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马鸣阳戏唱腔与地方戏曲音乐关系考

2015-01-17 06:53邓韵
艺术评鉴 2014年21期
关键词:梓潼县梓潼川剧

邓韵

摘要:梓潼马鸣阳戏的唱腔与当地戏曲有着深厚的渊源,本文主要通过马鸣阳戏唱腔与地方戏曲的对比研究,探讨其唱腔与地方戏曲音乐的关系。

关键词:马鸣阳戏  唱腔

马鸣阳戏是四川众多傩戏中的一种,也是绵阳地区现存的唯一傩戏。流行于绵阳市梓潼县马鸣乡红寨村(以下简称马鸣阳戏)一带,它是由原始的傩祭、傩舞发展而来的,是娱人与敬神高度结合的一种独特的戏剧,它将民族性、地方性的特点融入到其艺术形式当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由于梓潼当地独特的文化背景,导致其唱腔音乐纷繁复杂。融合了当地的民歌、戏曲音乐等从而形成了浓郁的地域色彩。本文主要阐述其与地方戏曲音乐有关的唱腔。

由于马鸣阳戏受到了地方戏曲的影响,根据笔者调查这类唱腔主要有地戏《上功曹》中年、月、日、时四功曹的唱腔,《祖师排曹》中真武祖师的唱腔,《盘点土地》中土地的唱腔。《花剑仙》中的《别洞观景》,《王婆骂鸡》中的《骂鸡调》,《皮金滚灯》中的《黄桷调》,《湘子度妻》中的《初八十八二十八》等。其特点是旋律流动性强,音域不宽。为了说明这些唱腔在马鸣阳戏中的运用,兹以《别洞观景》、《黄桷调》、《初八十八二十八》为例说明。

这是出自马鸣阳戏中的《花剑仙》的唱段,旋律优美、起伏较大、婉转曲折,有较长的拖腔,字少腔多。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向往人间的内心世界以及抒情写景的主旨。这出戏原本出自于川剧传统折子戏,后由马鸣阳戏艺人将其移植于马鸣阳戏娱乐人的清戏中。描述了白鳝仙姑久居水中修炼,羡慕人间景色,从而幻化人形嬉戏人间,乐而忘返的故事。

谱例1:①

这是出自马鸣阳戏中的《《皮金滚灯》的唱段,旋律起伏较小、近似于朗诵,基本上一字一音,没有拖腔的运用。再由马鸣当地语言来演唱,诙谐幽默。这个故事来自于川剧灯戏《皮金滚灯》,原名《戒赌》,讲述皮金因赌博而产生的一系列科插打诨的故事。马鸣阳戏艺人借鉴了川剧灯戏的【连响调】,并进行了改编,将其移植于阳戏中。

谱例2:②

这是马鸣阳戏中的《湘子度妻》的唱段,讲述了韩湘子度其妻子成仙的故事。其旋律起伏不大,一字多音,拖腔不长。马鸣阳戏艺人借鉴了川剧灯戏【胖筒筒】。

谱例3:③

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这类与地方戏曲有关的唱腔,主要运用了川剧中的高腔、灯戏等音乐素材,比如《上祖师》中运用了川剧高腔【红衲袄】、【扑灯蛾】,《土地缴愿》运用了川剧【课课子】,《王婆骂鸡》中运用了川剧灯戏【骂鸡调】,《驼子回门》中运用了川剧高腔【驻云飞】。《鲁祖造船》中运用了川剧弹戏【甜平一字】、【甜平二流】,《赶会算命》中运用了川剧灯戏【薅草调】。

形成这类唱腔的主要原因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川剧进入到鼎盛时期,但是阳戏却停滞不前,很多戏班纷纷解散。戏班为了继续生存下去,阳戏艺人便对其的声腔、剧目等进行了改革,他们借鉴了川剧的曲调,填入了阳戏的唱词,甚至移植了川剧中的一些戏剧,从而扩大了阳戏的剧目。这样既保留了阳戏原来宗教色彩较强的面貌,又达到了敬神娱人的效果,增强了娱乐性与戏剧性。

总之,马鸣阳戏的唱腔与的地方戏曲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是有了这种音乐形式的存在,才有了今天马鸣阳戏唱腔的多元化。马鸣阳戏也是随着当地的民风民俗而存在的,和当地人民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着无限的生命力。

注释:

①姚光普:《文昌祭祀与梓潼民俗》,梓潼文昌民俗文化旅游区出版社,2000年,第168页。

②姚光普:《文昌祭祀与梓潼民俗》,梓潼文昌民俗文化旅游区出版社,2000年,第170页。

③于一、王康、陈文汉:《四川省梓潼县马鸣乡红寨村一带的梓潼阳戏》,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1994年,第200页。

参考文献:

[1]严福昌.四川傩戏志[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

[2]黄道德.梓潼阳戏[M].梓潼:梓潼县文化局,1991.

[3]于一,王康,陈文汉.四川省梓潼县马鸣乡红寨村一带的梓潼阳戏[M].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1994.

[4]于一.巴蜀傩戏[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6.

[5]《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四川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四川卷(上)[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7.endprint

摘要:梓潼马鸣阳戏的唱腔与当地戏曲有着深厚的渊源,本文主要通过马鸣阳戏唱腔与地方戏曲的对比研究,探讨其唱腔与地方戏曲音乐的关系。

关键词:马鸣阳戏  唱腔

马鸣阳戏是四川众多傩戏中的一种,也是绵阳地区现存的唯一傩戏。流行于绵阳市梓潼县马鸣乡红寨村(以下简称马鸣阳戏)一带,它是由原始的傩祭、傩舞发展而来的,是娱人与敬神高度结合的一种独特的戏剧,它将民族性、地方性的特点融入到其艺术形式当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由于梓潼当地独特的文化背景,导致其唱腔音乐纷繁复杂。融合了当地的民歌、戏曲音乐等从而形成了浓郁的地域色彩。本文主要阐述其与地方戏曲音乐有关的唱腔。

由于马鸣阳戏受到了地方戏曲的影响,根据笔者调查这类唱腔主要有地戏《上功曹》中年、月、日、时四功曹的唱腔,《祖师排曹》中真武祖师的唱腔,《盘点土地》中土地的唱腔。《花剑仙》中的《别洞观景》,《王婆骂鸡》中的《骂鸡调》,《皮金滚灯》中的《黄桷调》,《湘子度妻》中的《初八十八二十八》等。其特点是旋律流动性强,音域不宽。为了说明这些唱腔在马鸣阳戏中的运用,兹以《别洞观景》、《黄桷调》、《初八十八二十八》为例说明。

这是出自马鸣阳戏中的《花剑仙》的唱段,旋律优美、起伏较大、婉转曲折,有较长的拖腔,字少腔多。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向往人间的内心世界以及抒情写景的主旨。这出戏原本出自于川剧传统折子戏,后由马鸣阳戏艺人将其移植于马鸣阳戏娱乐人的清戏中。描述了白鳝仙姑久居水中修炼,羡慕人间景色,从而幻化人形嬉戏人间,乐而忘返的故事。

谱例1:①

这是出自马鸣阳戏中的《《皮金滚灯》的唱段,旋律起伏较小、近似于朗诵,基本上一字一音,没有拖腔的运用。再由马鸣当地语言来演唱,诙谐幽默。这个故事来自于川剧灯戏《皮金滚灯》,原名《戒赌》,讲述皮金因赌博而产生的一系列科插打诨的故事。马鸣阳戏艺人借鉴了川剧灯戏的【连响调】,并进行了改编,将其移植于阳戏中。

谱例2:②

这是马鸣阳戏中的《湘子度妻》的唱段,讲述了韩湘子度其妻子成仙的故事。其旋律起伏不大,一字多音,拖腔不长。马鸣阳戏艺人借鉴了川剧灯戏【胖筒筒】。

谱例3:③

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这类与地方戏曲有关的唱腔,主要运用了川剧中的高腔、灯戏等音乐素材,比如《上祖师》中运用了川剧高腔【红衲袄】、【扑灯蛾】,《土地缴愿》运用了川剧【课课子】,《王婆骂鸡》中运用了川剧灯戏【骂鸡调】,《驼子回门》中运用了川剧高腔【驻云飞】。《鲁祖造船》中运用了川剧弹戏【甜平一字】、【甜平二流】,《赶会算命》中运用了川剧灯戏【薅草调】。

形成这类唱腔的主要原因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川剧进入到鼎盛时期,但是阳戏却停滞不前,很多戏班纷纷解散。戏班为了继续生存下去,阳戏艺人便对其的声腔、剧目等进行了改革,他们借鉴了川剧的曲调,填入了阳戏的唱词,甚至移植了川剧中的一些戏剧,从而扩大了阳戏的剧目。这样既保留了阳戏原来宗教色彩较强的面貌,又达到了敬神娱人的效果,增强了娱乐性与戏剧性。

总之,马鸣阳戏的唱腔与的地方戏曲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是有了这种音乐形式的存在,才有了今天马鸣阳戏唱腔的多元化。马鸣阳戏也是随着当地的民风民俗而存在的,和当地人民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着无限的生命力。

注释:

①姚光普:《文昌祭祀与梓潼民俗》,梓潼文昌民俗文化旅游区出版社,2000年,第168页。

②姚光普:《文昌祭祀与梓潼民俗》,梓潼文昌民俗文化旅游区出版社,2000年,第170页。

③于一、王康、陈文汉:《四川省梓潼县马鸣乡红寨村一带的梓潼阳戏》,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1994年,第200页。

参考文献:

[1]严福昌.四川傩戏志[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

[2]黄道德.梓潼阳戏[M].梓潼:梓潼县文化局,1991.

[3]于一,王康,陈文汉.四川省梓潼县马鸣乡红寨村一带的梓潼阳戏[M].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1994.

[4]于一.巴蜀傩戏[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6.

[5]《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四川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四川卷(上)[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7.endprint

摘要:梓潼马鸣阳戏的唱腔与当地戏曲有着深厚的渊源,本文主要通过马鸣阳戏唱腔与地方戏曲的对比研究,探讨其唱腔与地方戏曲音乐的关系。

关键词:马鸣阳戏  唱腔

马鸣阳戏是四川众多傩戏中的一种,也是绵阳地区现存的唯一傩戏。流行于绵阳市梓潼县马鸣乡红寨村(以下简称马鸣阳戏)一带,它是由原始的傩祭、傩舞发展而来的,是娱人与敬神高度结合的一种独特的戏剧,它将民族性、地方性的特点融入到其艺术形式当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由于梓潼当地独特的文化背景,导致其唱腔音乐纷繁复杂。融合了当地的民歌、戏曲音乐等从而形成了浓郁的地域色彩。本文主要阐述其与地方戏曲音乐有关的唱腔。

由于马鸣阳戏受到了地方戏曲的影响,根据笔者调查这类唱腔主要有地戏《上功曹》中年、月、日、时四功曹的唱腔,《祖师排曹》中真武祖师的唱腔,《盘点土地》中土地的唱腔。《花剑仙》中的《别洞观景》,《王婆骂鸡》中的《骂鸡调》,《皮金滚灯》中的《黄桷调》,《湘子度妻》中的《初八十八二十八》等。其特点是旋律流动性强,音域不宽。为了说明这些唱腔在马鸣阳戏中的运用,兹以《别洞观景》、《黄桷调》、《初八十八二十八》为例说明。

这是出自马鸣阳戏中的《花剑仙》的唱段,旋律优美、起伏较大、婉转曲折,有较长的拖腔,字少腔多。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向往人间的内心世界以及抒情写景的主旨。这出戏原本出自于川剧传统折子戏,后由马鸣阳戏艺人将其移植于马鸣阳戏娱乐人的清戏中。描述了白鳝仙姑久居水中修炼,羡慕人间景色,从而幻化人形嬉戏人间,乐而忘返的故事。

谱例1:①

这是出自马鸣阳戏中的《《皮金滚灯》的唱段,旋律起伏较小、近似于朗诵,基本上一字一音,没有拖腔的运用。再由马鸣当地语言来演唱,诙谐幽默。这个故事来自于川剧灯戏《皮金滚灯》,原名《戒赌》,讲述皮金因赌博而产生的一系列科插打诨的故事。马鸣阳戏艺人借鉴了川剧灯戏的【连响调】,并进行了改编,将其移植于阳戏中。

谱例2:②

这是马鸣阳戏中的《湘子度妻》的唱段,讲述了韩湘子度其妻子成仙的故事。其旋律起伏不大,一字多音,拖腔不长。马鸣阳戏艺人借鉴了川剧灯戏【胖筒筒】。

谱例3:③

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这类与地方戏曲有关的唱腔,主要运用了川剧中的高腔、灯戏等音乐素材,比如《上祖师》中运用了川剧高腔【红衲袄】、【扑灯蛾】,《土地缴愿》运用了川剧【课课子】,《王婆骂鸡》中运用了川剧灯戏【骂鸡调】,《驼子回门》中运用了川剧高腔【驻云飞】。《鲁祖造船》中运用了川剧弹戏【甜平一字】、【甜平二流】,《赶会算命》中运用了川剧灯戏【薅草调】。

形成这类唱腔的主要原因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川剧进入到鼎盛时期,但是阳戏却停滞不前,很多戏班纷纷解散。戏班为了继续生存下去,阳戏艺人便对其的声腔、剧目等进行了改革,他们借鉴了川剧的曲调,填入了阳戏的唱词,甚至移植了川剧中的一些戏剧,从而扩大了阳戏的剧目。这样既保留了阳戏原来宗教色彩较强的面貌,又达到了敬神娱人的效果,增强了娱乐性与戏剧性。

总之,马鸣阳戏的唱腔与的地方戏曲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是有了这种音乐形式的存在,才有了今天马鸣阳戏唱腔的多元化。马鸣阳戏也是随着当地的民风民俗而存在的,和当地人民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着无限的生命力。

注释:

①姚光普:《文昌祭祀与梓潼民俗》,梓潼文昌民俗文化旅游区出版社,2000年,第168页。

②姚光普:《文昌祭祀与梓潼民俗》,梓潼文昌民俗文化旅游区出版社,2000年,第170页。

③于一、王康、陈文汉:《四川省梓潼县马鸣乡红寨村一带的梓潼阳戏》,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1994年,第200页。

参考文献:

[1]严福昌.四川傩戏志[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

[2]黄道德.梓潼阳戏[M].梓潼:梓潼县文化局,1991.

[3]于一,王康,陈文汉.四川省梓潼县马鸣乡红寨村一带的梓潼阳戏[M].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1994.

[4]于一.巴蜀傩戏[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6.

[5]《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四川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四川卷(上)[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7.endprint

猜你喜欢
梓潼县梓潼川剧
梓潼片粉
走进道真梓潼戏
神奇的川剧变脸
川剧版画传四方
梓潼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民族文化心理研究
第四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在梓潼县隆重举行
新时代梓潼的诗意表达
——梓潼县文学创作概述
梓潼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初探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坚守川剧的后现代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