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解金钊
案例学校: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于老师,有件事给您添点麻烦,丹丹(化名)回家后,不好好吃饭,也不和人说话,我们很担心,她今天在学校还好吗?”开学后的一个傍晚,正在家中备课的于燕收到学生家长发来的一条求助微信。丹丹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一直都很活泼开朗。于燕过电影般在脑子里“快放”了丹丹一天的表现,恍然大悟。原来,当天于燕留了几道数学练习题,班上的学生都在自习课上完成了,唯有丹丹开了小差,临放学前才匆匆写好。眼看平时不如自己的小伙伴都完成了作业,要强的丹丹肯定是自尊心受伤了。
找到“病因”,于燕随即在微信里和家长讲述事情经过,并建议家长耐心地对女儿进行疏导。在于燕的“遥控”下,家长一点点解开丹丹的心结,眼看女儿笑逐颜开,家长也在微信里发来了“赞”。
于燕告诉记者,微信刚普及的时候,她就敏锐地发现了其强大的传播功能。之后,她尝试建立了家长微信群,这成为及时传递消息、答疑解惑、辅助教育的工具。家长们也由以往“不开会不见面”变成如今时不时都要讨论一下当天习题、孩子表现及如何培养兴趣爱好等话题,微信群渐渐由老师的“传声筒”变成了家长们的交流园地。
“有一次,两个孩子在学校闹了点矛盾,家长们知道后,主动在群里做了自我批评,还教育自己的孩子多学习别人的优点,两家人握手言和成了好朋友。”于燕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小孩们接触手机、微信都很早,通过一件小事,让家长之间的友善与谦让在微信里传播开来,这对于其他学生和家长来说,极具教育意义和榜样效应,最终也会促使全班孩子们良好道德情操的形成。
延伸文章
晒晒“微”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