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哲人和宗教

2015-01-17 13:17刘波
中华儿女 2014年24期
关键词:米开朗琪罗苦乐哲人

刘波

技艺,倘仅仅用以糊口,则不足成为艺人。此所论“艺人”,实是有很多超拔在物质之上的方面。套用司马迁的一句话,可以说:此人皆心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司马迁固然谈的是著史,可也完全涵盖一切文艺。司马迁自己用春秋笔法写作《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语),他内心的郁结多么深重啊,从个人安危荣辱而言,已经是蒙受奇耻大辱——宫刑。而蒙此大辱,原来非为一己之私,乃是为国士仗义执言。“所以隐忍苟活,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末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在这种大的悲哀中,一种人的、或者进一步讲知识分子的自觉意志得以彰显,感受到自己有担当、有责任。这种猛然间借助外力而迸发出来的自觉力和自知力,成为艺人超越自我的力量。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种种苦痛郁结终其一生,创作出数量庞大而精湛绝伦的艺术珍品,今人往往以神灵目之。那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如若不是身临其境,你不会为那令人瞠目结舌的伟大所折服。

真正的诗人、画家、音乐家,都是在非常态的心境下生活的人类。他们对于生命的苦乐感知最多也最敏锐,异于常人的,除了这种感知力之外,还有表达这种苦乐认知的本领。

第一等的艺术和文学都是关乎生命的,面对这样的作品,我们的心灵不只是愉悦,还有震撼。这样的作品,无关乎语言多寡,块头大小,一样的直指人心。欧西油画千百年发展,其实真正震撼心灵的也委实不多。米开朗琪罗是一种震撼,伦勃朗是一种震撼。俄罗斯风景画家列维坦则是另一种震撼。如泣如诉、如怨如慕,这和他内心的宗教情感表里相关。

艺人对于苦乐,特别能感知和表达,然而若论升华,则是哲人之事。哲人对于生命中的悲喜感知既深切,而思维尤深入。

魏晋时期,有王羲之的《兰亭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是身处乱世,对于生命无常有了真切的感知之后的慨叹。王羲之毕竟是艺人,还没有哲人一般的深邃思维,他的慨叹全然误解了大哲庄子的意旨。不但王羲之,就是当时最大的哲人如王弼、郭象等玄学的创说者,就“知行合一”而言,也做不到庄子一般的通达广大。庄子炜烨的洞察力则完全不受世俗认知的拘囿,他的思维独能超越有限而达于无穷。

哲人而大到创教,则是圣人。在中国就是孔子、老子、庄子等人。他们和释迦、基督同样,超越了有限的时空局限,具备了永恒的摄受力。

“经典”之谓,不变之常道也。修此常道则为教。宗教,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根本的人生教育。把一般人所偶然闪现的对于生命的自觉意志升华为永恒。根本无关乎迷信,也和求神拜佛之类杳不相关,更不鼓励世间无休止的争斗。那是常人对于宗教的误解。

责任编辑 张向永endprint

猜你喜欢
米开朗琪罗苦乐哲人
智珠2则
智珠2则
靠“造假”成名的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的神秘面具(上)
“西斯廷画家”米开朗琪罗
MODERN FAMILY
空篓子
知交如亲
带孙吟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