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学政
摘要:谈到西洋乐器,自然要提到西洋铜管乐器。目前,西洋铜管乐器在我国已经被广泛使用。很多健康向上的作品都离不开西洋铜管乐器。在乐曲中,人们能够感受到铜管演奏粗犷豪放、气势磅礴的意境。很多铜管演奏者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将民族的音乐语言融入到西洋乐器中。温馨悠扬的音律,感人至深的曲调,呈现出民族声腔化特点,激荡着视听者的心灵。
关键词:西洋管乐 民族声腔化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门类,主要通过自身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四种基本要素去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思想。音乐必须通过歌唱或演奏,音乐欣赏者才能感受其内在的本质艺术魅力。演奏者通过音响的有机活动,进行音乐形象塑造,激起人内心丰富的联想。音乐欣赏者在聆听和鉴赏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艺术享受。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各民族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劳动生产经验,发展了各自的音乐体系。同时,也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民族唱法、民族和声和民族乐器。西洋乐器中的铜管乐器,是一种个性鲜明的民族乐器,在现代器乐体系中,很多铜管演奏者将民族的音乐语言融入到西洋乐器中,呈现出民族声腔化特点,激荡着视听者的心灵。
一、器乐演奏声腔化的发展和演变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器乐作品声腔化,歌唱化的先例。器乐演奏声腔化,早期古代文献中就记载。在我国古代,最早的器乐演奏声腔化是“吹歌”的艺术形式,也就是用乐器吹奏当时流行的歌曲,歌词的韵律和味道在乐曲中表现出来。到了元代,“唱调”的艺术形式,也是器乐演奏声腔化表现形式。明代《四友斋丛说》中曾记载“善吹笛管者,听人唱曲,依腔吹出,谓之唱调”。在当时,许多器乐演奏者都能够演奏出技术水平娴熟的、像人声歌唱一样器乐曲。这种演奏风格,逐步成为一种音乐形式,这就是今天所提倡的“声腔化”的音乐艺术形式。所谓“声腔化”的音乐艺术形式,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无论是曲调到唱调的制作,还是唱调返归曲调的过程,都蕴含着技术、技巧、意识、文化等许多的知识,作品的曲调演变成“声腔”,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严格地说,历史的“唱调”和今天的“声腔化”,应该算是寻找远古中华声音的遗韵。是一代一代音乐艺术家完善这门艺术的梦想。我们知道,用于歌唱的声腔一定要有歌词,而我国古代,带歌词的唱腔就要使用音韵。元明“曲调”盛行以后,南方使用中州音韵,北方使用中原音韵,这就导致了南方人爱五声,北方人喜七声的审美意识。然而,诗歌“乐”的构成,在理论上是不分南北的,这种审美意识必然影响器乐作品声腔化。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与民族音乐的不断融合,器乐作品声腔化又开始被人们所关注。传统音乐中的“唱调”“吹歌”启示着我们重新认识声腔化,在创新中重新挖掘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底蕴。
二、西洋管乐的民族声腔化应用
我们学习西洋铜管乐器,有个小的误区,许多铜管乐器爱好者认为,铜管乐发出的声音,节奏明快、声音嚓亮,象号角伴着军队的进行曲。其实,西洋铜管乐器声腔化的演奏和训练,是铜管乐器爱好者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西洋铜管乐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在这方面,很多曲作者和演奏家给我们做出了典范。例如,我们所熟悉的电视剧《水浒传》中的“好汉歌”, 属于西洋管乐曲和民族管乐人声化接合经典作品。在这部电视剧中,琐呐以“独唱”的形势演绎了那个久远的历史场面,在音乐渲染中,铜管乐以合唱的形式对应,这种民族管乐器和西洋铜管对唱形式的演奏,就好像是万众齐唱,气势宏伟。在乐曲演奏中,铜管“唱出”的那种音色,那种独具魅力的感染力,是其他乐器以无法取代。在宏伟雄壮的乐曲声中,我们仿佛已经感受不到西洋铜管乐器,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中国本民族豪迈的声音。这种把钢管乐器有机的溶入本民族声腔化的独具魅力的艺术效果,极具感染力。还有,我们所熟悉的乐曲《春天的故事》,前奏中也使用了铜管乐器,悠扬的乐曲,以人声化的用圆号,演奏出了朦胧的、美妙的春天背景。在这里,听众仿佛感觉不到声音出自铜漪,声音仿佛来自人的喉管之中那么自然美妙,给人以激昂奋进的情绪。通过以上乐曲,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西洋管乐民族声腔化后,所产生的美妙音乐的神力。
自古以来,中外众多演奏家都喜欢把作品所蕴含的情绪,通过声腔化的应用表现出来,给人以淋漓尽致之感。如我们所熟悉的世界著名钢琴大师贝多芬,就在《第九交响曲》、《欢乐颂》中使用了声腔化。由于在作品创作中,人的天然嗓声已经不能满足无比震憾的音响效果,作者需要那种响彻天地的感觉,钢管乐器节奏的加人,就好像是合唱队唱出的金属嗓音。在这首作品中,曲作者声腔化的运用,增添了作品的感染力,把作品推向了最高潮。西洋铜管乐器金属嗓音效果,给人以高亢、浑圆、空旷而又久远之感。欣赏者感觉是用钢管在演唱,西洋铜管乐器的运用,给人带来了一种无比美妙的艺术享受。铜管乐器声腔化应用,一定要注重气的运用。口腔后部撑开,舌根后收,以腹式呼吸为主,减少气流阻力,以下沉气为后盾。学习西方铜管乐器,还要了解西方文化,学习西方美声演唱方法,通过学习创新,使其有利于自身演奏的方法。另外,我们也要学习借鉴其它艺术门类艺术风格,学习提高民族演唱方法。因为吸收西方精华的同时,不能丢掉民族的东西,在乐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要洋为中用,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三、结语
特定的民族,必定有特定的风俗民情,有特定的艺术文化,我们在学习西洋乐器,运用西洋乐器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提高自身本民族的艺术素养,要扎根民族的沃土中,吸收西方的精华,将西洋铜管乐器溶入本民族文化大餐中来,不断普及提高铜管乐,声腔化的演奏技法,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民族,服务于大众。
基金项目:
本文为宁夏本土音乐在西洋管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项目编号:SK1225。
参考文献:
[1]刘珅.对高师西洋管乐教学模式的思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刘颧.西方管乐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赵瑞林.欧洲铜管乐在中国的发展[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5,(02).
[4]冯长喜.谈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