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印度尼西亚民主化之路

2015-01-17 01:50鞠政
2015年21期
关键词:民主化印度尼西亚政治

作者简介:鞠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专业:政治学。

摘 要: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国家,其领土广阔,人口众多,战略地位显著,并且其一直被认为是东盟的核心国家。二战后,印度尼西亚实行了短暂的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后,经历了长达40年的威权统治,但最终实行了民主化改造。这其中的原因值得广大国家,尤其是正处于转型期的国家借鉴。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威权统治;政治;民主化

一、苏哈托执政的背景简介

1945年8月,印度尼西亚独立建国,苏加诺成为印尼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在建国初期,印尼照搬了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议会民主制。然而,由于经济恶化,社会动荡以及各种政治力量斗争不断,使得西方的政治制度无法顺利实施。为了扭转这种动荡不安的局势,苏加诺开始了他的政治改革。

1957年,苏加诺以最高统帅的名义,宣布印尼实行“有领导的民主”。这样,苏加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除此之外,内阁各部长由总统任命,内阁无需对议会负责,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此后,苏加诺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社会的管制,如新闻检查,对反对派的镇压等。可以说,这一时期,印尼已经处于威权统治之下。

建国初期,由于各种政治势力,武装派别的存在,权力广泛分散,并没有高度统一在苏加诺一人之手。苏加诺为了获得绝对的权威,试图利用各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在他们之间搞平衡。由于当时作为右翼势力的军方势力过于强大,对此苏加诺大力扶植另一大势力-左翼的共产党,这最终导致了军方的政变,这次事件在印尼史上称为“9·30事件”。

1965年9月30日,军方将领苏哈托领导军队血腥镇压了共产党,并且此后对苏加诺不断施压,并最终迫使其下台。1968年,苏哈托上台成了印尼的总统。

二、苏哈托的“新秩序”时代

苏哈托成为总统之后,依靠对军队的控制,实行了军事独裁统治。其宣称的“新秩序”是以“总统-军队-专业集团”为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苏哈托清楚异己,并且把自己的亲信安排在重要的职位。由于其是依靠军队上台,深知军权的重要性。因此为了避免军队高级将领培养势力,威胁自身的统治,制定了军方高级将领定期轮换制度,各军的主要负责人以及警察部队的主要负责人三四年进行轮换一次。并且军队和武装警察部队由苏哈托直接指挥,他人无权调动。除此之外,苏哈托安排大量军事人员到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任职,加强军队对社会的介入,例如调解社会纷争和冲突,镇压罢工潮以及反对他统治的示威游行。与此同时,军队也在各行业开展商业活动,形成了垄断性的大财团和基金会。

其次,苏哈托加强了对政党的改造与控制。为了削弱其他政党的势力,苏哈托对他们进行了了改组,如,对于穆斯林类政党,苏哈托将其改组成建设团结党,另外一些小党改成民主党。此外,由于苏哈托禁止反对党的存在,这些党派为了自保,不得不声称支持苏哈托的领导。

除了对军队和政党坚强控制外,苏哈托也加强了对国家经济的控制。苏哈托家族及其商业伙伴占据了大量的国家资源,拥有巨大的资产。当然这也使得苏哈托政府有足够的能力调动国家资源进行国家建设,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顺利实施。

在苏哈托军事独裁统治时期,虽然整个国家缺少民主的氛围,但也保证了国家局势的稳定,为经济发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得印尼在上世纪七八十代有了巨大的发展,国际地位显著上升。然而,在此时期,也正是苏哈托的独裁统治,使得社会积累了大量的矛盾,而这些矛盾也成为了日后推动印尼民主化的重要因素。

三、印尼政治从民主走向集权的原因

印度尼西亚之所以从建国初期的西方民主式制度走向了集权体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建国初期,印度尼西亚大部分都属于小农阶级,而这层阶级对于民主自由等西方价值观缺少足够的了解。而此时国内,中产阶级还不成气候。因此在苏加诺实施“有领导的民主”以及后来苏哈托进一步加强集权时,没有遇到民间强烈的反对。

(二)在印尼的独立斗争中,军队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且随着战争的进行,势力越来越大。而民主制度的实施,可以说是将军方势力挡在了国家政权的大门外。在国家成立初期,这是军方人士所不接接受的。因此,苏哈托后来的政变,受到了军方强有力的支持。

(三)在印度尼西亚的政治文化中,缺少民主的土壤,而集权主义却历史源长。印尼的主体民族是爪哇族,占总人口的47%。在爪哇族的民族传统中,权力高度集中有利于国家的治理,因此对于民主等价值观采取一种抵制的态度。而在成为荷兰的殖民地以及随着二战爆发被日本战力之后,为了加强对殖民地的统治,殖民者建立了一套森严的集权统治机构来对社会进行控制,而这套机构在印尼独立之后,又会通常被军方等继承。

四、印尼政治民主化改革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印尼经济也受到了波及。不仅如此,国家长期积累的矛盾也由于这场危机而引爆。1998年,苏哈托的下台打开了印尼的民主化大门。1999年至2003年的五年时间里,印尼先后进行了四次宪法修改。新宪法的出台标志着国家的威权体制得的瓦解。宪法重新划定了总统权力的范围,并且总统和议会有国民直接选举产生,内阁的任命需得到议会的同意。同时,地方权力得到了扩大,地方行政长官也有选举产生,而不必得到中央的认可,这进一步消弱了中央的权力。除此之外,解除了党禁,实行多党制选举制度,各政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进一步促进了印尼的民主化。对于军队也相伴随的进行了民主化改革,军队随后逐步淡出国家权力中心,逐渐归还在政府和社会经济中所获得的权力。

在人权方面,公民权力得到了宪法的明确保障,详细规定了公民的权力和义务。与此同时,华人政治地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敌视和歧视华人的法律被废除,华人也成了了一些政党来保护自身的权益。

五、印尼政治民主改革的原因

印尼进行民主改革,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国内因素,同时还有国际大环境的推动。

国内方面,首先印度尼西亚在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经历30多年的发展,中产阶级力量得到了壮大。而中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对一个更公开、更自由的政治环境呼声很高。此外,西方价值观在印尼的传播,使得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觉悟提高,他们纷纷成立相应的组织,维护本阶层的权力。

学生在印尼民主化的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对民主价值观的追求,经常发起游行示威,呼吁政府进行变革。此外,由于学生年轻,因此会比较激进,而这种激进的民主呼声也引起了印尼其他阶层的注意与支持。

国际因素也是推动印尼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原因。冷战结束后,印尼在美国对外战略中地位下降,美国对印尼的援助开始附加条件。此外,美国经常就人权问题在国际上批评印尼。与此同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瓦解,掀起了新一轮的民主化浪潮,这些因素使苏哈托政府承受了巨大的变革压力。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政府决策失误,国内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在加上统治集团的腐败,苏哈托政府成了众矢之的。

总之,印尼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印尼作为世界上的领土与人口大多,国情复杂,其民主化的原因、结果以及经验、教训值得所有处于转型期的国家借鉴,同时也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贺圣达、王文良:《战后东南亚历史发展》,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 汤平山、马汝骏、王受業:《发展中的印度尼西亚经济》,厦门:鹭江出版社,1995年第1版。

[3] 温北炎:《印度尼西亚经济与社会》,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4] 温北炎:《影响印度尼西亚局势走向的几个因素》,《当代亚太》,2002年第12期。

[5] 尤洪波:《试论苏哈托对印尼的威权统治》,《东南亚纵横》,2003年第4期。

猜你喜欢
民主化印度尼西亚政治
未来的家园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印度尼西亚—省的天空变成了红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论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论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仿宋锡钱
论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职业化还是民主化
网络行动者的新媒体使用特征、影响及媒介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