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和激素对盈江省藤苗木生长的影响*

2015-01-17 05:42苏柠王慷林李莲芳郭樑于国栋王文俊张薇郑书绿鲍雪纤
西部林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盈江苗高复合肥

苏柠,王慷林,李莲芳,郭樑,于国栋,王文俊,张薇,郑书绿,鲍雪纤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650224)

棕榈藤是热带和南亚热带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属仅次于木材和竹材的重要非木材林产品[1]。许多棕榈藤的藤茎具有质地柔韧、弹性大以及耐磨抗压等优良性能,是制作和编织各种藤家具及工艺品的重要原材料。此外,部分藤种的茎和果可食,被分布区群众作成果脯等食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3]。盈江省藤 (Calamus nambariensis var.yingjiangensis)是南巴省藤 (C.nambariensis)的变种,属棕榈科 (Palmae)省藤属 (Calamus)的攀援性藤本,分布于云南西部的盈江铜壁关及西南部的沧源县海拔1 350~1 450 m的常绿阔叶林中,其藤茎质地优良,是较好的编织原料[4]。

云南省境内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形成丰富多样的植被类型,棕榈科植物资源丰盈,是我国四大产藤区之一[5]。张江等[6]研究表明德宏州共有棕榈科植物10属32种4变种,占云南省棕榈科植物27属76种21变种 (含习见栽培的12属22种)的37.0%、42.1%和19.0%。高效快速培育藤苗对发展其相关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通过基质施肥和苗木喷施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激素的试验,了解其对盈江省藤幼苗生长期的影响,为该藤种的苗木培育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7]。

1 研究地概况

试验在云南省德宏州林科所 (位于瑞丽市)苗圃实施。瑞丽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试验地海拔780 m,年平均气温21℃,年平均日照2 330 h,基本无霜;年平均降雨量1 436.7~1 709.4 mm,全年分旱雨两季,夏秋为雨季,雨量充沛;冬春为旱季,降水较少;土壤为红壤[8]。因此,培育棕榈藤苗木必须于旱季进行浇水以促进其生长。试验区域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与原产地相似。

2 材料与方法

盈江省藤藤种采自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户育乡武甸村地,采种时间为2012年4月,采种后去除种皮,采用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于5月份播种,因未催芽,种子于播种后4个月后陆续发芽。于2013年8月下旬移栽,此时藤苗为1年生长势良好的幼苗。吲哚丁酸 (IBA)、吲哚乙酸 (IAA)和萘乙酸 (NAA)均为分析纯粉剂;肥料为云南天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肥,其中N、P、K配比分别为11%、8%和6%。

激素种类 (A)、浓度 (B)和复合肥 (C)3个因素均含3个水平 (表1)。采用L9(34)正交设计安排试验 (表2),试验设不喷激素、不施肥,并于原床保留苗木的对照 (处理组合10),因此,共含10个处理组合;每处理组合为1小区,每小区移栽30株藤苗,3次重复,共30个小区,含900株藤苗。

表1 试验因素水平表Tab.1 The factors and levels of the experiment

表2 L9(34)正交试验设计Tab.2 The L9(34)orthogonal design of the experiment

选择试验地后,进行整地 (苗圃除草和翻挖等),然后采用0.1%的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及苗床整理。苗床为宽0.7 m、长2.1 m的平床。之后起苗定植,定植前苗木剪去部分主根以促进侧根的发育与生长。定植规格为10 cm×10 cm×20 cm的非均匀密度[7]。苗床上搭建高2 m、透光度25%的荫棚。苗木定植2个月成活后,施肥量按试验设计的不同处理组合换算为30株/小区实施;激素采用雾状喷施至叶面滴水。

移栽2个月、9个月和12个月时,逐株测定地径、苗高和叶片数。采用Excel整理数据和分析极差、SPSS 13.0 软件[9~10]进行方差分析和邓肯氏(Duncan’s)多重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 激素和施肥对地径生长的影响

移栽2个月、9个月和12个月时,处理组合的平均地径分别为 0.36 ~ 0.50 cm、0.61 ~ 0.89 cm、0.77~1.25 cm,对照除移栽2个月时的平均地径 (0.44 cm)介于最大和最小之间外,其余2个苗龄的平均地径均为最小 (图1),表明施肥和激素配施组合对盈江省藤苗木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个苗期平均地径最大的处理组合分别是5、6(不施肥与喷施1.0 g/L的IBA组合)和2(施0.55 g/株复合肥与喷施0.5 g/L的IAA),说明随着苗木的生长,对激素浓度和养分需求也不断增加。

图1 处理组合的平均地径Fig.1 Mean basal diameters of treatment combinations(TCs)

处理组合间3个苗龄的平均地径差异极显著(P2月=2.54E-15 < 0.01、P9月=1.87E-13 <0.01、P12月=2.24E-07 <0.01)。移栽2 个月时处理组合5、1 和 4(0.50 cm、0.49 cm 和 0.48 cm),移栽9个月时处理组合1~7(0.80 cm,0.86 cm,0.85 cm,0.85 cm,0.86 cm,0.89 cm,0.88 cm),移栽12个月时处理组合2(1.25 cm)、处理组合4(1.21 cm)、处理组合6(1.22 cm)的平均地径极显著地大于其他处理组合 (图1)。3个苗龄阶段地径的动态变化,进一步表明适量的施肥和适宜的激素种类及其浓度的组合对省藤苗期地径生长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

3.2 苗高对激素和施肥的响应

移栽后的3个苗龄阶段,10个处理组合的平均苗高分别为10.72 ~13.21 cm、13.22 ~14.92 cm和16.16~22.50 cm,呈现动态增高,尤其移栽9-12月阶段的增长极为明显;移栽2个月时处理组合10和5(13.21 cm和13.11 cm)、9个月时处理组合10(14.92 cm)及移栽12个月时处理组合4(22.50 cm)的平均苗高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处理组合 (图 2;P2月=1.05E-16、P9月=8.95E-67、P12月=5.84E-35 <0.01)。移栽9 个月期间苗高生长出现缓苗现象,因此,对照高于其他处理组合。移栽12个月时,试验因素的效应促进苗高迅速生长,处理组合1~9的苗高均高于对照 (16.16 cm),说明施复合肥与激素配施促进盈江省藤苗高的生长。

图2 处理组合的平均苗高Fig.2 Mean heights of the TCs

3.3 处理组合间的叶片数差异

处理组合间3个苗龄的平均叶片数分别为2.3~2.5 片/株、2.6 ~4.0 片/株和 3.1 ~5.2 片/株,呈渐次增加的动态变化;与地径和苗高不同,移栽2个月、9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是处理组合1、2(2.5片/株)、处理组合2(4.0 片/株)和处理组合2~7(5.0~5.2片/株)的叶片数极显著地多于其他处理组合 (P2月=0.007 < 0.01,P9月=1.19E-36 <0.01 和 P12月=3.09E-75 <0.01,表3)。与地径和苗高一致,移栽12个月后,对照的叶片数极显著地较其他处理组合的少 (处理组合9因部分叶片被动物采食破坏,未能正常发育造成叶片数较少,故非因素水平组合引起的),表明施肥和激素配施通过增加苗木的叶片数而提高光合作用,从而促进藤苗地径和苗高的生长。

表3 各处理组合的叶片数Tab.3 Leaf numbers of the TCs

3.4 生长指标随因素水平的变化

由表4可知,激素种类是影响移栽9个月和12个月时藤苗各生长的主导因子 (RA>RC>RB或RA>RB>RC)。移栽9个月时促进地径、苗高生长和叶片发育的理论优水平组合分别为施1.1 g/株复合肥和喷施0.25 g/L的IBA(A2B1C3)、不施复合肥与喷施0.25 g/L的IAA(A1B1C1)和施1.1 g/株复合肥和喷施0.5 g/L的 IBA(A2B2C3),其中,促进地径生长的理论优水平组合与实际试验的优组合 (A2B2C1)不一致,其余2个指标的理论和实际的优组合相一致。移栽12个月时促进地径生长的理论优组合是施0.55 g/株复合肥和喷施0.5 g/L的IBA(A2B2C2),同样与实际的优组合(A1B2C2)不一致,促进苗高和叶片数生长的理论优组合则与移栽9个月时促进地径生长的理论优水平组合相同。验证了施肥和激素 (主要是0.5 g/L的IBA)喷施促进盈江省藤苗木的生长。理论优水平组合与实际最大的不一致,主要是因正交试验为部分实施和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导致的。

表4 影响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与优水平组合Tab.4 Dominant factors of effecting seedling growth and the optimal TCs

表4指出,藤苗移栽9个月后地径随激素种类(P=1.87E-08 < 0.01)和施肥 (P=0.001 <0.01)水平的变化呈现极显著的差异,IAA和IBA优于NAA,1.0 g/L优于其余2个水平;移栽9个月和12个月时,所有因素的水平变化均显著或极显著地影响苗高的生长 (P=1.77E-19~0.49),与地径类似,IAA或IBA较有利于苗高生长,但未形成稳定的影响。随着苗龄增长,高浓度的激素和较大的施肥量促进苗高生长;叶片数与苗高相同,均随试验因素水平的变化而呈现极显著的差异 (P=2.64E-25 ~0.000 <0.01),其影响结果也基本与苗高的类似。生长指标随试验因素水平的变化,表明这些因素的实施,首先通过影响苗木叶片的发育,然后促进苗高生长,之后进一步影响地径的生长。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采用L9(34)正交设计进行施肥、激素种类及其浓度对盈江省藤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3个因素均对苗木地径、苗高生长和叶片发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试验实施后的9-12月期间,3个指标均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不同处理组合间3个生长指标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 (P<0.01),移栽12个月时,对照均极显著地小于施肥和激素喷施。激素种类是影响藤苗生长的主导因子(RA>RC>RB或RA>RB>RC),试验因素水平的变化首先影响叶片的发育,进而按苗高和地径的顺序影响苗木生长。适宜的因素水平组合促进盈江省藤苗木的生长。

4.2 讨论

郑蔚智等指出,适量的施肥对藤苗的高生长,叶面积的增长以及根、茎、叶生物量的积累均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白藤 (C.tetradactylus)幼林N、P、K的最佳配比为28%、10%和14%,施肥能显著地促进棕榈藤幼林藤茎的生长和萌蘖[11];陈青度采用L27(313)正交设计进行不同的N(90×10-6mg/kg、150 ×10-6mg/kg、210 ×10-6mg/kg)、P(20×10-6mg/kg、40 ×10-6mg/kg、60×10-6mg/kg)和 K(100×10-6mg/kg、160×10-6mg/kg、230×10-6mg/kg)配比试验,指出营养元素缺乏对白藤苗木地上部分生长影响较大,其苗期最佳营养配比为N1P2K2,能有效地减缓藤苗的缺素症[12];许煌灿等报道了黄藤 (Daemonorops margaritae)苗期平均每株苗木施用1.3 g尿素、2.0 g过磷酸钙和2.0 g氧化钾促进其生长,是黄藤壮苗培育的关键技术之一[13]。本研究对盈江省藤施肥的结果基本与已有研究的类似。此外,本研究采用多因子试验方法,激素种类及其浓度结合施肥开展盈江省藤苗木培育的试验,试验因素均对苗木的地径、苗高生长和叶片发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揭示了除施肥外,影响省藤苗木生长的因素还包括激素等,可为该类植物苗木培育的多因子试验研究提供参考。建议省藤苗木培育研究中开展多因素、多水平的综合试验,为探索苗木培育相关因素及其变化对其生长影响机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生产实践奠定技术基础。

致谢:试验实施得到德宏州林科所张恩向副所长、董诗凡以及州林业局李斌、张之春等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致以诚谢!

[1]江泽慧,王慷林.中国棕榈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许煌灿,周再知,尹光天.藤茎嫩梢的营养成分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1991,4(4):459-462.

[3]李荣生,许煌灿,尹光天,等.世界棕榈藤资源、产业及其前景展望[J].世界竹藤通讯,2003,1(1):1-5.

[4]裴盛基,陈三阳.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63-100.

[5]星耀武,王慷林,杨宇明.中国省藤属(棕榈科)区系地理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2006,28(5):461-467.

[6]张江,王慷林,李莲芳,等.德宏州棕榈科植物资源及其分布特征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3,42(1):70-75.

[7]王慷林,普迎冬,许建初.云南棕榈藤资源及发展策略[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4):499-503.

[8]袁明,王慷林,普迎冬.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竹亚科(禾本科)植物区系地理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2005,27(1):19-26.

[9]Li LF,Liu YG,Meng M,et al.The concept,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e of uneven row spacing on silvicultural prescriptions[J].Journal of West China Forestry Science,2007,36(1):31-33.

[10]张力.SPSS13.0在生物统计中的应用[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68-80.

[11]郑蔚智,陈修仁,冯家平,等.海南优良棕榈藤培育与示范研究报告[J].热带林业,2006,34(2):49-51.

[12]陈青度.白藤苗期矿质营养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2,5(4):387-393.

[13]许煌灿,尹光天,曾炳山,等.黄藤栽培技术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4,7(2):239-246.

猜你喜欢
盈江苗高复合肥
2022年7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2022年8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2022年1月复合肥零售价格
盈江 中国犀鸟的一片乐土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流翔高钙系列肥 新型液体复合肥
烤烟井窖式移栽不同苗高对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河南省刺槐优良无性系引种筛选试验
香椿嫁接技术研究
盈江甘蔗赭色鸟喙象发生为害与防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