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罗阳佳 徐 倩
当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当技术打破资源壁垒,连接校园内外,连接过去与现在,课堂范式必将重新建立,为每一位学生营造无处不在的“私人定制”的数字化学习空间。
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方面的“闵行经验”吧!
英语课,学生在线写作,系统自动评分、纠错,学生反复修改,最后提交上传,系统即时反馈全班共性语法错误统计数据,学生互评,教师当堂讲评,写作教学效率大幅提高;
数学课,学生用数码笔做随堂练习题,教师可全程观察每名同学的做题进度和对错,及时提供一对一辅导;
地理课,应用google earth软件,师生饶有兴致地探究起长江、黄河沿岸城市的分布特点;
音乐课,只需几分钟,学生就能用新学的乐理知识,在电脑上创作一段曲子……
“新式武器”按需服务于教学案例学校:闵行二中
闵行二中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每间教室安装了一台65寸的整合电子白板等功能的触摸屏电脑一体机,建立了4间数字化教学专用教室,还配备了80支学生用数码笔和40支教师用数码笔。而这两种“新式武器”是闵行二中根据师生实际教学需求向项目组申请添置的。
学生用数码笔在电子笔记本上书写的内容可以即时上传、记录到后台,老师可以在自己终端上调看任何一名学生的电子笔记,学生的解题过程一目了然,用老师们的话讲,“有了数码笔,对学生的研究可以更深入了”。
在课堂上,借助技术手段,教师可以观察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虽然教学进度会因此而放慢,但老师们感到,学习迈进的每一步都稳扎稳打了。
教师用数码笔能大大方便老师们录制“微课”。老师们只要拿着数码笔在专用纸张上写写画画,边写边讲,结束时就能生成一个集解题书写过程和讲解旁白为一体的PDF文件,通过USB接口导入电脑,挂到网上,即可供学生课后自学。
据学生反映,老师们制作的“微课”广受欢迎,特别是当自己对某个英语语法知识或者某道数学变式训练题疑惑不解时,只要点播“微课”,不管老师在不在身边,都能享受到一对一个别化答疑的“特需服务”。
闵行二中的一间录播教室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间教室配备了一套先进的课堂教学录播系统,师生在这间教室上课,麦克风、摄像头自动追踪发言主体,所有互动过程全程自动拍摄。
如此一来,课例的制作从“手动模式”转换成了“智能模式”,“以前拍摄课堂现场,需要手工切换画面,现在后期剪辑方便了许多”。
校长朱靖说,学校将制作好的课例作为日常教研活动的重要资源,放大了单个课例的利用价值和辐射效应。
更重要的是,在这套录播系统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课堂教学分析统计平台,可以对教师行为进行环节时间记析、行为频度记析、质性状态记析等大数据分析,反映各类学校各类教师教学的基本状况。
拥有这样的数字化录播教室并非只有闵行二中一家。
据“电子书包”项目负责人、闵行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永和介绍,闵行区现在已有30所学校建成了这样的教室,使用效果都受到老师们的好评,“将来在线评课将常态化,我们会请区里最优秀的教师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跨时空点拨青年教师上的课,这样既节省了时间精力,弥补了公开课后现场研讨不深入的缺陷,还让来自最普通学校的教师也能高频率地享受到名师的高水平指导”。
闵行区形成全区性培训、校际合作伙伴联盟培训、校本培训等三级立体培训体系,通过专题培训、课堂观摩、校际研讨交流、远程网络教研等多元化的培训形式,从技术操作、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等方面开展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
除了接受各级培训,教师们更多的是在实战当中提升信息化素养。
善用的教师队伍
案例学校:梅陇中学
两年前,刚接触电子书包项目时,梅陇中学音乐教师徐黎一度陷入了迷茫。
“平时自己Pad玩得很溜,但从没在课堂上用过,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抱着尝试的念头,徐黎把Pad上的功能试了个遍。
上课铃响了,徐黎推送了一条“上课了”信息给学生;课上提问,她让学生用Pad点击“举手”。
如此一节课下来,徐黎自己都觉得“太傻了”:为什么不直接说“上课了”?为什么不让学生举手回答?
“音乐课不能偏离课程本体,不能让自己的教学被信息技术牵制和左右。”从“两眼一抹黑”到认真思考为什么用?怎么用?徐黎很快意识到,技术只是为人而服务,是为了让教师的教更加便捷,而不是被它所操控。
以往班上只有一架钢琴,教师也只能听到全班的合唱声,没法了解每个孩子唱得怎样。现在徐黎用“钢琴键盘”软件,让学生自己弹自己听,先学会基本音准,再教学时效果大不相同。“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在用“作曲达人”软件时,徐黎有更明显的体会,以前是把谱子写在纸上,谁写好了就拿给老师弹出来,不好听的话再拿下去修改,一节课效率很低。
现在让学生创编两个小节,他们只要在Pad上选好音符,手一拉,音符就填到虚拟五线谱上,自己可以用欣赏功能听听创作得怎样,还可以修改、展示,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学生的作曲积极性提高了很多。
事实上,每一个梅陇中学的教师都在切身感受并真实悦纳着信息技术带来的改变。
2013年,学校将往年的“青年教师大奖赛”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育相结合,脱胎换骨为“全体教师大奖赛”,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覆盖全体教师。
从学科教师到行政干部,从有着31年教龄的老教师到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参赛的教师们积极准备,所在教研组、备课组也团结合作,开动集体智慧,帮助选手在选题、教案修改、信息技术使用等方面出谋划策。
心理教师郁丹蓉报名参加了“全教赛”,整个探究组的教师都来帮助她。
化学教师管文利和语文教师熊熠从信息技术的使用、板书的设计、教学流程的合理性、语言文字的规范性等给予意见,心理教师小组里每个成员都是直言不讳地畅所欲言。
郁丹蓉也非常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建议,反复修改每个细节。“当我们看到在评课平台上,郁丹蓉心理课的点击率最高时,我们真是喜极而泣。这不仅是因为她的自信、努力与拼搏,也缘于我们小组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团结协作。”管文利说。
在“全教赛”的激励下,全校教师愿意尝试信息技术的劲头更足,他们不仅致力于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而且越来越有想法,甚至根据自己的教学进程给软件制作公司提建议。
“数学课平板不好用,那就用数码笔;科学课需要做实验,那就上传感器;心理课想要互动,那就进微信圈;英语课想要加强阅读写作,那就试试专业的学习平台……”校长乔慧芳如是说,“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学校要做的就是用各种方式帮助教师用活、活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有效性”。
让教师“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案例学校:龙柏中学
龙柏中学在推进“电子书包”项目的实践中,非常注重通过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研讨、反思和改进行动,不断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以适应电子书包教学的有效需求。
为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学校多次组织读书活动,印发学习材料,让教师们在阅读《国际教育新理念》《移动浪潮——移动智能如何改变世界》《2014移动学习》等书籍的过程中感悟到,在移动浪潮席卷而来之际必须做好充分的冲浪准备,积极投身教学方式变革。
学校还开展了“新理念、新流程、新技术、新方式”青年教师论坛评比活动,集思广益、统一认识,为电子书包实验的推进奠定思想基础。
本着“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原则,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电子书包课堂教学研讨展示活动:项目组的实验研讨课、各教研组的研讨课、全校性的展示研讨课、校际间交流研讨课等。
这些活动让全体教师对电子书包应用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感知和了解,跟进实践者越来越多,他们纷纷结合学科教学、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2014年4月底开展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将学校重点研究课题“激情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和电子书包实验教学有机融合于一体,强调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基于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探究,运用激情高效课堂教学流程,注重课堂教学生态的构建,注重发挥电子书包的优势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变革。这为全校教师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电子书包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示范。
为帮助教师尽快熟悉终端操作,掌握电子书包平台教学各环节使用,学校重点进行了基于AISCHOOL平台的电子书包教学的各项实务培训,从教学资源的准备到教学环节的设计、学习资源的推送、课堂检测和即时评价、课后作业的布置等,都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实务操作培训,并在情境模拟进行“实战演习”。
学校还开展了电子书的制作、图片处理、视音频的剪辑、微课程的制作等技术培训,为电子书包的常态化应用创造条件。
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组重视平台建设,认为只有建设起贴近师生教学实际需求的有效平台,才能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课堂教学研究。项目组在研发区域平台的同时,吸纳整合各个学校自主研发的平台,探索形成区校两级共建共享电子书包应用服务平台的制度。
利用这个统一的平台,闵行区构建了个人、学校、区域三级资源管理体系,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将自建资源在此平台上发布,与同行分享交流。
多重“平台”,多元选择案例学校:罗阳小学
刚进罗阳小学一年级的小林,听说学校提供了40多门校本课程,高兴极了,其中既有他感兴趣的“车模天地”,又有他最擅长的“捏彩泥”。
由于这两门课都是安排在周一下午的选修课时间,原本还在纠结选哪一门课的小林,如今却不必烦恼。
原来,通过罗阳小学的“六艺学堂”校本课程平台,孩子们可以在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里选择一门,甚至多门自己喜爱的课程。
如果上课时间有冲突,那么可以选择线上学习,因为每一门课程都有老师精心制作的电子教材,以及录制的微视频,像“捏彩泥”这类易于操作、材料易备的课,孩子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边看微课边动手操作,作品完成后,直接拍照上传,自己、同伴、老师都可以在线上给予评分。
除了“六艺学堂”校本课程平台,罗阳小学的基础型课程平台功能“更为强大”。学校与公司合作,全方位打造罗阳小学的云学库、云课堂。
“云学库”利用购买资源、网上采集、教师制作、资源选择等方式不断搜集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大量资源,再经过教师整理、学生推介等方式集成,方便老师和学生随时调用。
“云课堂”利用辅助教学系统,如Aischool平台进行数字化教学,这是一个可以在预习、授课、课堂检测和知识修补、课后作业、错题积累等多个环节为老师和学生提供最大支持和帮助的平台。
不仅是课程平台,罗阳小学的“班级自主管理”实践平台也深受学生喜爱。
以往小干部竞聘总是或多或少存在不透明的问题,如今却大不一样。学生们可以自主登录“班级自主管理”实践平台,进行班干部的竞聘;也可以在线聆听竞聘学生的竞选稿,观看他们自主制作的竞聘视频;甚至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互动评论。最后,每个学生滑动手中Pad,投上庄严的一票,平台上立即生成数据和柱状图,竞选结果当场就能公示。“既体现公平透明,又提升了管理效率。”校长王笑慰说。
“班级自主管理”实践平台的功能远不止于此。在罗阳小学,每一个学生在班级里都有自己的“小岗位”,他们在岗位上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在平台上都留下了锻炼、展示、沟通、评价的数字化轨迹。而这些精准的数据记录,让今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有据可依。
值得一提的是,在罗阳小学,无论是课程平台,还是“班级自主管理”平台,抑或是学校的“安全教育”平台、运动会管理平台等,孩子们的学习轨迹、自我管理轨迹等,都以成长数据的方式,直接与学校“家校通”平台对接。家长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点滴动态,包括学业、作业、生活、健康等一系列情况。
2014年5月,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组购进了超星尚悦数字图书馆,其中包含适合中小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的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艺术、文学、历史、地理、军事、航空、航天等各类图书共18万册。
闵行区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与“电子书包”平台实现一站式登录,师生只要登录“电子书包”网站,即可直接进入数字图书馆,实现在线阅读、收藏图书、添加书签、标注、撰写读书笔记、发表书评等多种操作。系统还为每个用户账号都开通了个人空间,通过学习空间的互动功能,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
除了互动功能外,用户所有的操作记录都会在学习空间留下痕迹,所有的学习内容都会保存在学习空间,并自动备份至云端服务器上,充分满足用户学习和社交的各种需求。
考虑到用户可能会使用不同类型的移动设备进行阅读的需求,数字图书馆支持PC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多种终端。
为了实现资源的持续生成、共享,闵行区建立了一套鼓励教师原创的评价激励机制。
在“电子书包”专用平台上,教师经审核可以发布自己建成的资源作品,可以查看下载别人制作的资源,还可以点评使用效果,系统依据资源使用率、用户好评率等数据自动筛选排序,实现教育资源的优胜劣汰。
同时,闵行将通过相关机制激励学校主动开放推广校本课程,形成闵行区精品课程图谱,减少校级层面的低效重复建设。这里有个“可汗学院”案例学校:闵行中学
打开百度,搜索“一天一招”,闵行中学化学教师戢军勇用了近六年时间,一点点积累形成的“化学图书馆”展现眼前。
“开放、全面、专业”,是这个访问量已过20万的“微图书馆”的特点,而“既有网上资源的整合,又有自己原创的知识”更是让它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资源库:“基础化学”的课程视频、化学式大全、计算题分析;“食品化学”的添加剂、防腐剂研究;“史记化学”的科学家和科学发明;“拟人化学”以性别来拟人金属与非金属……
“我一直希望能把自己教的学科与生活、社会现象联系起来,只有建立在生活经验上的知识,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戢军勇笑称教师应该像“章鱼”一样,将知识的触角伸得远一些。
除了像戢军勇这样自己建立资源平台,在闵行中学,更多教师长期积累下来的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集聚在作为电子书包应用基础平台的“毕博教学管理平台”上。
目前,学校已建成各学科视频课程共300多个,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
除了课程资源,在毕博平台上,还有“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和“考试管理系统”等,而支撑这些系统发挥效用的,正是闵行中学教师和教研组经过筛选、整合、创造的教学资源。
以其中的“微课程作业辅导系统”为例,教师们就是在深入研究了学生在课外作业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时总是自然而然地“抄袭”或“回避”等实际情况,而专门设计的。
可以说,这一系列微课程视频,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具有闵行中学特色的“可汗学院”,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作业个性化辅导问题,从而为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在资源建设上,我们已经由重视支持教师教学的资源建设转向重视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资源建设。”校长余安敏向记者介绍,资源建设首先需要拥有一批专业能力强、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才能真正将课堂教学互动软件与学校所使用的毕博教学管理平台进行集成,以实现教学资源、试题等共享,从而真正将课前、课中和课后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互动、多维度的学习资源,把学生单一被动的接受、记忆的学习过程,变为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探索的主战场。
闵行区在“电子书包”项目实验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问题引领、发展智慧”的数字化教学策略,探索了以“前移后续、合作互动、自适应评价”为基本特征的“以学生问题为主线”的数字化智慧课堂教学范式,引领全区各校的数字化教学探索。
一款软件让他喜欢上了英语作文
案例学校:闵行二中
在闵行二中众多的信息技术软件平台上,有一款英语写作在线测试软件深得学生的喜爱。
现在,高二(6)班的刘泽民每次写英语作文,都先提交给系统,再根据系统给出的分数和修改意见,反复打磨,直到自己满意再提交给老师。
一段时间后,刘泽民不仅英语写作水平提高了,而且更有热情了,他常常会去打听班上的最高分是多少,和小伙伴们比一比;又会主动去问老师,如何修改作文才能更完美;最重要的是,他开始自主学习一些新的句式,而不再拘泥于简单的基础句型。
英语教师李敏告诉记者,以往很多英语教师都不太敢开设英语写作课,既费时间也费精力,需要很长的周期去批阅和反馈。
如今,通过写作软件帮助纠正词汇、语法等基础问题,李敏发现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学习,甚至有学生自觉修改了60多次。
李敏的英语写作课也因此上得更加高效:第一步,重点处理系统整合的全班共性错误,统一讲解;第二步,帮助学生解决逻辑、构思上存在的问题;第三步,调出一个学生的文章作为案例来评析,传授更多写作技巧。
“真正要使教育能享受到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真正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转型和变革,真正以人为本,使技术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为学生走向未来社会服务,那么就要转向学生的学习,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来构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校长朱靖如是说。
围绕课堂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闵行二中运用“维基技术”构建的知识网络系统为数字化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变革的核心要素依然离不开被区域专家称作“数字化智慧教学模式”的“三步五环”教学模式。
从课前准备,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后的拓展,数学教师吴陈华的一节《生活中的数学》,可以说是“翻转课堂、有效课堂、个性化学习”的体现。
课前准备,让每个学生观看微视频,完成相关配套练习;课堂教学时,教师答疑解惑,通过变式训练,并利用几何画板探究问题,师生共同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课后的深化拓展,让学生对比两个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归纳它们的异同点,并将新观点添加到平台上。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突破时空的自主学习
案例学校:北桥小学
学校在“电子书包”实验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情景创设-问题探究-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基本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教师将事先准备的情境资源推送到学生终端,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并将想法、意见发布在平台上,教师再展示学生生成的资源,并引导探索。
学生将信息加工、整理、总结,建构为自己的有意义的知识结构。最后通过电子书包的测评工具进行自我评价,或由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即时评价,从而完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技术作为情境创设工具、展示工具、信息加工工具、评价工具等改变了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较好地作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北桥小学探究课、班会课、活动课中,运用较多的则是另一种“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模式。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确定探究主题后,制订学习计划,组织合作学习小组,运用信息技术搜集网络资源,形成多媒体研究小报告,并向全班展示,学生互评。
学校对“电子书包”的应用还从校内延伸到了校外,教师可以将与课程学习相关的拓展性学习资源整理打包后呈现在网络平台上,也可以收集形成性练习和总结性测评资料,让学生在线自测,还可以在网上搭建论坛,组织学生专题讨论,总之打破教室空间藩篱,让学生无论在校还是在家,都可以随时随地随需求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