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设计·应用”新思考与教学策略的选择

2015-01-19 23:48杨健
中国教师 2015年24期
关键词:领域教学策略设计

杨健

《海淀区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美术)》的推出,引发了广大教师的学习与思考。这其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概念、要达到的目标和独特的艺术教育价值得到了特别的关注。结合当前教学策略的广泛研究,我们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判断,选择多种理念,结合具体方法,建构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设计类课堂教学实效。

一、“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概念的新思考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所对应的内容属于设计教育的范畴,有着基础美术教育阶段的特殊性。美术新课标解读中强调:“一方面,该领域的学习能够适度体现设计学科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该领域的学习又并非针对学科专业教育,而是以育人为主线,是通过设计艺术的素质教育。”[1]

什么是“设计·应用”领域?《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

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的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2]

对比《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版)》,我们有几点思考。第一,新版课程标准中对“设计”的界定强调了“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这使我们更为清晰地认识了设计与工艺的协同关系,从而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设计与工艺之间相同和不同的教育价值。第二,“改善环境与生活”的表述,更突出了“改善”为设计的初衷和归宿,更为明显地区分了“设计·应用”与“造型·表现”两个学习领域的不同。第三,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方式分别作了具体表述,特别加入了“关注环境和生态”和“审美性”,旨在引导教师深入地理解设计美。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目标的深理解

我们明确了“设计·应用”的教学目标,才能调动智慧,制定和选择有效的方法建构教学策略。正因如此,我们要读懂《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此学习领域的目标:

1. 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智慧。

2. 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 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3]

我们可以读懂目标包括几个内涵。第一,指导教师关注“物以致用”设计思想,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设计能力的形成。第二,“逐步形成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智慧。”把设计引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改善环境与生活。第三,“根据意图选择媒材”的表述,设计内在思维过程,媒材的选择要服从设计者自己的设计构想。设计目的性、规划性、审美性、功能性的需求都有赖于有意图地选择媒材。第四,“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这部分表述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逐渐形成。

三、“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策略的精选择

关于教学策略,国内外学者有很多阐述。纵观对教学策略的各种解释,有人认为是达到目的的方法,有人认为是教学观念和原则,有人认为是广义的教学方法,有人认为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谋略,还有人认为教学策略是关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从不同教学策略的表述中,可以看出虽然认知角度不同,但又统一指向宏观、中观、微观的教学各层次。

本文把视角放在教学微观层面,偏重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法。依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概念的思考和目标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各种理念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建构出“设计·应用”领域有效的教学策略。

策略一:“科技+艺术”

“科技发展引发世界剧变,我们的设计工作也随着媒体形式的改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4]与纯艺术相比,设计被称为“实用艺术”,表明它既满足功能需要又具有艺术取向。现代设计及其教育始终没有离开科技与艺术之间进行的抉择和判断,可以说现代设计是艺术的,也是科学技术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营造开放的课堂形态,帮助学生收集整合丰富的网络资源等具体形式。实现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的设计既呈现出艺术的感性和直觉,又呈现出科技的理性和逻辑。从而建构出“设计课”有效的教学策略。

1. 营造开放性的课堂形态

小学阶段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的教学内容,涉及自然、社会、科学、历史以及文学、绘画等诸多范畴,我们尝试将其概括为科技与艺术两大类型。营造开放性的课堂形态,带给学生更强的包容性理念,促进多学科交叉,既是学生主体认知规律的体现,又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创新基础。

教学中具体的实施方法涵盖设置开放性的课堂问题、提供开放性的探索材料、预设开放的教学过程、营造活跃课堂气氛、创设平等的交流方式和运用尊重学生主体的评价体系等。开放性的课堂形态能最大限度地融合科技与艺术的价值。例如:人美版全国美术《牙刷的设计》一课,为了将卫生、健康、环保等知识融入牙刷设计,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科学知识,“你知道多长时间要换一次牙刷?你了解纳米材料在牙刷上的应用吗?你知道正确的刷牙方法要刷多长时间?”引导学生以科学常识为设计出发点,为设计提供更广的想象基础。再通过了解牙刷的造型、巧妙的装饰及有趣的色彩等艺术元素,引导学生将科技与艺术结合。实践证明,学生的设计不是狭隘的创意,而是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设计出美观实用的牙刷。

2. 收集整合丰富的网络资源

当今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与影响已经无处不在,学生已经越来越善于运用网络资源提供的海量信息。他们对网络信息资源有着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收集、整合、运用的能力。推动学生更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收集整合,选用合作、讨论、互动交流等具体方式,促使学生针对某一设计主题进行资料的汇集与交换,形成头脑风暴,为设计带来无限的灵感,从而促进科技与艺术相结合方法在设计中的有效发挥,开启创新设计之门。

教学中经常推荐以下几个美术设计资源网站:

中国设计网:http://pm.cndesign.com/

视觉中国:http://shijue.me/home

中国设计之窗:http://www.333cn.com/

中国设计艺术联盟:http://www.arting365.com/

设计动量:http://www.okimg.com/

设计之家:http://www.sj33.cn/

三视觉设计:http://www.3visual3.com/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运用网络的指导,通过教师的引领合理的借鉴,从而丰富设计语言,开阔设计视野。实践证明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能建构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策略二:“文化+生活”

文化是个宽泛的概念。文化内涵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外国的。对文化的认识有助于设计思维体系的建构。生活带给学生直接的经验和感受,实际生活是设计的本源。在教学中采用文化与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寻求在更真实的现实生活和更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加深对设计的理解。将生活的具象与文化的抽象结合,有效地实现了设计的课程价值。文化与生活相结合的方法成为设计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挖掘学生自身生活经验

学生不是白纸,每个学段的学生都有着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文化积淀。挖掘学生自身所蕴含的生活体验,是文化与生活相结合的基础。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图片、录像、调查问卷等手段,结合讲授、合作学习及师生互动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交流生活经验,依此形成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设计作品中将会体现一定的文化价值。

例如:人美版全国美术12册《我的书包》,书包设计中学生自身的生活和文化的结合是设计的根基。教师通过课前问卷的形式挖掘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如“在生活中你最常使用哪类书包;你选购书包的时候考虑的主要因素;从安全角度考虑你会选择什么形式的书包;简要说说自己现在用的书包有哪些优点与缺点……”这些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生活,使学生的书包设计根植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正迁移,激活学生认知主体,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成为设计灵感的源泉。

2. 创设情境体验文化

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已经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创设特定的情境才能体会到文化的魅力。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以促进学生直观地理解文化内涵,同时强化生活体验的积累。例如:人美版全国美术9册《杯子的设计》一课,新石器时代的“折线纹彩陶杯”、商代的“象牙雕夔鋬杯”、唐代的“玉云纹杯”,这三个古老的杯子有着悠久历史文化。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安排鉴宝家的角色,先欣赏后鉴宝,教师伴随着音乐,声情并茂地描述不同时期材质和纹饰的审美特点。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后,自信满满,争相鉴宝。这种情境的营造,自然而然地拉近了文化与学生的距离。欣赏、参观、录像、课件等具体直观的手段都有助于创设情境体验文化。这种文化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一定会促使学生设计出优秀的设计作品。从本课的学生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文化与生活的影子(图1)。

从大量课堂实例中,我们明显地观察到文化与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在设计课中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有效教学策略的重要部分。

策略三:“形式+功能”

“物以致用”体现出一种形式与功能的关系,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设计思想的集中体现。形式与功能的关系是设计领域关注的焦点,现代设计理念是“形式追随功能……我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察觉到这种设计理念。树的外观充分利用了构成物质的特性,它的首要功能既是保持直立—如果岩石采用这样的外观造型,则马上就会坍塌”。[5]其他设计理念还有形式表现功能、形式追随时尚、形式追随情感等。基于对设计理念的全面认识,我们设计课堂教学选择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方法,从而避免“过度功能化设计”,如带电视功能的书包、能当手电用的牙刷等,以及“过度形式化设计”,如只画了花纹的杯子等,我们追求的是设计的功能紧贴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的作品物以致用。

以人美版全国美术9册《造型别致的椅子》一课为例。我们引导学生从椅子的历史来理解形式与功能,并鼓励学生在设计上将两者结合。

例如本课实录:我国东汉之前人们普遍坐在铺有皮毛或席子的地上。东汉时期坐具进入汉人的生活。在这一时期,席地而坐的方式彻底改变,奠定了坐具的最基本的功能,那就是用物件撑起一个相对的平面,可以承受人体坐下的重量。椅子‘坐’的功能解决后,随着技术、经济发展等因素,在设计中表现了一种形式上的追求,形式性开始呈现。比如,为了迁就雕刻与装饰,但又不至于干扰座椅的牢固性,清代的太师椅惯用厚重的大块构件。更为夸张的是,玉石、珐琅和彩瓷与木料的搭配。这一时期座椅的功能变化不大,但形式的表达更为强烈。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合作学习指导法、头脑风暴法,使学生认识椅子的功能与形式的关系。从而在设计椅子的作品中展现出形式与功能相结合(见图2)。

这其中学生运用旧纸箱,通过设计内部结构,设计制作坚固可用的椅子,充分体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方法构成“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有效教学策略的一个部分。

实践证明,运用“科技+艺术”“文化+生活”“形式+功能”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加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设计·应用”教学领域的主旨,并进行与生活、科技、文化相契合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当然,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也会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效果,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完善、灵活应用与合理创造。面对复杂的教学因素,特别是活跃多变的学生,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是需要教师用智慧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教学策略的最终归结点。

参考文献:

[1]杨力.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4]原研哉. 为什么设计[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0.

[5]罗伯特·克雷. 设计之美[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1.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赵彩侠)

猜你喜欢
领域教学策略设计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BUBA台灯设计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