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柚柚
双标卡将成为历史,痛快和它说再见吧。
Visa、Mastercard和银联同样作为信用卡发卡组织,有各自指定的支付/清算货币及签约商户。在中国境内,由于使用Visa、Mastercard等境外发卡组织发行的信用卡,持卡人在消费时并不会以美金作为支付/清算货币,产生额外的手续费用,但在第三方国家消费时,就更容易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
在泰国、韩国或新加坡等银联签约商户较多的地区,当消费者持有中国银联和Visa双标信用卡进行消费时,如果商户POS机同时支持两种通道,那么我们通常会要求对方使用“Union Pay“的方式。显而易见,Visa作为一家美国公司,如果离开合作地发卡行的约束,在第三方国家使用时,需要以美元作为清算货币,此时将以“当地货币-美元-人民币”的形式产生“货币转换费”,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手续费”。而使用银联卡时,则直接按照人民币兑当地货币当日汇率计价,采取“当地货币-人民币”的形式扣费。
随着人民币清算市场的开放,银联在海外签约商户越来越多,的确没有继续双标卡的意义。
虽然双标卡的诞生曾经是中国银联与海外信用卡发卡组织在特定时期的一次双赢合作。彼时,中国银联迟迟得不到国际信用卡协会的认证,而外国发卡组织也很难在中国迅速瓜分信用卡市场,但随着彼此业务的成熟与背景环境的变化,一山之上的两虎之间冲突已经越来越明显。
过去,绝大多数持卡人对双标卡的使用场景设置是:在国外使用Visa或Mastercard、在国内使用银联。但近年来,随着银联业务的拓展,在国外使用Visa或Mastercard的场景也在减少。
近期有新闻称,为限制双标卡用户在境外对银联清算通道的使用率增长,Visa要求与其合作的会员银行禁止使用银联通道。虽然该内容未经Visa核实,但已然可见,痛失市场的境外发卡机构需要与时俱進,制订新的入华计划。
有媒体使用业内人士的观点,称“中国市面上使用中的双标卡数量约为2亿”,而VISA和万事达单标卡的发卡量还停留在百万级,即境内发卡尚不足1千万张。截至2014年末,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以及招商、广发、中信、民生、平安、光大、浦发七大股份制银行的累计发卡量还不到5亿张。说明每两个人中间就会有一个选择办理双标信用卡。
这是中国境内信用卡市场一次大洗盘。
人民币清算市场开放之后,双标卡必然消亡,那么信用卡发卡组织之间又将面临哪些新的合作与博弈?持卡人应该如何重新选择信用卡?
如果参考外国模式,那么势必会加速双标卡的灭亡。因为除了中国之外,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发行过双标卡。
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从2015年6月1日起,符合要求的机构可申请“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也就是说,国家已对全面开放银行卡清算市场做出了制度安排,境外卡组织未来可在境内从事银行卡清算业务和推广新的卡品牌。
但是,中国现有的信用卡用户应该如何安置?
从银行卡BIN号分配来看,“4”开头的卡片属于VISA,“5”开头大部分属于万事达,“35”开头属于JCB,“37”开头属于运通,“62”开头属于银联。
在2004年以前办理的双标卡明显属于境外卡组织,银联如果要主张权利,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在银联与VISA之间未就双标卡知识产权及法律主体问题上讨论出结果之前,银联曾经要求过发卡行暂停发行双标卡。
芯片卡的出现加速了双标卡退出历史舞台。
新发行的芯片卡中,无论哪家发卡行,都几乎找不到双标卡的身影了。根据央行推进中国金融集成电路卡(芯片卡)规范应用工作的意见要求,自2015年4月1日起,各发卡银行新发行的金融IC卡应符合PBOC3.0规范,自2016年1月1日起,发卡银行、银行卡清算机构等开展的移动金融服务应以基于金融IC卡芯片的有卡交易方式为主。
因为一张芯片卡只能采用一个规范,未来银行换发新卡要使用芯片卡时,新的卡片应用规范将拦住境外卡组织。
然而宿命不过是宿命,技术拦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
这是中国清算市场开放前留给银联的一次机遇。据媒体报道称“银联内部有‘抓住银行卡介质升级机遇期的战略导向,实施一个叫作‘智慧芯、银联行的计划来围绕芯片卡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以此巩固并提升银联标准卡的市场份额”。
从已经出现的案例来看,双标卡暂时会以两张独立的信用卡被替换:一张“62”开头的银联标准卡、一张境外卡组织的外币卡。而对于更多的双标卡持卡人来说,换卡,以及比较不同发卡行的产品及收费情况,却是更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