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华
教材简析: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两封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嫉妒他获奖,因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写信向柯岩老师讨教,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帮助。一封是柯岩老师的回信,她在信中通过合理的推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张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地进步。张国强在信中提到的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时常可能遇到的,因此,这篇课文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有着普遍性的指导意义。教师要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来展开讨论,并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形成有效互动。同时,根据课文后面的提示,让学生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1.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数学中用来测量长度的单位有哪些?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用来测量长度的单位有哪些吗?(出示实物,介绍尺和寸的相关知识。)
2.故事激趣。
《尺和寸的故事》
在一个卖布的商店里有一把尺子。一天晚上,尺大哥对寸小弟说:“你看你,那么小,每天跟在我的后面,什么用也没有,我真不知道人们要你干什么?”寸小弟难过地说:“其实我也有我的用处,只是你没有发现……”
“闭嘴!没用的东西。快从我的视线里消失。”尺大哥愤怒地吼道。寸小弟伤心地从尺子上离开了。
第二天,有客人到布店内买布,客人要买六尺三寸红布,七尺六寸白布,九尺四寸花布。这下可让尺大哥犯了难,心想:整尺的布好办,可几寸的布怎么量呢?要是寸小弟在就好了。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小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各抒己见,初步感知课题的寓意。)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现行的数学教学内容已经删除了长度单位中尺和寸的认识和学习,而文中蕴含的道理又和这两个长度单位息息相关,因此,教学中加入尺寸方面的知识介绍,能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题作铺垫。同时,通过小故事的启发,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能初步感知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自主阅读,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
(1)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事?是采用什么形式来写的?(引导学生认识第一封信是张国强同学向柯岩诉说自己的苦恼;第二封信是柯岩为张国强同学提出解决烦恼的办法和意见。)
2.认识柯岩。
介绍柯岩:(出示图片资料)柯岩,满族人,当代诗人,作家。1929年生于河南郑州,1949年开始文学创作,从事多种文学形式的写作,已出版专著50余部。最著名的诗歌有《周总理,您在哪里》。柯岩原名冯恺,柯岩是她的笔名。关于这个笔名,柯岩解释道:“我们中国的古代人把绿绿的小树称之为柯;岩呢,当然是大大的坚硬的石头。岩石上是很难长出树来的,因此,凡是能在岩石上成活的树,它的根须必须透过岩石的缝隙寻找泥土,把根深深地扎入大地,它的生命力必须加倍地顽强……我取它做我的笔名,因为我知道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决心终生根扎大地,终生奋力地攀登,从而使我的作品能像岩石上的小树那样富有生命力。”
3.学习生字。(出示生字、生词,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4.理解词语。
师:课文中还有一些常用俗语和佳词,相信细心的同学一定能结合词语的意思在课文中找到它们。(出示词语意思,让学生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应的词语。如:红眼病、碰钉子、摔跟头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旋律,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放手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阅读,认识本课生字词,为深入自学进行铺垫;同时通过认识柯岩,激发学生向名人学习,为更好地领悟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三、深入思考,明白道理
1.品读张国强同学的信。
(1)自读课文,画出张国强同学叙述“苦恼”的句子。(2)思考问题。“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信中他叙述了哪些苦恼?”(同学嫉妒张国强获奖,因而疏远他,这让张国强感到寂寞,不知道怎样才好,所以他就给柯岩老师写信,在信中叙述了自己的苦恼。)
2.联系生活谈看法,说体会。(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交流个人的见解。)
3.品读柯岩老师的回信。(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柯岩老师如何看待张国强提出的这些问题?(①对张国强获奖表示祝贺,并推测出他是个活泼、聪明的孩子,是个能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好孩子。②合理分析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引导张国强寻找自身的不足。③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张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2)交流互动。柯岩老师在回信中还叙述了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这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进行总结。课件出示:柯岩饱含深情地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潜移默化地向张国强渗透自己与人相处的方法;要学着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交朋友要知心交心,患难与共,保持良好的心态。)
4.拓展延伸,明白道理。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课文为什么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作题目。(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感知课题所蕴含的道理。)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重点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交流加深对柯岩老师的回信的理解,从中受到教育。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书信的书写格式。
四、讨论交流,掌握方法
1.讨论交流。(1)写信有哪些好处?①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②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③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等等。(2)学生观察分析两封信的书写格式,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2.小结归纳。课件出示信的书写格式。(1)称呼。把对方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2)正文。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写,写完一件事情再写另一件事情。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3)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该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4)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5)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3.介绍信封。课件出示信封格式,学生观察后讨论交流。(1)在信封的第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字迹要工整,地址要详细。写地址要由省、市、县、一直写到区、街和门牌号码。如果是寄到农村,还要写上乡名和村名。在信封的左上角的六个方格里填上收信人所在区域的邮政编码。(2)在信封的第二行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可以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在名字后面写“同学收”或“先生(女士)收”等。(3)信封的第三行写上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信封的右下角的六个小方格里填上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设计意图:书信作为一种从古到今的通讯方式,曾经被人们所依赖。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书信已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书信依然有着无穷的魅力。因此,教学时,引导学生对书信优点的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作兴趣,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书信的书写格式,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五、随文练笔,课外延伸
1.启发谈话。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对他会有什么启发?他会打算怎么做呢?(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随文练笔。假如你就是张国强,你该如何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自己的想法呢?(学生写回信。)
设计意图:通过给柯岩老师写回信,既能促使学生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利于学生掌握书信的书写格式。
◇责任编辑: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