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慨叹败在没用好“俘虏兵”

2015-01-17 00:38
凤凰资讯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张灵甫华野老战士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天下的一个绝招就是善于化敌为我,说白了就是改造俘虏兵,这是陈毅的华东野战军首先发明的。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俘虏8000多人。由于74师士兵素质特别好,受过正规的训练,士兵起码都有高小文化水平,而解放军里的连长都不一定有高小的文化水平,所以华东野战军的各个纵队都来抢74师的俘虏。

后来,党中央就下文件推广,各个部队凡是抓到国民党俘虏,除了重伤和患传染病的,其他的一个不许放,统统补充到人民解放军的部队里。到了1948年年初,共产党熔化改造俘虏兵达到“即俘、即补、即战”的程度。也就是上午俘虏,中午补充到解放军的部队里,下午就参加作戰。

共产党能改造俘虏,国民党行不行呢?孟良崮战役之后,蒋介石召开高级将领的军事研讨会,说74师之所以失败,最大的失误就是用了共产党的俘虏兵。孟良崮战役之前的涟水战役中,74师把涟水打下来,华野六纵被张灵甫俘虏了300多人。张灵甫让共军的俘虏兵当辎重队,拉大炮、拉粮食,蒋介石说绝对不可以信任共军的俘虏兵,张灵甫说不要紧,不是让他们当战斗部队,他觉得没事。

结果,张灵甫把主力部队驻在孟良崮,重炮部队安排在山下的垛庄,自己则带一个师孤军突前了两天的路程。陈毅、粟裕抓住张灵甫突前两天的战机,一下用六个纵队15万人包围了张灵甫的3万人。俘虏兵(原华野战士)一看自己的部队来了,立刻哗变了,华野轻易地就把张灵甫的重炮阵地占领了。张灵甫的炮兵阵地乱套了,掉转炮口向孟良崮山上轰。张灵甫最后坚持了三天,74师全军覆没。

中共用“改造俘虏兵”的方式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不断地补充兵源,并在一年多之内就跟国民党的兵力达到了相当的程度。粟裕在1949年3月给中共中央写淮海战役的总结时也说,1948年10月济南战役的俘虏兵到1949年1月打陈官庄时有的已经提升为副排长了。共产党这么大的伤亡,都是靠俘虏兵一拨一拨更换,而国民党却是打一个少一个。

国共两军在对待“俘虏兵”的问题上如此泾渭分明,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国民党的俘虏兵凭什么就转过头为共产党卖命?

国民党兵被俘虏之后一般先开会诉苦,进行阶级教育,国民党兵大多数也是穷人,于是老战士先上来诉苦,地主怎么压迫我,我们打天下为穷人翻身谋解放,启发俘虏兵的阶级觉悟;然后把俘虏兵放到各个班,但是有一条,肯定这个班里老战士占多数,俘虏兵占少数,班里不能歧视虐待俘虏兵,俘虏兵被叫做“解放战士”。行军的时候班长替他们扛枪,宿营的时候班长给烧洗脚水,从情感上感动俘虏兵。在立功方面,俘虏兵和解放军的老战士一视同仁,打好了一样立功。这样就大大激发了俘虏兵的积极性。

当时刘伯承培养了一个战士王克勤,原来是国民党的一个机枪手,俘虏过来以后补充到部队里,很快立功升了班长。他带的兵不但会打仗,而且在作战中伤亡很少。刘伯承看中了这个人,表彰为二野的战斗英雄,后来王克勤在战争中牺牲了,刘伯承特别的悲痛,说王克勤就是国民党俘虏兵里一个优秀的代表。

而国民党为什么用不了共产党的办法?这其实源于国民党的致命伤:贪污腐败、鱼肉百姓、脱离群众,这与“三民主义”的理念相距甚远,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又怎能笼络人心?摘自《文史博览》

猜你喜欢
张灵甫华野老战士
老战士
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的艰难转折
——从“七月分兵”到沙土集战役
一腔热血慰英烈——记抗美援朝老战士郑尚元
王牌悍将张灵甫“古城杀妻案”真相
张灵甫是自杀还是被击毙?
华野燃气海外上市圈钱“疑云”
闪光的“老战士”
战场上与银幕上的张灵甫
民国传奇人物张灵甫
华野“大矿地会议”地名应为大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