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高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2015-01-19 15:36陈元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学年探究性课外阅读

陈元

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核心根本就在于“思维能力”。 “听”和“读”是理解和把握他人“思”的行为,“说”和“写”是整理和驾驭自己“思”的行为;“思”是“听”和“读”的过程与终点,亦是“说”和“写”的起点与过程。因此,抓住思维能力提升的规律进行训练,语文教学就会事半功倍。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训练,不要只顾语言文字方面,忽略了思维的训练”,要“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起训练,使之相辅相成”。

1.现代文阅读方面:(1)在阅读方法上,由初中“熟练运用略读、浏览”,到高中“能根据不同目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法”。(2)理解方面,由初中“理解主要内容”到高中“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3)分析评价方面,由初中的“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到高中的“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4)鉴赏方面,高中更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2.文言文阅读方面:由初中“理解基本内容”到高中的“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很显然,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高中的阅读能力要求明显增强。

但是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几个误区:

一是教学目标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

二是教学过程简化,即教师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个体化的认知过程。

三是教学方法单一,即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文、局限于课堂、偏重于考试,未能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与《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相背离,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甚至扼杀了学生对语文原本的兴趣。

根据整个高中阅读教学的内容,并结合高中三年的教学进度,可以从整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一、个性化阅读

这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强调阅读的兴趣。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要全面放开,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的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日本石井勋博士说:“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是从阅读书籍开始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以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例如,在教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后,可以再介绍作者的一些其他作品,甚至还可以介绍美国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

2.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利用每天语文课前5分钟进行口语训练,内容是个人的阅读心得;可以利用各种节日、班会,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读书报告会等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3.努力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平时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二、探究性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他们的阅读就不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化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化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把学生的视线引导到教师指示的范围内,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要培养学生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尽量使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向教学的要求。

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著名学者靳玉乐在《探究教学论》中指出:“探究性学习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例如,在《雅舍》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立足文本,引导探究,然后把握方向,适时引导,最后提示方法,授之以渔。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让学生经历阅读探究的过程,从而有效地改变传统的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性阅读。在阅读活动中,解放学生的童真个性,张扬学生的生命活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目的性阅读

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的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非常重要,通过这些,使学生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就目的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的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个步骤:

1.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

2.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地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并进一步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

3.讨论交流,提高阅读效率。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

4.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教师的看法并与教师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年探究性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2018—2019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英国公布2015—2016学年公立学校督导结果
女生玛丽莎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