

综合型资源型创新型特色型行业型

支付宝、财付通上海银联电子支付、广州银联网络支付99bit快钱、易宝支付环讯支付、首信易支付网银在线、汇付天下

2、信贷金融服务产品。得益于庞大的用户群,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加强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了货币基金理财产品的余额宝。余额宝与支付宝的无缝对接,申购门槛降低至1元,并可随时用于支付,快捷便利的特点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投资体验。余额宝上线至今,用户规模近300万户,平均每天购买金额达到5亿元,资产规模更高达5565亿元。在仅仅上线一年中,天弘基金已然成为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上所发行的最大公募货币基金,其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中。正因为互联网分销有着巨大的潜力与资金聚集能力,因此南方、华夏、易方达等传统基金公司纷纷与互联网企业商谈合作事宜。诚然,细细品味“余额宝”现象就能发现,互联网巨头企业在提供金融服务产品过程中扮演着“基金销售渠道”的角色,而在基金运营的核心过程中依旧牢牢掌握在传统线下基金公司手中,与其说是“创新”,不如更像是传统基金公司将产品打包“上网”。路漫漫其修远兮,基金业的变革还有更长的一段路要走,互联网企业只是对传统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新渠道构建起到激励作用。

3、P2P、众筹等借贷平台。P2P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直接信贷模式,受益于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庞大需求,从2007年首家拍拍贷成立,至2012年年末,我国P2P借贷平台总计共有200家,借款余额超过100亿的规模,年均交易量超过200亿。虽然与传统金融行业机构相比,线上贷款基数规模不大,但是年均增长速度却呈现井喷式的发展。以国内最大宜信公司为例,开展线上业务以来累计借款规模已达到百亿级别,特别是在获得两轮近亿美金的投资后,其规模越发庞大。而温州贷、中宝投资、人人贷、开心贷等后起之秀亦在奋发追赶,每年的线上业务成交量也成几何倍数的增长。然而信贷行业的扩张式发展,借贷平台的鱼龙混杂出现了一股平台经营者的携款跑路潮。2014年6月国内P2P网贷平台综合利率持续下跌至1854%,环比5月下降106个基点。其次,互联网的另外一个融资模式,也就是众筹,国内的众筹网站“点名时间”,自2012年起至2013年末的短短两年时间里,共上线了7000多个项目,总筹集资金近1000万元,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随着监管的逐步到位、网贷投资人逐渐走向成熟、以及线上金融的纯市场化演变,必然引导市场参与主体行为向更加健康的运营模式演变。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一)金融边界问题的新思考

互联网金融,其实质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运用进行模式上的创新,并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过去在传统金融模式下,金融边界的界定是非常清晰明确,但目前随着电商的崛起使得互联网金融上涌现出泛金融、类金融等各种新的模式,将金融边界的界定变得越发模糊。

其次,随着移动支付平台的推出,越来越多的资金需求可透过互联网支付平台进行融资,使其中间业务面临着被蚕食的风险,传统金融机构呈现出被边缘化的趋势,加速了金融脱媒,如支付宝、微信、财付通等已为使用者提供网络购物、航空客票、基金申购、电信缴费、煤气水电等各种缴费收付一系列的结算服务与转账汇款,甚至扩大到为整个产业链提供行业解决方案。据艾瑞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37298亿,同比增长468%,整体市场持续高速增长,甚至已将触角伸向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

放眼未来,随着国内互联网移动支付交易额的爆炸式扩张,业务比重变大,必将成为一只庞大的产业模式。

(二)货币职能的重新定义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传统纸制货币与电子货币交融相存。电子货币的出现是满足于电商企业用于收付需要,即是一种支付手段又是一种货币的表现形式,其发行机制为一般机构。其次,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消费无国界,只要商家和消费者愿意接受,其使用者可透过网络使用和获得他国的货币。第三,特别是电子货币使用如DES加密算法的二进制数据,流通速度较快。

电子货币是一种无形的信用形式,计算的单位、交易的媒介、价值的储藏不同于传统纸币。特别是在交易过程中,电子货币易于使用、交易速度快、易被分割的特点,使得计算单位更加虚拟化,其信誉性与接受性受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程度影响,而它更是一种超越时间购买力的储藏。因此,电子货币的出现将会令货币得到重新的定义,其对货币制度、货币政策、货币的流通与管理、货币的需求与供给、货币宏观调控等带来一系列的变革与影响,并引发传统货币理论的完善与创新。

(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博弈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打破了过去的商业模式,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在行业中主体的地位,在金融机构纷纷“上网”的同时,也使得互联网企业持牌经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带给传统金融巨大冲击,以余额宝为例,将客户的小额闲散资金聚集起来,对传统银行业的活期存款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是现今所有在线理财产品的开户、资金托管都依赖传统金融机构,其实际情况便是这些金融产品多为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合作推出,仅仅为传统金融产品依托互联网渠道进行支付与转账。当前,国内大部分传统金融业机构受互联网所带来的冲击,但其自身所具有的资本、风险管理能力依然强大,互联网金融依旧不能凭借现有的第三方支付手段去取代传统金融。互联网只是在扮演着开拓传统金融所未触及“荒地”的角色,创新传统金融中介与货币发行体系,通过社交平台、P2P借贷、众筹等形式构建新时代金融生态圈。

互联网金融的“鲶鱼效应”更是使得传统金融机构面对威胁,开始自上而下改良的应对之策。目前,各家传统金融机构都开始投入对信息化电子渠道的建设,以迈入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机构相较于互联网企业具有对风险管理、安全支付、金融与交易理解更好的经验,在短期内不会被超越,因此,只有双方加强合作才能互利共赢。在细分市场上,互联网金融为小微型企业提供P2P中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是金融市场最为有效的补充。互联网的出现并不是改变金融行业的本质,它只是透过技术的革新将传统金融行业臃肿的结构细化,提供快捷高效的支付体系,专业化的投资服务,可见推动互联网与金融两者融合与发展,离不开互联网金融的纽带。

三、 引导和规范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一)完善政策法规确保监管到位

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升温,尤其是大量金融与非金融机构的涌入,这就要求监管的职能部门运用互联网思维打破过去传统金融监管模式,秉承开放、包容、适应的态度,鼓励和规范并重、培育和防险并举,维护良好市场竞争秩序、促进公平,构建包括强化市场自律、司法干预和外部监管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安全网,维护互联网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在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的短短两年中,相关职能部门如: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个人信用信息基本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发布《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发行股票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问题》等等一系列行规,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引导促进互联网金融有序健康发展。

(二)提升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风险防范

风险是金融的本质,风险控制依旧是互联网金融不变的主体,互联网金融兼具互联网与金融的双重特性,对流动性、信用、声誉、信息泄漏、技术安全等风险的产生、应对补救手段措施,这些都还是未知号。

中央财经大学黄震(2014)就曾指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一定要通过技术实现更好的风控。黄震称,互联网金融由于有了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定位等这些技术,可以更好的识别其风险,量化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处置风险,预警风险;另外,通过互联网技术流程设计,一旦出现风险就马上进行处置,就像保险丝,流量大出现问题马上电就断了,互联网的这种技术很容易出现,把资产就隔离了。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和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的同时一定要强化其金融风险控制管理能力。

(三)保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

更多的互联网巨头不断的热炒“互联网金融”概念,使得普通消费者在获取互联网金融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为其权益保护带来新挑战。首先,互联网企业与生俱来自由习惯,导致违规乱象屡屡发生。如网易理财以10%收益率进行价格战炒作,又如百度百发等产品将货币基金收益率抬高到8%以上,这些互联网平台依靠通过变相奖励补贴抬高收益率吸引投资者眼球的做法使得消费者有可能遭遇“庞氏骗局”,其涉嫌违反相关基金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确保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其次,在保护客户账户资金安全,防范恶意计算机病毒与黑客侵害、客户隐私和对消费者利益损害的行为中,相关部门存在着监控盲区,使得不法分子有利可趁,特别是在出现严重的交易纠纷与交易维权,目前相关制度跟规范无法充当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伞。最后,在我国金融消费者群体正出现年年递增的趋势的大背景时代下,透过媒体、网络等传播媒介强化金融消费者对权益保护的认识。为此,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制定适合当地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办法(试行)》细则,能有效的保障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金融服务权、财产安全权,提升消费者的风险与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积极完善和畅通金融消费者投诉渠道,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联动机制,确保互联网金融市场朝着公平合理的消费环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镟不同契约下的B2B电子供应链协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2] 李尤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中的电子支付方式比较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6

[3] 薛智韵基于C2C的第三方协同支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8

[4] 田丹论供应链环境下电子供应商关系管理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07

[5] 汪小亚关于我国第三方支付的SWOT分析[J]当代经济,2009

[6] 潘意志阿里小贷模式的内涵、优势及存在问题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2

[8] 郭登辉,王毅成关于网络联保贷款方式的探究[A]金融与经济,2010

[9] 侯宏海中国网上银行创新途径研究[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10] 彭传金P2P小额信贷模式前景背后的思考[A]现代经济信息,2012

[11] 王远均网络银行管理体制及监督制度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4)

[12] 李映东,杨绍政对银行业特殊性的新思考[J]经济师,2005,(1)

[13] 陈然方因特网络银行新进展:现状与趋势[J]武汉金融,1999,(2)

[14] 苗绘我国电子-银行发展策略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7)

[15]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16] 徐静关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监管的思考[J]北方经济,2006(3)

[17] 唐平,郭巍中国网络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杜会科学版),2004,(2)

猜你喜欢
金融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亚岁送鞋的传统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P2P金融解读
支持“小金融”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