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发展面对四大问题

2015-01-17 04:56岳松堂童真
现代军事 2014年11期
关键词:美国陆军陆军装备

岳松堂+童真

随着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展开的反恐战争(以下简称“两场战争”)相继结束,美国国防和军事战略重心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陆军正在针对以下4个问题继续进行深化转型,以适应美军国防和军事战略及作战理论的新变化。

陆军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作用问题

为适应“两场战争”后新的战略环境与作战样式,着眼打赢下一场战争,美国陆军在全面总结“两场战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全面改革。而对陆军在未来战争中地位作用的定位则是改革的逻辑起点。

从最新发布的《2015陆军条令》可以看出,即使在“空海一体战”中,陆军在战争初期的作用相对下降,但“战争的起点与终点均建立在对陆地的影响上,可以说陆军对战争胜负具有决定性影响。”为提升陆军在作战初期的作用,目前美军已将陆军的太空战、赛博战、特种作战和一体化防空反导等相关能力纳入“空海一体战”框架中,与其他军种部队进行联训联演。同时,美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特种作战司令部于2013年5月14日联合发布了《战略地面力量:赢得意志冲突》白皮书,为地面作战力量能在未来“空海一体战”中赢得一席之地“摇旗呐喊”,所提出的“人域”概念或将纳入美军官方高层文件。陆军强调其对“人域”的控制优势将成为未来决胜的关键。因此,陆军作为联合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作战中仍将发挥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

确立陆军的改革目标也尤为重要。为更好满足未来作战需求,美陆军改革总体上向更加“灵活、机动、多能、精干、高效”的方向发展,旨在建设一支能够“预防冲突、塑造有利环境、打赢战争”的“2020年陆军”。

美国陆军为在亚太“再平衡”战略中赢得一席之地采取了4项主要措施:

一是进行太平洋战区预置建设,以形成威慑。

二是使“斯特赖克”旅战斗队等快速反应部队时刻保持战备状态,以随时投入战斗。

三是扩展太平洋战区的陆军防空反导能力,并已于2013年4~5月在关岛部署了1个THAAD(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连。

四是重组太平洋战区陆军司令部和参谋机构。2013年7月太平洋战区陆军司令部被重新升格为四星司令部,划分到该战区的8.2万人陆军部队将从2014年开始部署到位(欧洲战区陆军部队到2017财年前后则将缩减到3万人)。

在装备发展方面,美国陆军计划为“影子200”和“灰鹰”无人机研制“远征部队组件”,使它们能够编组飞行以提供72小时预警覆盖,满足浩瀚太平洋对无人机的长航时需求。另外,由于低空机载侦察系统(ARL)在陆军“空中情报、监视与侦察”(AISR)飞机中的侦察范围最广,将在未来亚太地区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陆军将对ARL载机及传感器进行改进以继续装备使用。装备“凤眼”雷达系统的ARL能够跟踪监视地面移动目标,对驻韩的美陆军监视朝鲜相关目标非常重要。

陆军如何在预算大幅度削减的背景下实现改革目标问题

美国陆军正在采取如下具体做法,以确保在预算大幅度削减的背景下实现改革目标,建成“2020年陆军”。

科学统筹国防资源

美国陆军认识到,通过科学统筹国防资源,用战略规划设计陆军改革全局,采取检查督导措施规制陆军改革进程,实施反馈纠错手段控制陆军改革风险等措施,建立1套系统、完整、高效的战略规划机制,是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缩减陆军规模的同时突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

美国陆军已决定到2015年底将现役陆军削减到49万人,缩减规模节约下来的资源将重点投入到陆航、特种作战、一体化防空反导和赛博战等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中,尤其是特种部队和赛博战部队建设。美国陆军实际上从2006起就开始扩编特种部队,目前为其5个现役特种大队和2个国民警卫队特种大队各增加了1个营,预计到2017财年,陆军特种部队将从1.5万多人增至2.6万多人,而经费将增加3倍。根据计划,美军赛博司令部在2013年9月底完成组建13支专用赛博攻击分队和27支赛博防御分队及赛博支援分队的1/3,2014年9月完成另外1/3,2015年9月全部完成组建。这些部队主要是在美军赛博司令部的指导下由各军种来组建,用来执行赛博防御、进攻和支援任务。美军赛博司令部人员也将从2013年的900人在未来几年内增加到4900人。

建立适应多样化军事行动的信息化装备体系

武器装备改革对陆军建设和作战方式变革具有决定性影响。陆军近年来从灵活性和针对性入手,对一些脱离战场实际的装备研发项目进行调整,最具代表性的是终止了未来战斗系统(FCS),转而发展“既先进又管用”的武器装备。总体上向网络化、远程化、精确化、无人化方向发展,最终建成实现互联互通、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

作战指挥体制实现由“指挥与控制”向“任务式指挥”的转变

《2015陆军条令》指出:“军事行动排斥有序、有效且精确的控制”,强调指挥网络中人的作用,特别是“下级在保持统一行动的同时可发挥有纪律意识的主动性”。以“任务式指挥”为牵引,将改变部队领导培养、编制设计、训练和保障等,从而提高其作战适应性,推动陆军指挥的深层次变革。

加强现役部队与预备役部队的一体化建设

通过对“两场战争”的经验总结,美军强调未来陆军必须能将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进行多种方式的整合,使其具有多能性和快速扩充的能力,并确保在任何行动中都能通力合作。对此,美国陆军将进一步强化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在战术层面的整合,包括部署前集中训练,对现役和服现役的预备役人员实行统一的人事管理和薪酬制度等。

尽管如此,美国陆军改革仍面临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一是多样化的任务需求与陆军现有能力之间尚存在差距。美国陆军多样化任务包括国土防御与民事支援、威慑行动、大规模作战、反恐维稳等,涉及军事甚至政治多个层面,正如美军前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斯所讲的那样,“两场战争”的持久重建行动完全超出了陆军的能力范围。美国陆军能力目前虽然有所提升,但距离未来国家需求仍有差距。endprint

二是预算大幅度缩减与改革目标实现之间还存在矛盾。未来10年美军国防预算将削减5000亿美元,陆军首当其冲,这无疑将制约陆军改革的全面进行。由此可见,预算削减既是美国陆军改革的动因之一,同时也是改革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陆军规模缩减与模块化编制体制优化问题

在反恐战争逐渐结束、国防预算面临缩减的背景下,美国国防部于2012年1月5日发布题为《维持美国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重点》的《国家国防战略》报告。随着该报告的发布,国防部宣布到2017财年将陆军现役兵力从2010年时的57万人(2014年2月为52万人)逐步削减至49万人,而美国陆军于2014年1月决定提前到2015年底完成削减至49万人的裁军计划。2014年公开版《四年一度防务评审》报告确定2019年美国陆军现役部队44~45万人(如果预算持续削减可能最终削减至42万人)。在缩减人员规模的同时,美国陆军还正在对完成模块化改革后的编制体制继续进行完善优化。

陆军参谋长奥迪尔诺2013年6月25日在五角大楼宣布将裁撤驻扎在本土的10个旅战斗队,加上先前已决定裁撤的驻德国的2个旅战斗队,使现役旅战斗队从45个减至33个。届时,美国陆军旅战斗队将包括12个装甲旅战斗队、14个步兵旅战斗队和7个“斯特赖克”旅战斗队,但其合成战斗营从原来的98个仅降至95个。因为被裁旅战斗队并非连人带装备全部裁撤,而是大部分加强至保留下来的旅战斗队中。陆军参谋长奥迪尔诺表示,2017年以后可能再裁撤2个装甲旅战斗队,增加1个“斯特赖克”旅战斗队,并在2013年9月召开的“2013机动作战研讨会”上得到证实。美国陆军最终将维持32个旅战斗队:10个装甲旅战斗队、14个步兵旅战斗队(其中5个是空降步兵旅战斗队)、8个“斯特赖克”旅战斗队,共计93个合成战斗营。

武器装备所有要素的均衡发展问题

一是装备的机动力、火力、防护力、信息力(“四力”)应均衡发展

“两场战争”和FCS下马的教训已使美国陆军认识到,为了更好地同时满足当今和未来信息化战争及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作战需求,新一代陆军装备在具备传统的机动力、火力、防护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强大的信息力,且“四力”要均衡发展,不可顾此失彼。FCS研制之初过分强调轻型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为有人驾驶车辆定下了重量不超过20吨、必须能使用C-130战术运输机整车空运的“硬指标”,并认为轻型化带来的高度机动能力和信息化带来的实时态势感知能力完全能够弥补防护能力的不足,使其具备比肩战斗全重达69吨的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战场生存能力。然而研制实践和实战教训证明,研制如此“理想化”的有人驾驶车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反恐作战中是要以付出较大伤亡为代价的。实战教训使美国陆军认识到,面对路边炸弹袭击和城市巷战等非对称作战,轻型装备并非万能、重型装备并非无用。重量不足20吨的“斯特赖克”装甲车尽管已加装了金属条板装甲,但在2007年5月的一周内仍被反美武装分子击毁5辆;而诸如“艾布拉姆斯”之类的重装甲装备在类似作战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就好得多,致使前线作战官兵纷纷向国内“要装甲、要重装备”。

二是装备“作战适用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承受性”应均衡发展

新型装备研发只有充分考虑并平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取得成功。FCS曾是美国陆军转型和装备发展的核心项目,但在这3个方面处理得都不成功,最终导致下马。首先,它过于强调应对与势均力敌的假想敌的全面战争,未充分考虑应对反恐作战的适用性。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认为,FCS有人驾驶车辆采用“平底”设计,且底盘离地面不到半米,完全没有吸取美军在“两场战争”的教训,是其脱离美军战场实战考虑的“致命伤”,因为美军在伊拉克超过一半的伤亡是由路边炸弹造成的,而路边炸弹将成为未来非对称冲突中针对美军最常见的攻击方式。盖茨还认为,FCS有人驾驶车辆的重要设计思路是利用信息优势来弥补防护能力的不足,实战经验教训表明,这一设计思路不能很好地满足反恐作战需求。不是说反恐作战不需要信息优势,而是只有信息优势无法完全避免近战带来的伤亡。再如,被誉为过渡型转型装备标志的“斯特赖克”轮式装甲车因过度强调快速部署性而牺牲了应有的火力和防护力,结果在伊拉克战场上屡遭路边炸弹袭击,最终变成了只能沿着公路行动的准军事警察装备。其次,计划采用的大多数关键技术不成熟,不具备技术可行性。美国政府问责局于2009年3月12日发布的评估报告认为,在FCS所需的44项关键技术中,只有3项达到了在作战使用环境中进行系统样机演示、能够转入工程研制阶段的技术准备级别(TRL)7级标准,37项达到了TRL 6级,4项则仍处于TRL 5级。而FCS却已于2003年5月就正式进入了工程与制造研发阶段。这项评估结果为国防部最终决定取消FCS项目提供了直接依据。最后,大多数关键技术不成熟不仅使FCS的研制进度一推再推,也使研发费用呈“滚雪球”式增长,从2003年至2004年,FCS研发费用就增长了约51%,FCS的采办费用预算(装备15个旅)则从最初的914亿美元飙升到1600亿美元,使其“经济可承受性”备受质疑。美国政府问责局指出,FCS项目“费用增长的后果将可能是灾难性的”。

三是装备的“技术先进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应有机结合

美国陆军在装备研发过程中,深受“技术至上”思想的影响,妄图通过高新技术拨开“战争迷雾”,更多地赋予战争以“确定性”和“可预测性”,进而谋求全谱作战优势。FCS下马前一直是美国陆军装备发展的核心项目,它寻求将信息技术和精确杀伤技术与美国陆军已经具备的无可匹敌的火力结合在一起,以期在敌人做出反应前就快速将其消灭,是“技术至上”的典型。技术改变的只是战争的表象与特征,敌人在战争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即使是信息技术也不能改变战争的“艺术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的本质。装备占绝对优势的美国陆军迟迟无法彻底击败技术装备低劣的塔利班就是明证。这也是FCS下马的关键原因所在。“技术至上”思想还造成以下多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一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使陆军武器装备体系结构越来越复杂、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相互制约越来越多,一旦某些要害和关键节点出现问题,如信息网络遭黑客攻击或卫星被摧毁,就可能造成整个体系功能下降甚至瘫痪。

二是用高价值武器装备打击低价值目标,用战略资产执行战术作战,用复杂程序完成简单任务,如用导弹打击恐怖分子等,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是过度依赖技术,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指挥艺术,很可能影响指战员主动寻找作战机遇,导致坐失良机,而过分强调防区外远程精确打击则会使陆军官兵对战争的残酷性不再有充分认识和心理准备,影响需要短兵相接的反暴乱作战能力。

四是过于强调打击重要节点而不是消灭敌有生力量,为敌人提供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且不能彻底打击对方军民士气,从根本上使对方军民屈服,塔利班在阿富汗卷土重来就是最好的例证。所有这些负面影响加剧了陆军作战体系的脆弱性,增加了作战成本,降低了作战效能,增大了作战风险。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国陆军陆军装备
港警新装备
美国陆军士兵正在进行实战演练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年总目次
美国陆军侦察直升机选型受阻 国会质疑有人直升机时代结束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中国陆军司令外事“首秀”给了巴基斯坦
命运多舛的俄罗斯陆军总司令部
2019年的美国陆军规模仍未可知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