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丽
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竞争与机遇的新世纪,在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同时,正处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再也不能满足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的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合作学习”作为新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这一目标的关键的教学组织形式。
近年来,我国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各种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不断涌现。然而,这些成果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强调了课堂教学中以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为基轴的教育过程,强调了以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养成为主线的发展过程,却忽视了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社会过程。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有以下五个基本要素:①学生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②每个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负有个体责任;③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④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能进行有效地沟通;⑤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好,并设法提高其有效性。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意义
(一)“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习活动的多边互动,使各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现代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或双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它提倡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边互助。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个体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从而把教学真正建立在多边活动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参与交流,参与合作与竞争,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知过程,而且也成为每一个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
(二)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课堂上有3种学习情境,它们分别是“合作学习”、“竞争性学习”和“个体性学习”。所谓“竞争性学习”就是我们说得最多的“看谁学得最好”。这种学习方式的弊端是自己的胜利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之上,是一种“损人利己”的学习方式。“个体性学习”就是我们课堂中要求学生的“各自独立学习”。他们的成功取决于各自的努力,而其他学生的成败并不影响自己的成绩。可以说是一种“利己不利人也不损人”的学习方式。三种学习方式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的学习情境。因为“合作学习”关心的首要问题是课堂上人的因素,课堂中的学习主体——学生的主体需要问题是否得到很好的解决。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合作学习”能做到个体与集体的统一,竞争与合作的统一。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过多地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对合作意识与技能培养却重视不足。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的个人作业、学习结果,分数是唯一重要的,学生养成了一种扭曲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同学之间缺少仁爱、同情,更缺少互助协作,阻碍了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而“合作学习”则可以使这种局面大为改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中,我通过三个“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来引导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魅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1)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形成合力。我先请同学们拿出所给的图形。然后要求:小组合作,任意选择你所喜爱的图形,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方法研究一下三角形内角相加到底是多少度。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赛时,我采取自由竞争的形式,让学生思考讨论各种的拼合方法,并为踊跃尝试的小组颁发“智慧星”。他们小小的心灵也因此充满着十足的成功感和自豪感。这样的“智慧星”不仅凝聚了本组学生的向心力,促进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也为后来的合作活动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
(2) 寻宝游戏,乐在其中。各小组在一堆写着三角形某一个角度数的卡片中找出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3个数字,并把他们张贴好。的小游戏实践活动中,全组同学分工明确,组织的、计算的、拼合的、粘贴的、记录的,他们不断的协调、交流着,为本组的共同目标努力着。学生在共同学习中互相交流增进了了解,增强团结,体验到团结协作的乐趣。
(3)小组互评、展示成果、组组互动。学生一旦完成某项任务,需要立即得到他人的关注、肯定与赞赏。尤其是同龄人的赞赏更能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形成不可磨灭的印象,从而体验到来自集体的关注与温馨,使他们更加自觉的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因此,在分组活动结束后,我首先引导学生自由观摩评价其他组的实验成果,并在小组中交流和欣赏,学生会在此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种小组间的互评,学生体验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和乐趣,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团结协作的精神得到内化。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
1.加强和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美国科学史家朱克曼在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方式进行调查时发现,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头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41%,在第二个2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5%,而在第三个25年,这一比例更高达75%.我们甚至可以说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合作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
2.加强和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与矫正。在班级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矫正需要。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班级内学生数学水平差距甚大,设计适当的矫正活动需要大量的计划时间。如果教师是矫正活动的唯一帮助来源的话,那么管理上的困难将会拖延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从而降低它的效能.如果运用合作学习,学生们则可以从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活动的帮助,缩短了矫正时间,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学习任务。小组中的合作学习还能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诱因,并且能降低焦虑。经验显示,在同伴辅导的过程中,向其他同学提供帮助的小组成员得益最大。这即是说,学习困难学生的进步并不以牺牲优秀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相反,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的同伴辅导中获益匪浅。
3.加强和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形成学生集体的必要条件。简单地把一群学生聚集在一间教室里并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集体,真正的学生集体应对每个学生产生积极的向心作用,使其中的每个成员感到有与之不可分割的鱼水联系。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此时的学生不再是一个以我为中心的孤立分子,而是一个被社会化了的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人际互动的主要行为是竞争与合作。学生间的竞争行为可以说是一种天然行为,最常见的如:争先发言、公开批评他人、不外借学习用品、揣摩老师思路回答问题来取悦老师等,这些行为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而学生间的合作行为,尤其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则要看课堂教学系统是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无专门的合作学习小组和活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