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萍
从2008到2013年,将一个只有20多人的小型工厂,发展到淘宝网销售额第一的女装品牌,之后在2013年其所属公司旗下的两大品牌茵曼及初语销售额合计近11.2亿元,在中国线上女装品牌销售中位列前茅。是谁在这么短的时间创造出如此成就?他就是方建华。
与大多数老板相比,他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他的穿衣风格永远是舒适的混搭,同时还会带一点设计的细节感。略显紧身的白棉T恤,加一件黑色中袖棉麻夹克,搭一条七彩的围巾,宽松的灰色棉麻9分裤与黑色布鞋,就是他独特标志。
彻头彻尾地文艺范儿
在广州海珠区大道海珠创意产业园里,茵曼总部位于一栋蓝色大楼其中的三层。在茵曼的办公区中央,挑高的空间原本是方建华最早创立的服装外贸加工厂的车间,现在墙壁被刷成木质的颜色,房顶则是各种绘画拼图。
开阔的办公区里有一个部分很像文艺范儿的独立咖啡馆,有对着露台的一圈木质吧台与高椅,有竹子与大树装饰的田园风格休息区,还有一个角落专门摆设员工制作的陶艺作品,几扇旧式的木板门像是从乡下淘来的古董。
其他办公区则像一家标准的服装品牌与互联网兼容的公司,除了一排排电脑,一排排的下一季新板衣,还有一个投资了500万元的布料检测实验室。众多客服人员即使周末也在埋头工作。
最为特别的是,这里有一幅画像,画像上的人脸,一边是马云,一边是方建华本人。他说,“马云的内心很强大,而且他改变了我和许多人的人生与事业。”这正是他所向往的境界。
盈亏乃商家常事
2005年,阿里巴巴在广州市东方宾馆召开了广东省的第一届网商大会。已拥有几百人规模工厂、做了10年的棉麻外贸服饰加工的方建华,坐在观众席中听马云讲美国、韩国、日本的电子商务,讲中国的商业环境。会议结束之后,方建华加入了阿里巴巴诚信通。通过网络,方建华找到了很多外贸客户在中国的代理商,外贸业务的局面很快打开了,工厂也达到了上千人的规模。
到了金融危机前一年,方建华发现每个月美金兑换人民币的行情开始发生变化,营收增长幅度也在缩水,他当即推断出:外贸市场不行了。做出判断的当年,他就注册了“茵曼”品牌,开始试探国内市场。这个举动招致公司元老的反对,于是方建华决定自己另起炉灶,投资线上品牌。
但他很快发现新品牌批发给线下的经销商也在淘宝上卖,而且比他卖得还便宜,出现了现在O2O遇到的“乱价”问题。于是,在2008年,方建华取消了批发环节,成为第一批加入淘宝商城的4,000个卖家之一。
但是,由于当时的电子商务环境并不如现在成熟,通常只有年轻人才爱网购,买的又都是便宜货,这导致不同店铺的价格战很明显。而且,茵曼从一开始就将品牌定位在高性价比的原创设计棉麻女装,目标人群又是30岁左右的客户群,年龄有点偏大,因此,和著名的淘品牌快时尚女装韩都衣舍“一开始就赚钱”的状况相比,茵曼前三年几乎每年亏损两三百万。2008年只卖了几百万的货,但是公司原本的外贸业务却在此时发展得如火如荼。对此,方建华淡然地笑侃说:“当时我只告诉公司的员工们盈亏平衡,亏损都自己负责了。”
是理性,也是感性
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原创,以及棉麻服饰定位,对此他有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的考虑。
从理性而言,他了解外贸业务的形势,也坚信网络的力量,能将行业各个类目的长尾效应放大,带给行业品牌个性化空间。尤其是女装这种个性化明显的类目,个性化空间会更大。“不可能做出从18岁到50岁都喜欢的风格,只要能抓住喜欢某种风格人群的痛点就好。”
此外,快时尚品牌由于款式繁多,公司需采购一两百种面料,这对备料就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相对其他面料,棉麻可选的品种统共就三四十种,容易满足棉麻类各种服装的加工需求。
从感性而言,他相信男人更懂得挖掘女人身上的气质,他喜欢舒服自然的材质,相信和他有同样人生阅历的人也同样会喜欢这类风格。他相信“做好一个品牌,必须做你真正热爱的东西,才能把调性做出来。”
用了几年的时间,方建华渐渐勾勒出茵曼客户群的鲜明形象:她们年龄在25-35岁,喜欢看书,热爱旅行,喜欢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形象清新。2010年,茵曼推出“棉麻生活家”广告,并发布“棉花辫”专属模特造型,推出品牌布偶、茵曼专用字体等视觉形象,线上店铺的整体风格文艺味道浓厚,通过清新文雅的图片和文案营造出一种恬静、随性、自由的氛围,让人有脱离都市喧哗的生活体验。
此后,茵曼的成衣风格虽然乍一看和其他本土休闲品牌类似,但它的线上旗舰店有了强烈的“清新文艺”式品牌辨识度:所有的模特都扎着两条麻花辫子,画着暖妆,摆出享受休闲生活的姿态。与一些传统女装品牌用色饱满、鲜亮不同,茵曼的服装多选用柔和素雅的中间色,比如黄色、绿色调和的秋香色,砖红、杏色。而扎着麻花辫的棉麻姑娘布偶也成为茵曼独有的品牌标志,出现在它所有的网上店铺、广告和办公室里。
在玩乐中引入营销
2010年,茵曼首次参加淘宝“双十一”促销,当时方建华想着一天能卖50多万就差不多了,结果最后成交记录是680万,全年交易额超过7000万元。于是,这一年方建华决定将原来的外贸加工业务全部砍掉,专心做线上品牌。当时电子商务只占公司销售额20%左右,但利润已经与线下工厂持平。
从2011年末开始,方建华开始致力于供应链的管理和质量问题。“在传统服装企业里,我们是最擅长电子商务的。而在线上品牌里,我们的供应链管理是最有优势的。” 方建华颇有信心地表示。
有了供应链和产品质量保证,方建华开始走向多品牌运营。他认为,未来汇美公司的收入增长将来自多品牌、多类目、多渠道的拓展,但无论如何,坚持原创与在大规模生产的工业时代里发现有价值的设计、工艺,这点会始终保留。
个性敢于试错、敢于归零的方建华,在对待三年前试水线下门店失败的问题时亦非常坦然。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当时开拓线下店的失败,让他清晰了未来公司该如何做直营生活方式的展示店,比如慢生活概念的插花、手工乃至家居生活的体验,展现汇美旗下品牌的陈列美学,模拟目标消费群的生活场景等等。
对品牌内涵的认知,方建华认为不仅是一个人的努力,还要让整个企业的员工去体会。比如2013年双11之前,方建华首先在公司内部让所有人都做麻花辫造型,包括他自己。到双11当天,每一个茵曼人,无论男女,都梳上了麻花辫,进行麻花辫PK大赛。最终的结果是男生队把女生队PK掉了,男生队麻花辫却更有创意。
“在玩乐中引入营销”是方建华的理念,这对扩大品牌知名度,增加茵曼电商旗舰店流量也有很大的助力。
创造艺术化的自然生活
目前,方建华已把未来的发展蓝图描绘完毕:今年集团业绩增至15亿元,每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到2016年集团旗下发展5个左右的子品牌。但方建华很擅长给自己泼冷水,“我们离失败可能就只有三个月,看看柯达、诺基亚曾经多么辉煌,互联网时代这些巨人都会倒下,何况我们是刚刚起步而已”。
如今,茵曼也快速感应到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颠覆危机。方建华预言未来五年移动端在网络零售的占比一定会超过70%,为此他特地设立了一个移动事业部,这个部门没有销量KPI、没有销售额要求,第一年的定位是做好移动端粉丝社区,唯一要求是不要再用惯性的PC大屏思维去思考移动端,而是根据移动购物的习惯提供更多适合消费者的需求。茵曼的APP也不用做一个移动购物平台,而是承担了社会化媒体的角色,与消费者沟通、互动。
关于将来的场景,方建华对茵曼有个清晰的构想,就是围绕着“棉麻生活圈”做品类的扩充,给消费者提供一种慢生活的体验和产品。对于接下来将新收纳或创立的品牌,方建华出现了也有其不确定:“其实,我不能明确地描绘未来其他子品牌会有怎样的具体呈现,但很确定的是它能带给人艺术化的自然生活,这种理念融合中国文化、生活态度,产生一个新的东西,会让顾客得到心灵程度的满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