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与广东的古代海外交通贸易

2015-01-17 10:08
广东造船 2015年1期
关键词:南澳沉船泉州

崔 策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510000)

泉州与广东的古代海外交通贸易

崔 策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510000)

南海是我国古沉船和遗物数量最多,水下考古最重要的海区。泉州后渚港南宋沉船的发掘和研究成果、泉州海交史博物馆的创建和《海交史研究》的创刊,以及与海交、贸易、宗教、文化、科技往来关系密切的14处文物古迹,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诸多方面的成就名列全国前茅。泉州与广东、海南和南海诸岛南海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关系,“南海I号”和“南澳I号”沉船的发现和研究也再次证明这一条航线。

泉州;广州;古代;交通;贸易

根据目前已发掘、探测和文献记载,福建、广东、海南等海域水下的古代沉船数以千计,南海是我国古沉船和遗物数量最多、水下考古最重要的海区[1]。随着水下考古发现工作的进展,一条泉州与广东的古代海外交通贸易航线清晰地再现在人们的眼前。

泉州古时有“海滨邹鲁”之称,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还是我国唐宋元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20世纪70年代以来,泉州的海外交通贸易史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泉州后渚港南宋海船(是目前全国发现的最完整的古代海船)的发掘和研究成果,泉州海交史博物馆的创建和《海交史研究》的创刊及其取得的学术成果,以及与海交、贸易、宗教、文化、科技往来关系密切的14处文物古迹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发挥的社会效益和深远影响力。

泉州的海外交通活动可以上溯至南朝,隋唐时期已有发展。宋元时期,泉州以刺桐港之名著称于世,被马可波罗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又被誉为世界宗教和谐共处博物馆(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晋江草庵的摩尼教遗迹为现今世界罕见)。美籍华人何秉棣教授赞叹道:“地下文物看西安,地上文物看泉州。”这就是为什么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会落脚在泉州并召开学术研讨会的原因。

泉州宋元甚至隋唐时期的造船工业很先进,1974年发掘的泉州湾后渚港南宋沉船,复原后船身长34米、水线长25.5米、最宽处11米,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完整的宋代海船,现陈列在泉州市西街开元寺古船馆。据发掘报告,该船是一艘面宽底尖、吃水深、有多个隔水密舱的福船(图1)。

图1 南宋福船

研究表明,该泉州后渚港南宋海船航线应是自泉州起航,经粤东——我国南海诸岛——占城(今越南)转三佛齐阇婆、勃泥、麻逸等地,并有可能从三佛齐返航,返回时大约在南宋景炎二年(1277)七~九月间在后渚港沉没。船上发现有大量泉州窑系的德化、晋江磁灶、南安窑和建窑黑釉等地陶瓷。从船上的货主姓名签牌看,船主应当是泉州人。船上还有大量进口的香料木等物,证明这是宋元时期泉州经广东一西沙群岛到东南亚等国的主要海上丝路。同时也说明泉州与广东、海南和南海诸岛——南海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长期的密切关系,而且是主要航线。“南海I号”、 “南澳I号”沉船的发现和研究也再次证明这一条航线的存在。

1987年8月“南海I号”南宋沉船被发现于广东阳江邻近台山的上下川岛海域(图2),首次打捞的247件器物全部移交广东省博物馆,其中陶瓷器200多件,主要是德化窑白瓷罐粉盒、晋江磁灶窑绿釉小壶、印花碟;建窑黑釉碗、盏;江西景德镇窑影青和浙江龙泉窑青瓷等。2007年底整艘船进行打捞进入水晶宫,船上货物均以瓷器为主,出水陶瓷器达7 000多件,年代从北宋中晚期至南宋(1127~1279)早期,也是以福建窑系为多。历代铜钱6 000多枚,最晚的年代是南宋“绍兴元宝”,说明该船应是南宋早期的贸易海船。从船上出水的陶瓷窑系推测,该船很可能是从泉州装货后开出,航行到今广东阳江市邻近台山市上下川岛南面附近的海域沉没。“南海Ⅰ号”南宋沉船是一艘双甲板海船,身长约30.4米、宽约9.8米、高约4米,它是什么船,船主是中国人或外国人?都有待对它进一步发掘来解决,但它的发现和整体打捞的重大价值和意义是无庸置疑的。

1975年,广东省博物馆和海南行政区文化局考古人员在西沙群岛北礁上发现的300公斤古铜钱,其中近5万枚保存完好,钱文清晰的明成祖“永乐通宝”,推测可能是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宝船遗留下来的。

图2 南海I号出水

1996年,海南省琼海县渔民在西沙群岛发现了“华光礁Ⅰ号”宋代沉船(图3),并打捞出一批陶瓷器和古铜钱。1998~1999年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虽船体已受破坏,但打捞出水器物近万件,大部分也都是出自泉州,以瓷器为大宗,有景德镇宋代湖田窑青白瓷、泉州南安罗东窑刻有“吉”、“大吉”字瓷盘、磁灶土尾庵宋元酱褐釉军持、瓶、罐,还有闽北松溪县回场窑刻有“张”字宋代青瓷等。这些足以断定这艘古沉船是一艘在泉州购载物品,经广东、海南西沙群岛前往东南亚等国的贸易船。

图3 “华光礁I号”船舱

2007年5月,南澳岛(县)渔民发现“南澳Ⅰ号”明代沉船,2010年4月10日,水下考古人员下水进行正式打捞出水文物亦以福建窑居多,共出水文物达数千件之多,不但许多文物以往从未见过,而且沉船上也首次发现了大批外销的“汕头器” 成品,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所谓“汕头器”实际上出自福建漳州窑。从目前出水的的一千多件陶瓷器看,主要是明代的青花瓷,有直径达30-40厘米的大盘,盘内绘有瑞兽麒麟、牡丹、仕女等各种花纹吉祥字。仕女中有长颈、颈上套有多个项圈的外国女人形象,有的青花碗圈足底书“大明年造”款。许多青花瓷碗、大盘器底粘有细砂,“砂足器”是闽南漳州窑系瓷器的一大特点,所以专家认为“南澳I号”的青花瓷应来自漳州窑。随着明代漳州月港的兴起,漳州地区的陶瓷业得到很大发展。并外销东南亚、日本、东非、欧洲等地。不过,往时是以“汕头器”(SWATOW器)或“克拉克瓷”名目出口外销的,但是福建省博物院陶瓷专家曾凡和栗建安研究员撰文指出,名为“SWATOW器”,实为漳州窑产品[4]。2010年3月,南澳海防博物馆专业人员带着仕女纹青花盘和麒麟纹青花盘到漳州市博物馆与那里馆藏的平和窑的同类器几乎一模一样。

“南澳I号”是一艘保存相当好并有隔水密舱的木质风帆船,这个时期的“广船”、“福船”等船系已经成型,沉没时间应是在明末万历到宗祯年间。“南澳I号”沉船及船上大量青花瓷的发现,对闽南、粤东古代“海上丝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沉船船体本身也对古代造船业的水平有着非凡的研究价值。

所有这些,让泉州——广东这条古代南海海上交通贸易航线清晰地再现在人们的眼前。据考证这条航线早在汉代就已经开通,明人茅元仪所辑《武备志》卷二百四十附图上所载的《郑和航海图》对此航线也有明确记载。“南海I号”、“南澳Ⅰ号”等的出现给这条航线的存在再次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据史料记载,南宋以后福建沿海地区的瓷业不断发展,随着泉州港的兴起,又起到了支撑了福建瓷业的生存与发展的作用,外销瓷成为泉州港口的显货。而漳浦在福建东南沿海,海岸线长达210公里,据《宋会要·食货》载:“漳浦有熟昭务”,漳浦于宋代就已成为海上外销陶瓷器的重要出海港口。宋朝还把市舶司的设置从广州一地,扩大到泉州等港口。到了元朝,政府不断完善和制定市舶条例,设置的市舶司最多曾达到七处,其中就有泉州。只是到了明、清由于政府实行了“禁海”,一度只剩下广州一处通商口岸。

除1974年后渚港发现宋船以外,1976年前后东海法石也发现宋元沉船,还发现碇石;石狮市石湖发现沉船,打捞到宋代黒釉碗等物;晋江秀涂发现宋代沉船;晋江溜石清代沉船;晋江深沪湾打捞到明末(南明)清初銅炮、铁炮、砲弹、铜锣等物。

这一连串不同朝代的古代沉船在泉州——广东的沿海被发现,以及沉船密度之高,表明此海域尤其是南海所处的地理位置之重要,使之自古以来在海上交通贸易中就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7年12月22日“南海I号”成功出水,这种整体打捞方式在世界水下考古史上属于首创,也预示着中国水下考古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随着水下考古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相信更多的迷团将会被揭开,对沉船以及船载货物的不断深入研究,将对建设广东海洋强省意义非凡。在此,我们热切地期待着有更多更重大的水下考古新发现。

[1]杨式挺.加强水下考古是重现“海上丝绸之路”昔日辉煌的必由之路.泉州港与海上丝绸之路(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2003.

[2]王连茂.泉州海外交通史研究概述.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李玉琨.20世纪泉州海交史研究回顾[C].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南方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岭南文史2002年增刊.

[3]杨式挺.从考古发现略论海南省历史的两个问题[C].缅怀韩振华先生暨南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征出版社,2008.

[4]邱立诚,杨式挺.从文物考古资料探索潮汕地区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M].潮学研究第二集,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1994.

[5]杨式挺,崔策.从水下考古看南海海上交通贸易[C].中国航海文化之地位与使命——中国航海博物馆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航海博物馆编印,2010.

[6]杨式挺.试论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古学研究[J].岭南文史,2002年增刊.

Quanzhou and Guangdong ancient trade overseas transportation

CUICe
(Guangdong Provincial Museum, Guangzhou 510000)

SCS is the number of China's ancient shipwrecks and several sea remains the most important most, area of underwater archaeology.This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Quanzhou Houzhu harbour ships (is the discovery of the most complete ancient ships) to explore and research results, the Quanzhou Maritime Museum, exhibition and "create publication history research" into the sea and made a serie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into the sea, trade, religion, cul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exchanges, 14 cultural relics, was listed as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and its social beneft and far-reaching infuence,which many achievements, at present is among the highest in the country. Quanzhou in the "maritime Silk Road" and Guangdong, Hainan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 Nanhai Sea Silk Road, from the archaeological especially underwater 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 is closely related to long-term, and is the main route. "The South China Sea I", "Nan'ao No.1" discovery of the sunken ship and research has repeatedly demonstrated that this route.

Quanzhou;Guangzhou;ancient;transportation;trade

U693.33

A

崔 策(1957-),男,高级电工。主要从事网络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2014-11-17

猜你喜欢
南澳沉船泉州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沉船的启示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南澳的骄傲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海底沉船
海岛寻踪 南澳海防遗址调查记
沉船事件仍然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