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诗词教学

2015-01-17 15:33周玉芳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4年15期
关键词:诗词想象教师

周玉芳

诗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文学的源头,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是个性抒发的最近途径。可是,当代中学生感到诗歌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越来越遥远,越来越陌生。这种现象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中学的诗词教学中,行为主义教学仍很有市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把学习者看做是对外部刺激作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的对象,它认为知识是客观的,教师只需要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把客观世界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因此,传统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主要是被动地听记和机械地做题。诗的感觉美、意象美、语言美以及教育任务则被置于脑后,一切丰富多彩、蕴涵复杂的艺术形象被抽象化、理性化了。所以,需要以更好的方式来进行诗词教学,下面是本人对诗词教学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不断诵读,激励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钱理群说:“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的文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悟,咀嚼体会,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涵咏,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的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诗教足以养心: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二、启发联想和想象,让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进行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常常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钓和一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联想、想象也是诗词学习课外活动中的重要形式,在诗歌表演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更能把作者的审美体验和创造精神渲泄得淋漓尽致。

教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教师的联想、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最终实现意义的建构。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读者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联想、想象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大道。

三、拓展学习空间,让诗词走进生活,走进心灵

语文素养是存在于每个学生精神内部的文化心理结构,它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养成。因此,要拓展诗词学习的渠道和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关于诗词学习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在具体环境中进行言语实践的机会。

1.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板报、墙报、学习园地、多媒体、校园文化节等,推介名家,赏析名篇名句。

2.定期(周末或周日)开设诗词讲座,主要是专题学习的讲座。如,“唐朝边塞诗与盛唐气象”“诗人笔下的梅、松、菊、竹”等,主讲者先是教师,然后培养学生成为主讲或主持。强调师生互动,自由活跃,突出自主、合作、对话、情感与理性结合、具体与抽象结合等。

3.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诗词朗诵欣赏和诗词表演等活动,使诗词从远古走进现实生活,走进心灵。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实现诗人、作品与读者的精神交汇。

4.引导学生指物诵诗,感怀吟诗,即景背诗。

5.开展主题为《生活因诗而精彩》的系列写作活动。

生活需要诗情、诗意、诗韵,只有把诗词融进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满眼诗意,满怀诗情,满口诗香,让学生在生活中品诗,在品诗中生活,诗词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毕生的精神追求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雅斯尔说:“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诗词学习要突出强调探索、合作和对话,要求教师“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集中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欲望,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对话的过程中来,一起探索,一起发现,一起分享。如果能够让学生在诗品、诗意、诗情、诗格、诗韵汇成的大海中遨游,那么“这些融合在古诗词中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将内化为学生人生信念的永恒资源”。endprint

猜你喜欢
诗词想象教师
诗词书法作品
快乐的想象
【诗词篇】
一生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