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鹏 何芳芳
(贵州民族学院,贵州 贵阳 552025)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特征、原因和防治措施
向鹏 何芳芳
(贵州民族学院,贵州 贵阳 552025)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防治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社会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特征,原因与防治措施。
青少年犯罪;特征;原因;防治措施
青少年犯罪应该是:第一,绝对无责任年龄阶段的犯罪。指不满14周岁的人对所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应该承担刑事责任;第二,相对有责任年龄阶段的犯罪。指“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三,从宽责任年龄阶段的犯罪,指己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实施了犯罪且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应当从轻或减速轻处罚。这一阶段称之为未成年人犯罪。18周岁以上的人犯罪称为成年人犯罪。目前青少年犯罪比例逐步上升,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青少年犯罪愈来愈趋于低龄化,手段越来越成人化,智能化,知识低层面化。
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总数已经占到全国的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80%以上、这些青少年中一部分作案前精心策划,作案后伪造现场。他们把聪明才智运用到犯罪手段的更新上,不断搜集,吸改影视文艺作品中描写的犯罪方式,作案手段以及反侦查的方式,属于文盲半文盲状态,不明白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也不知道自己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二)犯罪主体复杂化和团伙化。
犯罪主体复杂化主要表现在:在校学生和外来人口中的青少年
犯罪率上升,常常可以从各种媒体获悉一些在校生杀人,强奸、贩毒等令人触目惊心的恶性案件,例如:2004年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人案”。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统计,2001年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共同犯罪的案件占犯罪总数的一半以上,一些违法犯罪团伙甚至向黑社会组织演变转化。
(三)犯罪的突发性与随意性。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理,生理都尚未成熟,社会经验很少。容易在思想上走上歧路,并且易受到外界感染,刺激,产生感情冲动,为所欲为,稍有诱因,一触即发,故其作案往往呈现为恶劣,不讲后果,表现为犯罪的突发性和随意性。第二,在校的贫困生和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有这样的表现,如果因为说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或缺少父母,别人随便刺激一下,这些孩子就有犯罪发生的可能。
(四)犯罪类型多元化。
青少年犯罪中,暴力型,侵犯财产的案件居多。主要有、盗窃,抢劫、伤害、敲诈。此外,杀人、强奸、绑架等恶性案件也有发生,据某城市统计数据表明,一年中共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有80人,抢劫、盗窃、抢夺有57人。
(一)社会原因
青少年成长是社会化的产物,青少年犯罪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我国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社会的软环境也不可避免地出现着变化,首先:一些青少年外出务工陷入生计困境,为了生存容易出现偷抢犯罪行为。其次:社会上一些污浊的文化媒介的误导造成青少年的控制力下降而引发犯罪。最后,近年来,一些青少年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而引发的犯罪。
(二)家庭原因。
家庭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一,父母的离异,家庭破碎使青少年过早失去了父母之爱,家庭之乐,生活无依无靠,内心痛苦,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社会产生不信任的情绪,形成各种错误的价值观念很容易引发犯罪。其二,家庭的教育方式欠妥。有的家长未遵循青少年的生理和必理成长的规律,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和娇宠溺爱,还有的家长教育孩子简单、粗暴。其三,父母的不良行为的影响,一些父母生活作风不俭点,父亲“包二奶”母亲有婚外性,赌博,吸毒等行为,给子女造成负面影响,这也是青少年犯罪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学校原因。
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存在问题,青少年的正常的社会化进程就会受到人的干扰,造成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一些学校教育戛在的问题:其一、办学宗旨不正确,只片面的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对青少年的德、智、体等方面培养,青少年的假丑恶的判断能力不强,社会上坏风气感染了他们,就会导致他们走上犯罪道路,其二、教育管理不善。学校的管理不到位,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与控制,恶势力将会在校园里蔓延,加速青少年犯罪。
(四)个人原因。
个人原因表现在: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的不良动机是青少年犯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一些青少年过早踏入社会,心理结构不成熟,社会阅历浅,对问题缺乏思考和正确的分析,容易形成错误的念头,产生错误的结论,从而导致错误的行为,最终犯罪,第三:爱慕虚荣的攀比逆反心理促使,蓄意报复的躁动都容易引发犯罪。
(一)改善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的好坏对青少年的成长将起到重要作用。首先,父母要遵纪守法、和睦相处。父母不仅自己遵守法律、和睦相处在各个方面为子女表率作用,相反父母不遵纪守法,和睦相处甚至做违法乱纪的事,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对生活失去信心与勇气,最终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其次,父母应关注孩子的成长,切勿忽视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掌握正确的教育孩子的知识与方法;再次,要给孩子一个健康、舒畅、快乐成长的“家”。
(二)学校教育是基础,改善学校教育环境,打造健康的教育生态。
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正规教育的开始,是教育工程的基础,为了提高青少年的文化水平,应注意:其一,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二,针对青少年身心的特点,增升具有价值意义心理辅导课和青春期性知识的教育。其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邓小平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也要进行这个教育”这表明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是非常必要的。
(三)社会教育是保障,改善社会环境,创造合谐健康社会。
防治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社会工程,全社会都要参与进来,尽义务做贡献:(1)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在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上,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涉取世界先进文化。(2)防治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侵蚀。立法机关应当加强网络立法,政府应加大对网络市场监管力度,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上网习惯。(3)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增强青少年的文明意识。
(四)打防并举是关键,加强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培养。
一方面,加强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增强抵御犯罪感染能力;另一方面,政法部门在防治青少年犯罪工作中担负着无法替代的职责,即打击与保护,打击与预防的双重任务,因此打防并举是关键。1.及时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犯罪。2.对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坚持使用教育,挽救和感化的方针。3.对培养青少年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迫害,用法规规范道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1]罗大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心理分析》知识出版社。1982年版
[2]徐青金:《青少年犯罪原因论——社会控制理论之中国研究》群众出版社,1987年版
[3]华道云、李义丹、杨燕:大学生迷恋网络问题的调查高等教育研究,2006.4
[4]周长庚:新世纪预防青少年犯罪战略构想,青少年犯罪研究2001.1
[5]郑友军:试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预防机制,2004.3
[6]康权华主编《预防青少年犯罪问答》
C913.5
:A
:1671-864X(2015)10-0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