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欢
看完贵刊2014年第5期刊登的《大山里的那束烛光》一文,我掉泪了,内心萌生出一种久违的感动和感动之外的温暖。因为那个清新、纯真的名字——宁夏,也因为那些大凉山里的孩子。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教”,为大山深处的孩子送去知识的阳光,宁夏让我看到一个“90后”的担当!
我无法想象,在那样一个贫穷、落后、偏远、封闭的地方,开展教育工作会有多难。其实,22岁的宁夏也还是一个大孩子,他本可以在父母身边倍受照顾,在繁华的城市编织自己的人生梦想,可他却忍受着孤独、寂寞、艰辛,在远离现代文明的大山深处当起了孩子们的老师、保姆。
透过记者的描述,我仿佛看见,当孩子们喝上宁夏做的海带汤时那开心的情景;我仿佛看见,宁夏为了让孩子们好好学习而惩罚自己时那令人心疼的场面;我仿佛看见,孩子们在送别宁夏时那一双双泪光闪闪的眼睛……
感动之余,我也在想,只靠志愿者们的微薄之力,究竟能解决多大问题?如何才能让全社会以更多的爱心和力量去关注、帮助那些随时可能失学的儿童,打造一支持久的教师队伍,让孩子们跟上这个时代的脚步?在网络快餐盛行的今天,贵刊能刊发如此接地气的好文章,并用三块版面进行报道,我很佩服,也很感动。在此,祝愿贵刊越办越好。
工商银行漠河支行 姜 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