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8月14日度过了89岁生日,玻利維亚总统莫拉莱斯和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到古巴探望他。次日,约翰·克里到访哈瓦那,见证美驻古使馆复馆,成为古巴革命后首位访问哈瓦那的美国国务卿。卡斯特罗的“朋友圈”引人关注。
最初投身政治时,卡斯特罗加入的是热衷议会斗争的民主主义政党古巴人民党,曾积极参选国会议员。他“民主参政”的戛然而止,是因为“美国的朋友”巴蒂斯塔在1952年取缔反对党。很显然,最初并非卡斯特罗不想和美国交朋友,而是美国出于冷战考量,宁愿选择一个既独裁又腐败的巴蒂斯塔做朋友。即便如此,卡斯特罗在古巴革命之初,也没喊出多少反美口号,他本人更曾周游美国近3个月,以争取美国民众的支持。
1958年,古巴革命成功。卡斯特罗选择了另一个朋友——苏联。这是时势使然:一方面,古巴的经济命脉掌握在美国人手中,对其开刀是革命者争取民心的唯一选择;另一方面,在美国眼里,倒向苏联意味着自动成为美国的敌人。
不论对卡斯特罗本人持何种观感,都不能不佩服他在这一时期的政治嗅觉和决断力:与苏联的“友谊”让弱小的古巴在美国眼皮底下平安无事几十年,并在美国严丝合缝的封锁下维持了一个全民福利国家的框架。在此期间,卡斯特罗也试图发展其他“革命友谊”,有些非常成功,如古巴和拉美大多数左翼、中左翼政治势力间的关系,而另一些则很失败,如在非洲等地“输出革命”、派遣雇佣军等,让自身拮据的古巴劳民伤财。
随着苏联解体,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输血”的古巴一下失去了最关键的“朋友”,这迫使卡斯特罗调整政策。对内,古巴缓慢地进行经济改革,让新一代领导人逐渐接班。对外,古巴开始调整政策,停止输出革命,积极发展和拉美邻居的友好关系。上世纪末,拉美政坛“向左转”,很多拉美国家都与古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一些拉美“老朋友”如查韦斯时代的委内瑞拉,更成为古巴经济、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财力支持。
但“老朋友”毕竟多数是穷朋友,古巴能否在后冷战时代脱胎换骨,关键还要看能否打破与发达国家尤其与美国间的坚冰。卡斯特罗首先利用“同文同种”的优势,和西班牙等国“交朋友”,1986年,西班牙时任首相冈萨雷斯在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中率先访古。卡斯特罗也积极做欧盟、梵蒂冈工作。欧盟几年前就呼吁美国解除对古制裁,今年5月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古,而教皇方济各则将在9月访古。
向美国“伸出手”的,表面上是现任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2013年底,劳尔和奥巴马在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葬礼现场“偶遇”并握手;2014年,两人宣布两国将谋求关系正常化,古美关系迅速解冻。7月20日,古巴驻美使馆举行升旗仪式,古美复交。罗德里格斯成为古巴革命后首位访美的古巴外长。但实际上,推动这一切的仍是菲德尔·卡斯特罗。早在退休前,他便多次强调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同时恢复和发展古美关系。古美关系解冻的标志——两国互换被对方拘押的特工,就始于卡斯特罗2011年6月的倡议。
当然,古美两国至今难称“新朋友”。在8月15日克里与罗德里格斯联合记者会上,两人在许多关键问题上互不相让。古巴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美国的一些制裁虽被取消,但美国公民仍不能自由访古。而在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首次辩论中,多人扬言“一旦当选将重新和古巴断交”。
但无论如何,卡斯特罗这位年近九旬的政坛老将在“交朋友”方面的嗅觉、应变力、前瞻性和决断心,仍令人叹服:他在死敌眼皮底下打着“反旗”安然无恙,又在国际风云突变的背景下和宿敌开始化敌为友,并仍保留了“基本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摘自《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