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爱上数学

2015-01-20 03:42:23刘利
求知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启迪活动数学

刘利

孔子曾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中,我们可领悟到孔子教育弟子的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要有积极地学习态度”,同时,读书求学问的三重境界也得以凸显阐述,即“知之”“好之”“乐之”。今天,我们依然要遵循孩子这样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引领他们开展学习活动。本文结合结合一些课堂实例谈一谈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学习。

一、从“知”到“好”——为每一个孩子铺路搭桥

1.关注“全体”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即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尽管每个孩子的禀赋不一样,但是我们要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在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时,一定要关注“全体”。关注“全体”,包括关注“全体”身边的生活、“全体”的知识经验基础以及“全体”的不同需要。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中,有的老师是这样开始新课的:“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回去搜索了一些百分数,谁来说一说你是在哪找到的?”这问题一抛,就打开了全体学生的话匣子,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基础略微薄弱的、注意力集中方面稍微欠缺点的孩子来回答。给予他们发言的机会,更是期望他们全力以赴参与后面的研究活动。

当然,老师在课前也要稍做功课,对孩子们搜集的材料做筛选,尽量呈现生活不同方面的百分数。这个汇报过程其实就是老师走近孩子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知识及经验基础的过程,通过走近、了解、关注,力求为每个孩子铺路搭桥,以便让他们更好地开始学习。

2.关注“过程”

关注“全体”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不是机械模仿或死搬硬套。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喜欢包办代替,课堂缺乏过程,孩子缺乏经历。因此,课堂教学要关注“过程”,包括关注“过程”的起点、要达到的程度,并预设其间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

再如“百分数的意义”一课,由于是概念教学,比较抽象,我们可以在全体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使之过程化。这个过程的起点建立在分数意义基础上,对学生而言较为熟悉,终点是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中间的过程则需要学生自己去感悟、形成。于是,这里我们可以借用记录单来辅助学生完成这个过程,如摘录一句生活中的百分数:( ),这个句子中,单位“1”是( ),这个百分数是( )和( )比较的结果,这个百分数表示( )。这个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个人探索、集体反馈、适度点拨……这样的过程就是不断调试、摸索,最终让学生获得知识。

3.关注“体验”

关注“全体”与“过程”,还要关注孩子的“体验”。这个“体验”是无人能替代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老师要关注孩子参与“体验”的方式、参与面及参与度。

例如,教学“认识角”一课中,当学生初步认识了角,能指认出现实中的角及各部分的名称后,老师还要进一步让孩子亲身体验——用各种材料做角。老师给孩子们提供的材料有纸、钉子板、橡皮筋、毛线、吸管、小棒、剪刀,等等,孩子们可以用纸折,用吸管折,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拉,用小棒摆,在纸上画……在这些体验的过程中,孩子们参与面广、参与度高,有些孩子还进行了多种创造与体验过程,体验丰富了认知,完善了知识结构。

二、从“好”到“乐”——为每一个环节打造快乐

1.注重“主动”

一些孩子在解答数学问题时非常积极,这有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及问题的解决,但也有部分孩子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比较被动,不肯开通脑筋,这就导致其在情感上对数学产生厌恶。为了让孩子爱上数学,老师应该注重对孩子们“主动性”的培养。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循序渐进、先扶后放,培养他们的主动性,而在此过程中的历练,能练就他们强硬的“翅膀”,老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一片“天空”,让他们自由翱翔。

2.注重“应用”

学习某种技能就是为了应用,如果失去了应用平台,这种技能的价值就丧失了。因此,快乐课堂离不开“应用”,“应用”是数学与生活之间的一条路,老师在设计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对问题“应用性”的开发。

例如,“24时计时法”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知识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是本节课的难点的最好办法突破这个难点的最好方法,就是“应用”。而生活中有许多地方可以应用,比如飞机场的航班起飞时刻表、银行商场门口的营业时间、广播电视部门的时刻等等,这些资源都是非常实用的。老师可以展示火车票的照片,让孩子说说开车时刻、几点达到火车站合适。还可以出示商场前的营业时刻牌,让孩子说一说看到了哪些信息。通过应用,可以使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可以进一步帮助孩子强化认识24时计时法。

3.注重“启迪”

在学习道路上,无论谁都会遇到坎坷,这时候,老师要注重“启迪”孩子的智慧与信心,使他们在不失信心的同时,还带有闪烁智慧的火花去开展数学学习,从而解决问题,完成活动。因此,快乐课堂还要注重“启迪”,力求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孩子们的思维更为广阔。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让孩子爱上数学的过程,就是老师和孩子共同走过“知之”“好之”“乐之”的过程。老师应该关注“全体”“过程”“体验”,从“知”到“好”,为每一个孩子铺路搭桥;注重“主动”“应用”“启迪”,从“好”到“乐”,为每一个环节打造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海路小学)

猜你喜欢
启迪活动数学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华人时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16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自然的启迪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