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
摘要:《黄河》钢琴协奏曲创作题材源于冼星海所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殷承宗等六人于1969年改编为协奏曲,并由殷承宗于1970年5月1日首次呈现在舞台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和原作所表达的内容一样,它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用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表达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这部钢琴协奏曲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融了入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传统音乐元素,既有华丽的技巧,又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不仅在中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更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最为著名的一首中国协奏曲。
关键词:钢琴协奏曲 黄河 合作
在纪念黄河钢琴协奏曲45周年之际,非常有幸能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乌兰恰特大剧院现场聆听到由殷承宗与著名指挥姜金一老师共同合作,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交响乐团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共同协奏的《黄河钢琴协奏曲》。怀着敬佩与崇拜的心情,向这首永远的经典和伟大的艺术家致敬。而由母校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主办的殷承宗的大师班课与讲座,更是清楚准确地讲解了黄河的创作背景与演奏技法,受益匪浅。
首先,笔者认为在准备与乐团的合作之前,钢琴演奏者要保证自己所弹奏的节奏与速度的准确和统一,以及对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和情绪的准确掌握。《黄河》钢琴协奏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引子一开始,小号与小提琴便以磅礴的气势奏出号子似的动机,木管乐快速的半音阶上行和下行,体现了惊涛骇浪的无情与急险,刻画了船工们与之殊死搏斗的情景,这时乐队出现了“划哟,冲上前!”的音乐语言。此时,在绚烂的弦乐声背景下,由弱渐强,由慢变快的钢琴声响起,跳跃的节奏,强烈的震撼,引出了坚定有力的船工号子,表现了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巨浪顽强拼搏的决心,象征着中华民族几十年艰苦奋斗的历程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随音乐的不断发展,钢琴的华彩乐段出现,描绘黄河激流汹涌澎湃,船工们冲过了激流险滩,这时,一段悠扬抒情的旋律,仿佛艰难险阻的斗争中见到了胜利的曙光,让音乐更加充满自信。大海湛蓝无垠,天空万里无云。一副美好幸福的图景下,船夫们放下手中的活,想要歇息片刻,不禁憧憬着未来,梦想着大好山河统一,人民当家作主,找回失去已久的尊严。最后随着钢琴一阵强有力的刮奏,音乐再现了激烈的主题音调,全曲回到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紧张情景之中。从梦境回到现实,或许是无情的皮鞭抽打着,也或许肆虐的棍棒敲打着。船夫们回到了痛苦之中,却用一双愤怒的,喷火的眼睛瞪着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咆哮了几声。苦难的中国人民愤怒了。
第二乐章《黄河颂》。低沉肃穆的大提琴奏出缓慢庄严的旋律,引出钢琴独奏的反复呈述,渲染着主旋律 ,而后是弦乐和钢琴的结合,铿锵有力,无所不催的气势。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旋律是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追溯:五千年文化,悠久的文明,在黄河两岸住着善良勤劳的民族,从炎帝黄帝,到秦皇汉武,再到盛唐满清。千百年来他们在这块富饶土地辛勤地劳动、生活、斗争。但是这么富饶的土地怎么能落入帝国主义之手,同胞们,万众一心,共筑长城,抵御外敌,换我中华。站起来,站起来!这是黄河的怒吼,也是奋进中国人的心声。钢琴铿锵有力的和弦奏出乐曲雄伟的结束部分,铜管奏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动机,象征着觉醒的中华民族已屹立在世界东方。心中的崇敬之情,沸腾的血液伴着滚滚的黄河水,泛滥了,奔腾了。带着无比的热切和满满的决心。在通明的和声中,奔向远方。
第三乐章《黄河愤》。清脆的竹笛声缓缓地萦绕的耳畔,清脆无邪,如柔媚的春水蔓延在心间,吹出了陕北高原质朴宽阔的引子旋律,钢琴模仿古筝,流水似的装饰音,华丽但又随和,轻快的奏出民族风格的主题。殷承宗老师在讲解中曾说,这一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男女老少喜洋洋。让人心中美感此起彼伏,生生不息,一片阳光明媚的景象。可这种柔美的境界,显然和本乐章相背而驰,在乐队明亮宽广的发展后,一阵滂沱纷杂打破了这份美景,侵略者对我祖国河山的肆意践踏导致我国劳苦大众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人们在这种压迫下奋起反抗的情感基调通过深沉压抑的钢琴和拥有阻塞音的管弦乐来加以深刻表现。钢琴独奏在不断高涨的音乐情绪中表现出了民族悲愤的雄伟音调,最后以乐队辉煌的演奏气势将音乐情绪加强,仿佛黄河在滚滚怒吼,表现出中华民族极大的悲愤。仿佛告诉世界,美丽的黄河,是中国人心中的天堂,是不容许任何一个帝国主义侵略的,每一个沉重的音符都是一句嘹亮激昂的号角。回头张望着,两岸金黄,值稻花香时,彩云闲暇,光影依依。之后,是一阵更加强烈的和声。将整个协奏曲推向高潮。以强而有力坚定的声音告诉世界没有人可以阻碍中国人收复失地,驱除列强的决心!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是整曲中最重要的一个乐章,引子是铜管乐奏出的号召似的战斗性旋律主题。音调中揉进的《东方红》动机象征毛主席党中央发出的战斗号召。沿用大合唱的复调卡农(canon)手法,各声部互相模仿追逐,以扩展气氛及情绪,表达“保家卫国”之主题。钢琴的华彩乐句后,出现了《保卫黄河》的旋律主题。这是一段斗志昂扬的进行曲,如同千军万马齐踏而至,霸气十足。这不仅是一首鼓舞士气的军曲,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诠释,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本质写真。更表现了中华民族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献身精神。随着乐曲主题的不断发展,音乐展开了一幅幅抗战的壮烈画面。战马驰骋,硝烟弥漫,抗日军民英勇杀敌。音乐情绪此起彼伏,当《东方红》主题出现时整个乐曲达到最高潮。“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在讴歌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在乐曲结束前,巧妙的把《保卫黄河》、《东方红》和《国际歌》结合在一起,运用中国传统音乐的“换尾”手法,使钢琴再次奏出《保卫黄河》主题,与弦乐卡农竞奏后由小号奏出“东方红”第一句后,接上《国际歌》的尾句为结束。表现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联系,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才能赢得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保卫黄河》在结束部分一直没有停到主音,没有肯定的结束,而是不断地推进,不断地向前,象征着中华民族发展的脚步一直向前,没有停止。endprint
其次,与乐团的指挥合作非常重要,要在实际协奏之前,与指挥交流,统一段落与气口,以及固定速度等。乐团指挥是通过手势、身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驾驭和控制整个乐队所有演奏成员的核心人物。指挥可以在演奏中提示演奏员在排练中所要求的所有细节,包括速度、力度、分句及乐器进入等,并且要控制乐器间的平衡和音乐的气息,挖掘作品每一细节所要表达的含义。所以在与乐团整体演奏成员合作排练之前,要与乐团指挥交流配合。
在第一乐章中,主要是以船工号子“一领众和”的形式出现的,钢琴是“领”,乐团是“和”。在练习中,要与指挥有交流,看指挥的手势,同时要在气势的表达上同乐团相一致。钢琴以坚强肯定且有力的声音带动乐团,以免与乐团脱节。在第一乐章最后结尾时钢琴琶音除了要控制好拍子之外,还要看指挥的手势,注意乐句的呼吸,与乐团一同结束。
第三,同乐团首席的交流,乐团首席在管弦乐队里,是指第一小提琴手,通常是乐团中专业水平最高的演奏员。他位于第一小提琴组的第一个谱架外侧,指挥在左侧,距离指挥最近。负责指挥乐团提琴手的弓法。同时也负责乐团的音准及调音还在贯穿指挥意图中起主导作用。指挥对乐曲的处理,“首席”必须理解得最深刻,并通过自己的演奏,给其他乐手以启发、引导和带动。他应当是乐队中最敏感和反应最快的人。所以说,“首席”是指挥和乐队的桥梁。
在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中,钢琴与乐队是卡农的形式模仿构成的轮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上互相补充和辅助。以及结尾部分,由钢琴奏出的《东方红》与乐堆奏出的《国际歌》相叠置的音调时,是完全的钢琴与乐团的合奏关系,就要特别注意同乐团首席有交流,从而可以让钢琴与乐团的协奏更为紧密有序,从听觉上可以更好地融为一体。
第四,与乐团个别演奏成员的配合与交流。在第三乐章《黄河愤》中,引子部分是中国乐器竹笛清脆响亮的音色,在弦乐轻微的烘托下,非常的明媚华彩。这时钢琴演奏就要与竹笛演奏相交流统一,在演奏时要连贯,指尖的力量控制好钢琴音色,使之纯净细腻,与竹笛所奏出的明媚柔美相呼应。
从总体来看,作曲家在《黄河》协奏曲这部作品中,十分注重钢琴与乐队之间的“协奏“关系,既发挥了钢琴宏伟辉煌的音响效果,也使乐队的作用充分发挥,两者在适度的交相辉映中体现出乐曲显著的协奏曲特性。
学习与演奏中国钢琴作品,弘扬先进的文化艺术,特别是在中华民族共和国诞辰65周年,同时也是《黄河》经典钢琴协奏曲创立45周年的今天,再谈经典,对于现代钢琴演奏专业的青年学子来说,是一项责无旁贷的神圣事业,更是一个博学多思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叶柳.寄黄河文化之回声,论钢琴音乐之东方——访殷承宗[J].钢琴艺术,2014,(03).
[2]杨帆.中国钢琴协奏曲《黄河》演奏之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