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不重树诚信产品再奇葩都没用

2015-01-19 02:47光祥
金融经济 2014年2期
关键词:赏月保险产品保险业

光祥

国内保险行业口碑之差,可以从当初参加的高校招聘会上就看得出来,硕士、博士赶场投简历,在银行、基金、券商那里都不受待见,唯有保险会主动上前搭讪,力劝你“从事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大家如同遇到拉客避之不及,最多被缠烦了反问一句:是你们总部要入吗?是的话我就去。

保险业内估计也觉察到了这种不堪,也想有点追求,近期一些奇葩型的产品层出不穷。去年8月,中德安联推出“中秋赏月险”,约定对中秋节当天赏月未成者进行赔付。此前,市场上还曾推出“蜜月意外怀孕险”、“监护人责任险”、“雇员忠诚险”等多种以特定身份群体为目标的险种。11月11日“光棍节”,几家保险公司在淘宝开卖“脱光险”。还没完,在年末的12月24日平安夜,平安产险推出“怀孕险”,保费为50元,如果被保险人在购买怀孕险之后的3个月内怀孕,可获得500元的怀孕津贴。

这类“赌大小”般的保险产品到底有几人买?查查相关公司财务报表即可明白。无非还是通过噱头来扩大知名度,炒作的意义大于其实际价值,特别是借助互联网靠“标题党”来赢得关注,还节约了做广告的成本。算盘打得精,但靠这个就能重树业态,挽回失去的人心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最初是在“不喜欢营销行为”之后,滑向“不喜欢保险产品本身”。不良的保险营销行为影响了大家对保险内涵和真谛的正确认识。某些电话营销已经不是不要脸,而是变态的程度。不是现在保监会相关硬性法规出台,不少人即便手机装有来电卫士,也架不住人家换号码团队型骚扰。营销无德只是开始,很多人遭遇的“交费易、理赔难”的困扰才是更加恶心人的地方,措辞严谨、内容专业的标准合同条款的背后,体现着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和一般经济合同不尽相同的保险基本原理和行业惯例,这使得投保人往往一开始就已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归根结底一句话,话语权根本就在对方手里。

这里有个新鲜案例,身边一处女座同事着眼长远。主动买了份商业人身保险。就医的费用也包括在内的那种,当初咨询购买时所遇态度之好,答复之万能,成年人不难想象。后来这个同事牙痛去医院治,被拔了颗牙。理赔时对方公司说话了;牙病当初是说了要赔的没错,但拔牙不算治牙,不赔。倘若洗牙找你理赔是我们不厚道,这拔牙已经算治牙的终极手段了,还不算治牙?争论下来对方的潜台词就是反正你明年保费什么情况我不管,今年的钱我得干挣了。是这意思对吗?问题是这样子不要脸、不顾声誉地挣钱,还乐此不疲的,有意思吗?小利面前尚且如此,大财面前丑事做尽也没人奇怪,无良保险躲银行里忽悠老年人存款变保险这样的事情我们光身边听到的就不少。

所以相对于银行、基金、证券来说,保险业跟国际上差距最大。不在最关键的诚信问题上面洗心革面,痛改前非,让百姓觉得有点靠谱,而是在产品端玩一些奇葩型的花样,保险业的市场前景不会乐观。

猜你喜欢
赏月保险产品保险业
中秋赏月邀请会
中秋赏月
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互联网保险新业态下的保险产品开发策略探讨
论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
中秋一起来赏月
让保险业回归纯粹
企业年金基金配置投资型保险产品研究
别样的中秋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