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聚成+岑其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上,画家数以百万计,但是担当起大师之称谓者,则仅有十几位,被称为“北李南陆”的陆俨少当属其中之一。陆俨少被美国纳尔逊博物馆誉为“中国最后一个文人画大家”,他以深厚的功力,博学的才识,非凡的创造力,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登上了山水画艺术的又一巅峰。
陆俨少(1909-1993),画家、学者、教育家。上海嘉定县南翔镇人。原名砥,字宛若,读书后改名骥,字俨少,后以俨少为常用。1926年考入无锡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同年从王同愈学习诗文、书法;次年师从冯超然学画,并结识吴湖帆,遍游南北胜地。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62年起兼课于浙江美术学院,1980年在该院正式执教,并任浙江画院院长。
陆俨少自小喜爱绘画,17岁时,他和同乡的前清翰林王同愈结为忘年交,每日登门向老翰林请教诗文。其间,陆俨少还向王同愈学了《史记》、《韩昌黎文集》、《世说新语》等古文。1927年阴历正月,经王同愈介绍,陆俨少前往冯超然寓所拜访。冯超然破例应允,收陆俨少为入室弟子,当场行拜师礼。冯超然叮嘱说:“学画要有殉道精神,终身以之,好好做人,好好做学问,名利心不可太重。”
1930年起,21岁的陆俨少开始外出游历名山大川,尽览天下奇观。他北游黄河、山东泰山、幽燕长城、云冈石窟等地,对祖国大好河山赞爱有加。陆俨少画画不是在书斋斗室里“创作”出来的,也很少在外动笔对景写生,而是达到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境界。正如一个小故事,说是青年陆俨少遇上了正在写生的大画家关山月,聊了几句后,关知道陆是同行,便约陆同画。陆俨少答道:“我不是来画山的,是来看山的。”看而不写,也是一种修炼,更是一种创作思索。
陆俨少还利用一切机会,向有成就者学习,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1935年,国民政府曾在南京举办第二届全国美展,陆俨少专程赴南京,花了一个多星期对历代名迹朝夕观摩,看它总的神韵,再看它如何布局,如何运笔,如何渲染,默记在心。
求学求知的生活被“一·二八”淞沪之战打破,陆俨少在家乡柏山之上买下20亩地,办起了家庭农场。移居山内后,陆俨少一年住山中数月,远离尘世,心静气平,刻苦钻研诗书画艺,技艺大进。
抗日战争爆发后,陆俨少颠簸逃难,举家入蜀,辗转于重庆、成都、宜宾、峨眉等地,并多次举办画展。1946年,抗战胜利,全家乘木筏顺江而下,历时一个多月。陆俨少坐在木筏上独自潜心观望,细审其势,将三峡山水千姿万态俱记心中。此后,陆俨少汲取三峡养料,出笔雄奇,尤以流动的水势见长,画风大变,一改娟秀之气,画面气势雄伟,具有了大家的风范。1947年在无锡举办个人画展,大获成功。
新中国成立后,陆俨少在上海画院担任专职画家。“反右”运动中,因为在会上说了上海美协不挂中国画,像外国美协,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一次,潘天寿偶然看到了陆俨少的杜甫诗册页,仔细阅读了陆俨少册页的画、题诗与跋,他赞不绝口:“画、诗、书法皆属上品,笔墨有灵气,正是我要请的中国画教师。”便邀请陆俨少到浙江美院任教。70岁那年,陆俨少重新回到浙江美院,担任硕士生导师,他提出了“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作画”的独到见解,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修养。1984年浙江画院成立,陆俨少以其艺术成就与社会影响力被任命为首任院长,1989年又被聘为西泠印社顾问,成为浙江画坛的一面旗帜。
陆俨少一生经历坎坷,生活一直很贫穷,据他的学生孙永回忆,陆俨少生前过着非常拮据的日子,家里只有十几平方米大,唯一的桌子既是画桌又是饭桌。但就在各种忍辱负重的环境中,他依然坚守理想,追求卓越,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由“四王”传统派入手,后上溯宋元诸家,临过王石谷、王原祁、戴醇士等明清真迹。这些临本,功力殊深,格调高雅。他对画史上的大名家,不是一味盲目崇拜,而是择优而取,开拓创新。
陆俨少的山水画拟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从50年代始至70年代,作品呈缜密娟丽、神韵流动之感,较多地留有古人的笔意,具有唐寅、王蒙的遗风;中期从70年代后至80年代,作品浑厚苍润、犷放简约,糅南北二宗画风,个性鲜明,风格独具;晚期从90年代始,作品显得较为粗疏漫溢、信手随达,由缜密趋向简淡,具犷达多变的境界。
陆俨少的山水画作以高超扎实的笔墨技艺为根基,以胸有丘壑的博大情怀为视野,以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为基点,风格鲜明,独树一帜。尽管每个阶段画风有变,但还突出地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一是构图独特。和一般画家构图总是从大到小不同,陆俨少的构图恰恰相反,别具一格,他曾说:“我一反此法,而是由小到大,笔笔生发,初无定稿,积小面成大面。每或思路断绝,形势杆格,山重水复,终已无路,而转折之间,柳暗花明,绝处逢生,又是一个新境界。”二是他善于将云水、江河、湖海的汹涌澎湃、浩渺弥漫之势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表现云和水的动感最为精彩,不仅笔墨淋漓酣畅,而且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一种郁勃之气回荡其间,散发着行云流水般的意气。三是陆俨少无论大画还是小画,依仗着一支笔,点点滴滴,条条块块,黑黑白白,干干湿湿,浓浓淡淡,创造出独具风格的“陆氏云水”,成为具有文人气息的高品位的艺术佳作。
陆俨少在山水画中独创了两种新技法,一是“留白”,二是“墨块”。所谓“留白”就是以水墨留出白痕,这种白痕在他的作品中多数用来表现云雾,也可以被看成泉水、山径和浪花。因为留白要以墨色反衬,所以陆俨少又创“墨块”之法,以浓墨积点成块。他在作品中突破性地加入了勾云、勾水、大块留白、墨块等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殊技法,是其独特风格的成功创举,可谓真正将画水之法融入现代山水画中。他善于创作江河湖海等题材,无论是激流险滩、旋涡飞溅;还是滔滔江河、迂回曲折,其笔墨都顿挫有力,线条变化多端,气韵生动,具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美感。
陆俨少独具特点的山水画作,与他的长期积累分不开,更与他的不断创新分不开。陆俨少看到形,必究其理,悟其性,取其势,通其气。面对变幻莫测、五花八门的真实自然界,唯有颐养浩然之气的人,其内在情怀与画境才能自然结合,应势而成。
堪称艺术大师者,必有自己深刻独特的画学思想。陆俨少留下了数十万字的文字著述,如《山水画争议》、《山水画六论初探》等,为我们研究他的艺术提供了有效的帮助。陆俨少在创作中,主张“胸无成竹”,主张“无为而治”,这也使他的画风达到新的境界。无为方能将胸怀清理得最干净,方能将胸怀打得最开,方能容得下天地万物。
陆俨少开创了性格鲜明的“陆家山水”,为后世留下了难以数计的作品,其中以《杜甫诗意图》百开册页最为著名。该作从杜甫百首诗中,各选二写景句,创作山水。陆俨少的这部倾注半生心血所浇铸的盖世巨著,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逐,于2004年,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离亿元时代尚远时,就在北京翰海春拍中以6930万元成交。
真正的画坛巨匠,需要具备三点要素:独树一帜的画风,独一无二的画作,独具匠心的画论。此外,还需要勤奋,历经百分百的刻苦努力方可成器,方可具有自己的韵味。这种雅韵不只在笔头上,还在画家自身上,流露在画面上,流露在书法里,流露在文章学问间,流露在人品修养中。陆俨少做到了,他的艺术人生正如同他笔下的浩瀚长江,波澜壮阔,曲折流转,他曾在一幅《峡江图》中题写到“三峡束长江,欲尽江流转。谁知破夔门,东流成大海。”这正是他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
诗书画三位一体是中国传统文人的身份识别符号,诗书画三绝也是评定文人画的标准。陆俨少以其丰厚的学识、修养和造诣,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成为中国最后一个文人画大家。这样的大师即使短时间被人遗忘,但随着时光流逝,其价值将会更加珍贵。
责任编辑 李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