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涛 黄姮
摘要: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教师人才的专业院校,在声乐教学方面,与普通院校以及专业的音乐院校应有所区别。高等师范院校在声乐教学中,是要培养学生将来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施教能力,这就要求高师声乐教学要面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的框架、基础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体现其师范性。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 声乐教学 感想 探讨
高等师范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师资的重任,它是各个阶段的师范教育的最高层次,必须格外重视。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声乐教育逐渐变得更加重要。高等师范院校以往的声乐教学模式受到冲击,需要进行声乐教育的改革,开拓新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适应国家的发展战略,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声乐教师,使中小学声乐教学更进一步。
一、高师声乐教育概述
(一)高师声乐教育的目的
高师声乐教育与音乐专业院校的声乐教育有所不同,其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达标的中学和小学音乐老师,让他们走上讲台,向他人继续传授音乐知识;而专业的音乐院校主要培养音乐人才,让他们走上舞台,为听众或观众展现更多的音乐艺术。相比音乐院校的教育,高师声乐教育的师范化和职业化色彩更加浓厚,它围绕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师资需求开展教学,立足于培养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教师,仅仅围绕音乐知识、技能以及如何施教进行。
(二)高师声乐教学模式
1. 集体课
高师声乐教学中的集体课,有多达二十人以上的学生听课,规模较为庞大,而授课老师只有一名,其优点就是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人力和教学资源,统一地教学。其缺点就是,由于一个教师的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及时的辅导,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2.小组课
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小组课,是通过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学,每个小组的学生数量一般在五到八人之间,老师为这些小组进行授课,主要的授课内容一般为声乐实践的相关知识,一般问题由小组讨论解决,重要问题由教师讲解解决。这种模式方便学生在共同协作,相互交流中获得学习的提升。
3.个别课
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个别课,指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因材施教,将学生的薄弱基础进行补足,将学生的困难问题进行解决,让学生在老师针对性的解答和辅导中,获得卓有成效的进步。
(三)高师声乐教学内容
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主要内容包含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包含声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即何为声乐、声乐的分类、声乐的唱法、声乐的发展等等。实践,则是教给学生如何练习发声和呼吸,并且要在努力练习之下达到一种熟练掌控的状态。在这两大教学内容中,还要格外重视“教中之教”,即教给学生在将来的从教中,如何教给他们的学生。
二、高师声乐教育的现状
(一)师范性不强
高等师范学校的声乐教育中,师范性特点是尤为重要的。如果高等师范学校在声乐教育中不突出师范性的特点,那么高师声乐教学和专业的音乐院校教育没什么区别。当前,高等师范学校的声乐教学中,就存在着师范性不强的问题。具体到教育环节,则表现为高等师范学校采用专业音乐院校的专业性极强的教材授课,授课内容中缺乏对中小学音乐课如何开授的内容。在思想观念上,高等师范学校没有切实做到把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为目标,要么想着顺便培养出专门的音乐人才,要么采用的教材和开展的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这都是定位不准确造成的。这导致了高师声乐教学效果的低下,教学的本位偏移。
(二)生源较少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上教育政策的落后,人们思想观念的陈旧等原因,多数学生以文化课学习为主,对艺术课既无兴趣也无良好的前景预期。那些想从事与音乐有关的学生,也多数是基于对音乐的兴趣,并且热衷于成为音乐方面的专业人才,而很少有学生想成为将来的音乐知识的播种者。这导致了高等师范学校招收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极少。同时,由于中小学对音乐课程教育的不重视,学生进入高等学习阶段,即使有志于将来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入学时的音乐基础薄弱,也成为高师声乐教学的一大瓶颈。
三、高师声乐教学改革探讨
(一)打牢声乐基础
基础声乐知识和实践是高师声乐教学的核心内容,由于多数学生在进入高等师范院校之前,对声乐理论没有一定的掌握基础,对声乐实践多是自学为主,缺乏正规的、系统的训练,所以,高等师范学校的声乐教师既担负着教授学生声乐基本理论的责任,又有教授学生声乐技巧的任务。声乐主要包括呼吸训练和发声练习。先来说说呼吸训练。呼吸是发声的基础,谁能够掌握好呼吸,谁就能够掌握好歌唱。没有熟练的呼吸掌控能力,就没有熟练的音乐技巧,也就没有动听的歌唱。呼吸训练又分为上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上胸式呼吸,是通过上胸控制呼吸。腹式呼吸使用腹部控制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则是前两种呼吸方式的综合。除此之外,还有慢呼快吸和慢呼慢吸的呼吸方法。这些方法,首先需要学生掌握理论,接着就是要求学生坚持不懈地实际训练,方能达到效果。
(二)培养声乐情感
如果音乐中没有思想感情存在,那么音乐将是空洞的,它不会给人带来各种情感的共鸣。所以,高师声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对学生学习声乐尤为重要。声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声乐中的情感。这有赖于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亲自上阵,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将教学内容演唱出来,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得到老师的点解,从而使思维开化,领悟歌曲中的思想感情。在学生进行演唱时,对学生经常犯的错误以及难以把握的地方,教师应当及时地进行纠正和讲解。此外,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还要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要以学生为本,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和层次获得指导。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要在情感上使学生得到感化,在具体的教学中将情感酣畅淋漓地展现给学生。
(三)改革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高师声乐教学主要应该在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增加教学模式的多样性。高师声乐教学不能单纯以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为主。应当做到多种模式相互配合,并且要开创出新的教学模式。例如,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让声乐演唱功底强的学生教功底弱的学生,使他们既能共同进步,又能在学生中间进行类似教学的相互实践。教学的空间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要在课下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声乐教学,相对来说更能够容易利用电视、电脑等科技设备接收新的信息,所以,让学生上网学习,或者收看声乐类的节目,也是很好的教学方式。第二个需要注意的就是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融合问题。随着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强,西风东渐,很多国外的先进理念和艺术作品进入国内,这大大丰富了学校的教育内容,同时对教育形式也有了新的启发。但是,如何既学习国外的东西,又保持有自己的特色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在高师声乐教学中,需要注重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处理。做到既能够学习国外的经验和技术,又发展自己的技术,使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相互学习借鉴中融合、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师声乐教学包含了对声乐知识的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的内容。在教学模式上,存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等形式。其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声乐教师。它具有职业化和师范化的特点。在现实中,高师声乐教育面临师范性不强、生源较少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高师声乐教育,我们提出了打牢声乐基础、培养声乐情感、改革声乐教学模式的三点意见,希望对高师声乐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詹桥玲.高师声乐教学的弊端及对策[J].黄钟,2004,(03).
[2]王丽娜,郝宝珠.高师声乐教学中关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相互借鉴与融合之探究[J].人民音乐,2010,(09).
[3]刘媛.面向新世纪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J].中国音乐,2007,(03).
[4]郑颜文.谈高师声乐教学中演唱曲目的选择[J].中国音乐,2006,(03).
作者简介:
[1]张海涛: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2]黄姮:宜春学院理工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