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羽绒制品填充料质量问题

2015-01-15 09:55郑淑芬李小红梁淑茹
中国纤检 2015年2期
关键词:填充料质量

郑淑芬+李小红+梁淑茹

摘要:

本文介绍了目前羽绒制品填充料在质量上存在的典型问题,并通过试验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企业生产、羽绒制品检测及质量控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羽绒制品;填充料;质量

1    引言

羽绒是天然保暖材料中保暖性能最佳的一种天然纤维,因羽绒具有独特的轻柔保暖和吸湿发散的良好性能,而且充满弹性,触肤感很好,因此一直以来备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近年来受H7N9禽流感的影响,羽绒制品原材料短缺,价格飞涨,市场上含绒量90%的羽绒每公斤已经从300元涨到了600元左右,部分羽绒生产企业在控制成本、提高利润的驱使下,羽绒原料和制品质量问题日渐严重,羽绒原料的质量问题成了广大消费者非常关注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羽绒原材料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和认识,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些笔者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的羽绒制品填充料质量问题。

2    羽绒填充料存在的典型问题

2.1  “粉碎毛”

近年来有大量的“粉碎毛”(图1)制品作为羽绒制品进入市场,“粉碎毛”是指水禽毛片经过机器粉碎后的碎毛,由大量羽丝、少量绒丝组成,不含有绒子,其蓬松度、清洁度、微生物检验结果极差,不具备保暖性能,消费者在穿着过程中羽丝、绒丝容易钻出制品表面,影响穿着外观的同时甚至容易被呼吸到人体的呼吸道,危害人体健康。GB/T 14272—2011[1]《羽绒服装》标准中对羽绒服装含绒量也有明确的要求,羽绒的含绒量明示值不得低于50%,因此“粉碎毛”这类原料不允许用作羽绒服装填充料,在正常羽毛羽绒混合物中掺进“粉碎性羽毛”或“下脚料”属于“掺杂使假”违法行为,建议生产企业以保暖性能和保证人身健康为前提,提高羽绒服装的质量,切勿用粉碎性羽毛作为羽绒服装填充料。

图1    “粉碎毛”示例

2.2  填充料中掺有大量小鸡毛、鸡丝

陆禽毛是指尖嘴禽类的羽毛,鸡毛、鸽子毛属于陆禽毛类。小鸡毛(图2)外观呈枝杈形,扁平状,较为柔软,颜色偏黄;鸡丝(图3)是从鸡毛的根部掉落下来的小羽枝,色泽光亮,其上分布的羽丝呈平行的梯子状;在羽毛羽绒成分检验过程中小鸡毛、鸡丝分别容易被误判为绒子、绒丝,因此部分羽毛羽绒原料生产厂商为了减低成本,提高利润,有意掺入大量的小鸡毛、鸡丝以浑水摸鱼提高含绒量和绒子含量。而GB/T 14272—2011和GB/T 10288—2003[2]标准中要求羽毛羽绒成分分析初步分拣时应把陆禽毛片、陆禽羽丝分拣干净,归入陆禽毛,不能计入含绒量、绒子含量,因此陆禽毛分拣的干净程度,直接影响到含绒量、绒子含量的结果,检验员在检验过程中应对陆禽毛有正确的认识和鉴别,正确区分陆禽毛和水禽毛片。

图2    小鸡毛                         图3    鸡丝

2.3  含有大量粉尘

羽毛羽绒原料加工流程是经过水洗、烘干、除尘、除臭等工艺,由于原料加工过程中除尘环节没有严格把控,造成样品中含有大量类似粉尘(图4)的超短绒丝和羽丝;在羽毛羽绒成分分析检验过程中,这类粉尘粘附在分拣台面上,不易夹起,用手一拨会形成团状混合物(图5),无法分离,加大了检验的难度,羽毛羽绒成分分析应把此类粉尘归入杂质;同样,此类样品在执行标准GB/T 12705.2—2009[3]防钻绒性测试时,试样袋在转箱内经过转动、撞击后,面料表面上铺满一层粉尘(图6),该类超短纤维钻出布面形成“团状物”,检测无法准确计数。用此类填充物做成的羽绒制品在使用过程中经过摩擦或拍打,粉尘容易钻出面料表面,进入呼吸道和接触皮肤,直接影响到人身健康。

图4    含有大量类似粉尘的超短绒丝和羽丝

图5    团状混合物          图6    防钻绒试验后的样品

2.4  填充料含有杂物

羽绒服填充料中混有缝纫线、布碎、透明胶、竹枝、编织带等杂物(图7),生产商在原料收购、加工和成衣制作过程中应避免掺有非羽毛羽绒等杂物,确保羽绒服填充物为100%羽毛羽绒。

图7    填充料中含有的杂物

2.5  含有“下脚料”

近年来随着羽绒原料价格飙升,有些厂家、商家就铤而走险采用羽毛羽绒工业“下脚料”冒充羽绒作为羽绒服填充料,下脚料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羽毛羽绒原料生产加工过程中掉落在分毛机和分绒机底下的绒丝、羽丝、陆禽羽丝长期积累而成,有的是团状“下脚料”(图8),有的是散状“下脚料”(图9),此类样品粉尘严重超标,蓬松度也非常低;(图8)样品用肉眼观察,毛片含量很低,从表面外观看感觉含绒量很高,作者按GB/T 14272—2011方法对此样品进行了蓬松度测试,蓬松度测试结果仅9.0cm,不具有弹性,由此可见,此类填充料非专业人士很难判断,消费者容易受骗上当。

图8    团状“下脚料”       图9    散状“下脚料”

2.6  羽绒添加蓬松剂

目前羽绒加工工艺上出现了一种提高羽绒蓬松度的新工艺,在羽绒表面上添加蓬松剂,主要的作用是将绒子、绒丝粘连在一起,在成分分析检验中绒丝不易被抖下来,能提高绒子含量、含绒量和蓬松度;不添加蓬松剂的羽绒用手按下去会自然蓬松,绒子、绒丝与杂质分离清晰,用手抖动会自然下落,做蓬松度测试时,绒朵不粘在蓬松度仪器,压板无阻力,自然下落;而添加了蓬松剂的羽绒表面看上去绵绵的,绒丝少,手摸有点粘手,用手按下去不易回弹,装在袋子里绒会粘在袋壁上,不易掉出来,做蓬松度测试时,绒会粘在蓬松度仪的壁上,不是自然落下,会阻碍压板,压板不易压下。

此类羽绒经过水洗后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甚至影响羽绒原有的自然膨胀和收缩功能,因此用在制品上是不会提高蓬松度的,主要是应付检测机构。

参考文献:

[1] 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S].

[2] GB/T 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S].

[3] GB/T 12705.2—2009纺织品 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 第2部分:转箱法[S].

(作者单位: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

摘要:

本文介绍了目前羽绒制品填充料在质量上存在的典型问题,并通过试验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企业生产、羽绒制品检测及质量控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羽绒制品;填充料;质量

1    引言

羽绒是天然保暖材料中保暖性能最佳的一种天然纤维,因羽绒具有独特的轻柔保暖和吸湿发散的良好性能,而且充满弹性,触肤感很好,因此一直以来备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近年来受H7N9禽流感的影响,羽绒制品原材料短缺,价格飞涨,市场上含绒量90%的羽绒每公斤已经从300元涨到了600元左右,部分羽绒生产企业在控制成本、提高利润的驱使下,羽绒原料和制品质量问题日渐严重,羽绒原料的质量问题成了广大消费者非常关注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羽绒原材料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和认识,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些笔者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的羽绒制品填充料质量问题。

2    羽绒填充料存在的典型问题

2.1  “粉碎毛”

近年来有大量的“粉碎毛”(图1)制品作为羽绒制品进入市场,“粉碎毛”是指水禽毛片经过机器粉碎后的碎毛,由大量羽丝、少量绒丝组成,不含有绒子,其蓬松度、清洁度、微生物检验结果极差,不具备保暖性能,消费者在穿着过程中羽丝、绒丝容易钻出制品表面,影响穿着外观的同时甚至容易被呼吸到人体的呼吸道,危害人体健康。GB/T 14272—2011[1]《羽绒服装》标准中对羽绒服装含绒量也有明确的要求,羽绒的含绒量明示值不得低于50%,因此“粉碎毛”这类原料不允许用作羽绒服装填充料,在正常羽毛羽绒混合物中掺进“粉碎性羽毛”或“下脚料”属于“掺杂使假”违法行为,建议生产企业以保暖性能和保证人身健康为前提,提高羽绒服装的质量,切勿用粉碎性羽毛作为羽绒服装填充料。

图1    “粉碎毛”示例

2.2  填充料中掺有大量小鸡毛、鸡丝

陆禽毛是指尖嘴禽类的羽毛,鸡毛、鸽子毛属于陆禽毛类。小鸡毛(图2)外观呈枝杈形,扁平状,较为柔软,颜色偏黄;鸡丝(图3)是从鸡毛的根部掉落下来的小羽枝,色泽光亮,其上分布的羽丝呈平行的梯子状;在羽毛羽绒成分检验过程中小鸡毛、鸡丝分别容易被误判为绒子、绒丝,因此部分羽毛羽绒原料生产厂商为了减低成本,提高利润,有意掺入大量的小鸡毛、鸡丝以浑水摸鱼提高含绒量和绒子含量。而GB/T 14272—2011和GB/T 10288—2003[2]标准中要求羽毛羽绒成分分析初步分拣时应把陆禽毛片、陆禽羽丝分拣干净,归入陆禽毛,不能计入含绒量、绒子含量,因此陆禽毛分拣的干净程度,直接影响到含绒量、绒子含量的结果,检验员在检验过程中应对陆禽毛有正确的认识和鉴别,正确区分陆禽毛和水禽毛片。

图2    小鸡毛                         图3    鸡丝

2.3  含有大量粉尘

羽毛羽绒原料加工流程是经过水洗、烘干、除尘、除臭等工艺,由于原料加工过程中除尘环节没有严格把控,造成样品中含有大量类似粉尘(图4)的超短绒丝和羽丝;在羽毛羽绒成分分析检验过程中,这类粉尘粘附在分拣台面上,不易夹起,用手一拨会形成团状混合物(图5),无法分离,加大了检验的难度,羽毛羽绒成分分析应把此类粉尘归入杂质;同样,此类样品在执行标准GB/T 12705.2—2009[3]防钻绒性测试时,试样袋在转箱内经过转动、撞击后,面料表面上铺满一层粉尘(图6),该类超短纤维钻出布面形成“团状物”,检测无法准确计数。用此类填充物做成的羽绒制品在使用过程中经过摩擦或拍打,粉尘容易钻出面料表面,进入呼吸道和接触皮肤,直接影响到人身健康。

图4    含有大量类似粉尘的超短绒丝和羽丝

图5    团状混合物          图6    防钻绒试验后的样品

2.4  填充料含有杂物

羽绒服填充料中混有缝纫线、布碎、透明胶、竹枝、编织带等杂物(图7),生产商在原料收购、加工和成衣制作过程中应避免掺有非羽毛羽绒等杂物,确保羽绒服填充物为100%羽毛羽绒。

图7    填充料中含有的杂物

2.5  含有“下脚料”

近年来随着羽绒原料价格飙升,有些厂家、商家就铤而走险采用羽毛羽绒工业“下脚料”冒充羽绒作为羽绒服填充料,下脚料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羽毛羽绒原料生产加工过程中掉落在分毛机和分绒机底下的绒丝、羽丝、陆禽羽丝长期积累而成,有的是团状“下脚料”(图8),有的是散状“下脚料”(图9),此类样品粉尘严重超标,蓬松度也非常低;(图8)样品用肉眼观察,毛片含量很低,从表面外观看感觉含绒量很高,作者按GB/T 14272—2011方法对此样品进行了蓬松度测试,蓬松度测试结果仅9.0cm,不具有弹性,由此可见,此类填充料非专业人士很难判断,消费者容易受骗上当。

图8    团状“下脚料”       图9    散状“下脚料”

2.6  羽绒添加蓬松剂

目前羽绒加工工艺上出现了一种提高羽绒蓬松度的新工艺,在羽绒表面上添加蓬松剂,主要的作用是将绒子、绒丝粘连在一起,在成分分析检验中绒丝不易被抖下来,能提高绒子含量、含绒量和蓬松度;不添加蓬松剂的羽绒用手按下去会自然蓬松,绒子、绒丝与杂质分离清晰,用手抖动会自然下落,做蓬松度测试时,绒朵不粘在蓬松度仪器,压板无阻力,自然下落;而添加了蓬松剂的羽绒表面看上去绵绵的,绒丝少,手摸有点粘手,用手按下去不易回弹,装在袋子里绒会粘在袋壁上,不易掉出来,做蓬松度测试时,绒会粘在蓬松度仪的壁上,不是自然落下,会阻碍压板,压板不易压下。

此类羽绒经过水洗后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甚至影响羽绒原有的自然膨胀和收缩功能,因此用在制品上是不会提高蓬松度的,主要是应付检测机构。

参考文献:

[1] 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S].

[2] GB/T 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S].

[3] GB/T 12705.2—2009纺织品 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 第2部分:转箱法[S].

(作者单位: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

摘要:

本文介绍了目前羽绒制品填充料在质量上存在的典型问题,并通过试验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企业生产、羽绒制品检测及质量控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羽绒制品;填充料;质量

1    引言

羽绒是天然保暖材料中保暖性能最佳的一种天然纤维,因羽绒具有独特的轻柔保暖和吸湿发散的良好性能,而且充满弹性,触肤感很好,因此一直以来备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近年来受H7N9禽流感的影响,羽绒制品原材料短缺,价格飞涨,市场上含绒量90%的羽绒每公斤已经从300元涨到了600元左右,部分羽绒生产企业在控制成本、提高利润的驱使下,羽绒原料和制品质量问题日渐严重,羽绒原料的质量问题成了广大消费者非常关注的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羽绒原材料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和认识,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些笔者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的羽绒制品填充料质量问题。

2    羽绒填充料存在的典型问题

2.1  “粉碎毛”

近年来有大量的“粉碎毛”(图1)制品作为羽绒制品进入市场,“粉碎毛”是指水禽毛片经过机器粉碎后的碎毛,由大量羽丝、少量绒丝组成,不含有绒子,其蓬松度、清洁度、微生物检验结果极差,不具备保暖性能,消费者在穿着过程中羽丝、绒丝容易钻出制品表面,影响穿着外观的同时甚至容易被呼吸到人体的呼吸道,危害人体健康。GB/T 14272—2011[1]《羽绒服装》标准中对羽绒服装含绒量也有明确的要求,羽绒的含绒量明示值不得低于50%,因此“粉碎毛”这类原料不允许用作羽绒服装填充料,在正常羽毛羽绒混合物中掺进“粉碎性羽毛”或“下脚料”属于“掺杂使假”违法行为,建议生产企业以保暖性能和保证人身健康为前提,提高羽绒服装的质量,切勿用粉碎性羽毛作为羽绒服装填充料。

图1    “粉碎毛”示例

2.2  填充料中掺有大量小鸡毛、鸡丝

陆禽毛是指尖嘴禽类的羽毛,鸡毛、鸽子毛属于陆禽毛类。小鸡毛(图2)外观呈枝杈形,扁平状,较为柔软,颜色偏黄;鸡丝(图3)是从鸡毛的根部掉落下来的小羽枝,色泽光亮,其上分布的羽丝呈平行的梯子状;在羽毛羽绒成分检验过程中小鸡毛、鸡丝分别容易被误判为绒子、绒丝,因此部分羽毛羽绒原料生产厂商为了减低成本,提高利润,有意掺入大量的小鸡毛、鸡丝以浑水摸鱼提高含绒量和绒子含量。而GB/T 14272—2011和GB/T 10288—2003[2]标准中要求羽毛羽绒成分分析初步分拣时应把陆禽毛片、陆禽羽丝分拣干净,归入陆禽毛,不能计入含绒量、绒子含量,因此陆禽毛分拣的干净程度,直接影响到含绒量、绒子含量的结果,检验员在检验过程中应对陆禽毛有正确的认识和鉴别,正确区分陆禽毛和水禽毛片。

图2    小鸡毛                         图3    鸡丝

2.3  含有大量粉尘

羽毛羽绒原料加工流程是经过水洗、烘干、除尘、除臭等工艺,由于原料加工过程中除尘环节没有严格把控,造成样品中含有大量类似粉尘(图4)的超短绒丝和羽丝;在羽毛羽绒成分分析检验过程中,这类粉尘粘附在分拣台面上,不易夹起,用手一拨会形成团状混合物(图5),无法分离,加大了检验的难度,羽毛羽绒成分分析应把此类粉尘归入杂质;同样,此类样品在执行标准GB/T 12705.2—2009[3]防钻绒性测试时,试样袋在转箱内经过转动、撞击后,面料表面上铺满一层粉尘(图6),该类超短纤维钻出布面形成“团状物”,检测无法准确计数。用此类填充物做成的羽绒制品在使用过程中经过摩擦或拍打,粉尘容易钻出面料表面,进入呼吸道和接触皮肤,直接影响到人身健康。

图4    含有大量类似粉尘的超短绒丝和羽丝

图5    团状混合物          图6    防钻绒试验后的样品

2.4  填充料含有杂物

羽绒服填充料中混有缝纫线、布碎、透明胶、竹枝、编织带等杂物(图7),生产商在原料收购、加工和成衣制作过程中应避免掺有非羽毛羽绒等杂物,确保羽绒服填充物为100%羽毛羽绒。

图7    填充料中含有的杂物

2.5  含有“下脚料”

近年来随着羽绒原料价格飙升,有些厂家、商家就铤而走险采用羽毛羽绒工业“下脚料”冒充羽绒作为羽绒服填充料,下脚料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羽毛羽绒原料生产加工过程中掉落在分毛机和分绒机底下的绒丝、羽丝、陆禽羽丝长期积累而成,有的是团状“下脚料”(图8),有的是散状“下脚料”(图9),此类样品粉尘严重超标,蓬松度也非常低;(图8)样品用肉眼观察,毛片含量很低,从表面外观看感觉含绒量很高,作者按GB/T 14272—2011方法对此样品进行了蓬松度测试,蓬松度测试结果仅9.0cm,不具有弹性,由此可见,此类填充料非专业人士很难判断,消费者容易受骗上当。

图8    团状“下脚料”       图9    散状“下脚料”

2.6  羽绒添加蓬松剂

目前羽绒加工工艺上出现了一种提高羽绒蓬松度的新工艺,在羽绒表面上添加蓬松剂,主要的作用是将绒子、绒丝粘连在一起,在成分分析检验中绒丝不易被抖下来,能提高绒子含量、含绒量和蓬松度;不添加蓬松剂的羽绒用手按下去会自然蓬松,绒子、绒丝与杂质分离清晰,用手抖动会自然下落,做蓬松度测试时,绒朵不粘在蓬松度仪器,压板无阻力,自然下落;而添加了蓬松剂的羽绒表面看上去绵绵的,绒丝少,手摸有点粘手,用手按下去不易回弹,装在袋子里绒会粘在袋壁上,不易掉出来,做蓬松度测试时,绒会粘在蓬松度仪的壁上,不是自然落下,会阻碍压板,压板不易压下。

此类羽绒经过水洗后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甚至影响羽绒原有的自然膨胀和收缩功能,因此用在制品上是不会提高蓬松度的,主要是应付检测机构。

参考文献:

[1] 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S].

[2] GB/T 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S].

[3] GB/T 12705.2—2009纺织品 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 第2部分:转箱法[S].

(作者单位: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

猜你喜欢
填充料质量
沙发坐垫丝瓜络填充料力学松弛特性研究
预焙阳极表面氧化因素探讨
一种用于轻型载重车辆的胎圈及应用其制造的轮胎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关于质量的快速Q&A
室温固化低密度填充料的性能研究
质量投诉超六成
石器时代与质量的最初萌芽
J-190聚合物补偿填充料耐油性能试验研究