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徐郧艳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论人与自然辩证关系下的绿色消费
张猛1徐郧艳2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正逐步形成,绿色消费是人类对于自然界更深刻的认识之后,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逐渐形成的一种新消费方式和价值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消费已不仅仅指的是生产方式的绿色化,而是包括消费方式、行为、文化理念在内的一种绿色消费关系的综合。
辨证关系;人与自然;绿色消费;理性消费
绿色消费也被称作可持续消费或生态消费,是随着生态危机的加深、人类消费观念的变化,人类对原有的传统消费模式进行的哲学反思,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199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一篇名为《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的报告对绿色消费概念做了解释,“提供服务以及相关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减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可见,绿色消费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既有益于人类及社会的发展同时又以自然资源平衡为保证的消费理念。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理性文明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绿色消费的内涵也应更加的丰富。贯彻落实十八大的精神,结合当下我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的现象、问题,笔者认为,理性消费应作为绿色消费的一个重要特征,提倡不盲从、不浪费、追求效用最大化。
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共同组成的,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总是试图改变自然以求更好的为人所利用,而这必将遭到自然界的反抗。人与自然这种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历史过程,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由之路、必然选择。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变化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即崇拜畏惧自然、凌驾并破坏自然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既是人类对自然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认识的过程。
在远古时代,人和动物一样只能臣服于自然,成为自然的奴隶。马克思说道:“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1]因此,人类只能以其类的依赖性去依赖、屈从、顺应自然,人类通过崇拜、敬畏自然,维持着原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到了近代,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日益增强。在这种观念下,人类不再敬畏自然.不再顺应自然而生活,而是把自然界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肆无忌惮地掠夺式开发和破坏,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导致了二者关系也从基本和谐变为对立和冲突。恩格斯就曾提醒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都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成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都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结果,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2]
严重的生态危机、不断地自然灾害、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加深使人类停下了自己的脚步,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终于认识到,征服自然是一件永远无法办到的事情,人们开始唾弃“人类中心主义”,进而转变观念,从人是自然的主人向人是自然界的一
F014.5
:A
:1671-864X(2015)11-0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